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蘇聯萬噸巨艦火力強悍,單艦即可撐起三層防空網,是怎麼做到的?

蘇聯萬噸巨艦火力強悍,單艦即可撐起三層防空網,是怎麼做到的?

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蘇聯海軍已經先後服役了3艘1143型重型載機巡洋艦,經過大幅改進的11434型重型載機巡洋艦「巴庫」號也在緊鑼密鼓地加速建造中。不過,被北約命名為「基輔」級的1143型重型載機巡洋艦雖然搭載了可以發射空空導彈的雅克-38艦載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強擊機,但是這種飛行性能僅和米格-15相當的艦載機不論是航程還是戰鬥性能都無法與同時代西方國家海軍的艦載機相提並論。在可搭載常規起降艦載殲擊機的下一代「重型載機巡洋艦」出現之前,指望艦載機提前攔截反艦導彈的發射平台是非常不切實際的(直到1977年前,1143型一直被蘇聯海軍稱作反潛巡洋艦)。

因此長期以來,蘇聯海軍的水面艦艇編隊都只能依靠編隊協同以及自身的多層次防空武器系統來抵禦北約飛機的空襲。身為肩負高強度遠洋作戰使命以及為蘇聯海軍搜索-突擊群提供區域防空保護的大型主力水面戰鬥艦,1164型導彈巡洋艦裝備了世界上第一種採用垂直發射的С-300Ф「堡壘」型多通道遠程防空導彈系統,北約代號SA-N-6「雷鳴」(Grumble)。

在蘇軍列裝的防空導彈系統中,被冠以「С-300」名號的有三種。其中裝備陸軍防空兵的是С-300В「安泰」型機動式多通道全天候防空導彈系統(Антей,系統代號9К81),北約方面將其編為SA-12,綽號為「鬥士」(Gladiator)或「巨人」(Giant)。С-300В防空導彈系統主要裝備陸軍集團軍屬防空旅,用於掩護集團軍規模的地面部隊在大縱深推進時的空防安全,同時以替換老舊的2К11「圓形」機動式防空導彈系統(北約代號SA-4「小偷」),還具備攔截中程彈道導彈的能力;而國土防空軍裝備的則是С-300П型遠程防空導彈系統,北約代號為SA-10「雷鳴」。該系統主要用來對抗各類飛機和巡航導彈等傳統氣動目標,並用於替換С-25型(北約代號SA-1「行會」)、С-75型(北約代號SA-2「導線」)、С-200型(北約代號SA-5「甘蒙」)等老一代的要地防空導彈系統。

就蘇聯海軍的戰術要求而言,其防空作戰的主要對象是各類飛機和掠海突防的反艦導彈,因此對付低空氣動目標更出色的С-300П型防空導彈系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海軍新一代遠程防空導彈系統С-300Ф的開發藍本。蘇聯武器換代的思想強調裝備的技術上的延續性,新裝備與老裝備在系統構架上要有相似性,這樣能使官兵儘快熟悉新裝備以快速形成戰鬥力。С-300П型防空導彈系統最開始使用的5В55К型防空導彈採用的是與前幾代防空導彈系統相同的無線電指令制導,但無線電指令制導的固有缺陷使5В55К導彈的射程被限制在47千米,這顯然無法滿足蘇聯海軍對於С-300Ф系統的戰技術指標要求。1982年,С-300П系統率先換裝了全新的5В55Р型防空導彈,它沿用了5В55К型防空導彈的氣動布局、火箭發動機和戰鬥部,但是制導方式革命性地改為了TVM制導。1984年,跟進這一改進的С-300Ф「堡壘」艦載防空導彈系統最終以使用5В55РМ型防空導彈的狀態達到了預期的技術和戰術要求正式列裝海軍服役。

所謂的TVM制導(Track Via Missile,譯為指令-尋的制導),實際上算是傳統的無線電指令制導和半主動雷達尋的制導的結合體。其原理和半主動雷達制導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由照射雷達向目標發射雷達波。兩者的主要區別是,TVM制導的防空導彈在接收到雷達反射波並完成目標測向以後會通過無線數據鏈將測量數據傳回地面/艦載站處理,形成無線電指令再回傳控制導彈;而半主動雷達制導的防空導彈則是將數據直接傳入彈載計算機,由彈載計算機的飛控程序形成指令控制導彈飛行。

