美國剛表態要把伊朗變成第二個伊拉克,12萬美軍隨時披掛上陣
文/楊斌國
5月14日,美國《紐約時報》援引數名國家安全領域官員的話報道,美國國防部代理部長帕特里克·沙納漢的新版軍事計劃提出,如果伊朗加速研發核武器或者攻擊美國軍方,美國就應當向中東派遣多達12萬名官兵。沙納漢在5月9日會見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國家安全事務各位主要助理時提出了這一計劃。
報道指出,新計劃是在以特朗普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約翰·博爾頓為首的鷹派壓力下擬定出台的。根據該報掌握的消息,計劃中提出的兵力派遣規模令很多知情人士感到震驚,這已經接近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美國兵力。新版計劃未包含針對伊朗的地面行動部分,因為這將需要投入更多兵力。
楊斌國評論:就在昨天的評論里,伊朗剛剛表態給歐洲限期60天時間,解決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之後,美國石油制裁的問題。伊朗總統魯哈尼很明確的提出伊朗要退出《伊核協議》,在該協議中規定的丰度和濃縮鈾計劃也將重新啟動。很明顯這是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協議》之後,與伊朗的緊張關係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至此,美國與伊朗矛盾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相互軍事威懾。
《伊核協議》簽訂過程十分複雜,牽扯到了美國國內兩黨在中東路線政策中的巨大迥異。同時,在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協議》的那一刻,勢必與前政府制定的政策完全背離。雖然國際社會指責美國政府在對外政策上「一朝一令」,但美國總統特朗普毫不忌諱對於美國國家信譽的指責,依然我行我素。
問題在於軍事選項,對於伊朗這樣的國家來說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選擇,即便是超級大國美國依然如此。從特朗普決定改變美國在伊朗的既有政策開始,就決定了有最終的戰爭風險。可以說,美國強行改變《伊核協議》的後果,至今才開始顯現。
與奧巴馬完全不同的外交政策的另一個原因是,伊朗至今在美國來說沒有了利用價值。在後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美國與伊朗互相利用是美國到目前為止唯一能夠接受的底線。可以說,伊朗在伊拉克戰爭之後能夠迅速做大,收穫頗豐與美國另一個政策分不開。奧巴馬政府執政時期的「顛覆」敘利亞巴沙爾政策,實際上給了伊朗一個很好的機會。
2011年爆發的敘利亞危機,美國最終棋差一招,最終招致恐怖泛濫,備受國際社會指責。美國初衷是想利用敘利亞危機遏制住伊朗西進的步伐。但是,事與願違。「伊斯蘭國」不但在敘利亞泛濫,美國控制下的伊拉克同樣備受煎熬。奧巴馬政府不得不利用伊朗來平衡自己兵力不足的窘境。
如今美國不得不違反自己所簽訂的協議,來重新圍堵已經擴張的伊朗。而美國的伊拉克和敘利亞政策看上去好像是替伊朗打通了「什葉派之弧」。世界很多事情就是這麼奇怪,美國不停折騰中東,最終會被誰所利用?多變的政策和手握重兵,最終從一場戰爭走向另一場戰爭。從戰爭之後後悔反思,再後悔在反思。
核子獵潛艇原創作品,沒有授權,不得轉發
※印度要有心理準備,俄準備向巴基斯坦出售軍火,總價90億美元
※美國威脅:S400和北約成員選擇其一,土耳其回應:別搶我台詞
TAG:核子獵潛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