TVM制導看起來是捨近求遠,但這種制導方式實際上是綜合了無線電指令制導和半主動雷達制導兩者的優點。相對於無線電指令制導,TVM和半主動雷達制導類似,只需要照射雷達就可以讓導彈跟蹤目標,因此地面設備比無線電指令制導精簡,導彈射程也不再受到火控雷達對目標測量的方位角誤差的影響而能夠拓展到更遠;而和半主動雷達制導相比,由於TVM制導是通過無線電指令來控制導彈飛行,對雷達照射的要求明顯寬於半主動雷達制導,在雷達靜默或者照射波束轉向不照射(這兩種情況在電子對抗中很容易出現)時,導彈不會因為接收不到目標反射的雷達波而變成「無控火箭」。上述優點使得TVM制導不需要彈載電子設備解算雷達信號和形成飛控指令,可以使導彈重量減輕、成本降低、可靠性提高,這也符合導彈武器是消耗品的這一特點。

「堡壘」防空導彈系統既可以從艦上指控部位獲得目標指示信息,也可以由3Р41「波浪」型跟蹤制導雷達站獨立完成對目標的搜索和跟蹤。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對來襲目標的搜索任務主要由探測距離和精度更高的艦載搜索雷達來承擔。3Р41「波浪」是一種工作在J波段(10~20GHz)的多功能相控陣體制火控雷達,北約代號為「頂罩」(Top Dome)。該雷達的天線罩呈半圓柱形,直徑為4米。天線仰角固定,可在方位上作旋轉掃描。3Р41「波浪」型雷達可同時跟蹤多達6個目標並為12枚防空導彈提供製導,天線站還裝有水平穩定裝置,用以修正艦艇搖擺時產生的誤差。

艦載三坐標對空搜索雷達向「堡壘」系統發出目標指示信息後,經艦上作戰情報指揮系統進行目標識別、威脅判斷和目標分配,由中央控制艙內的目標指示設備接收,並送到導彈控制台控制制導雷達天線調轉到目標指示方向。制導雷達截獲目標後轉入自動跟蹤狀態,計算機根據導彈控制台發來的目標參數計算目標射擊諸元。與此同時,自動發射裝置進行導彈選取、加電,並對待發導彈進行發射前參數裝訂。

1164型導彈巡洋艦採用不帶有裝甲防護結構的8聯裝旋轉盤型垂直發射裝置,裝置型號為Б-204。艦上共裝有8個發射井,井蓋為圓形,位於艦後部甲板以下。每個發射井內由一個可旋轉的8聯裝發射裝置,艦上共配備64枚5В55РМ型防空導彈。導彈平時存放在充有惰性氣體的儲運發射筒內,可以在10年內無需進行檢測和保養。5В55РМ型防空導彈發射時,待發導彈要對準發射井口。由提拉杆冷發射出筒後,該枚導彈會在距艦面25~30米的高度發動機點火。隨後發射裝置會完成自動旋轉動作,使下一枚導彈對準井口。通常,С-300Ф系統要用兩枚導彈攔截一個來襲目標,這兩枚導彈的發射間隔為3秒。

1164型導彈巡洋艦上的內層自衛火力由2套北約代號為SA-N-4「壁虎」的4К33「黃蜂-М」型近程防空導彈系統以及6門可發射實心穿甲彈的АК-630М型6管30毫米近防炮組成,用於打擊突破「堡壘」遠程防空導彈系統攔截的「漏網之魚」。「黃蜂-М」型防空導彈系統使用射程1.5~10千米、射高5~5000米的9М33型防空導彈,艦上共備有40枚導彈。АК-630М型6管30毫米近防炮由北約代號為「歪椴樹」的МР-123「三角旗-А」型火控雷達進行控制,艦上總備彈數48000發。

2006~2007年,1164型的3號艦「瓦良格」號用帶有日間/夜視光電通道的МР-123-02/3「黑豹」型火控雷達替換了原裝的МР-123「三角旗-А」雷達。「黑豹」型雷達可以鎖定並自動跟蹤所選中的目標,計算日標參數並使用來自TV/光學和光電制導設備的數據形成火控指令,指揮多達4門不同口徑的艦炮甚至是艦載火箭炮與目標交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堡 的精彩文章:

為打擊ISIS,此國不惜進口重火力戰車,從機炮到導彈一應俱全

TAG:軍情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