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出現硬化,腎功能已無藥可救?相比硬化,腎臟更怕這件事
臨床上,腎穿刺病理檢查是腎臟病學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飛躍,其結果已經成為腎臟疾病診斷的金指標。在腎穿刺檢查報告中,當碰到「腎小球硬化」這個指標時,尤其是硬化比例超過50%,患者的內心往往很慌張,生怕自己沒得救了!
其實,我們的腎臟擁有著非常強大的代償能力,腎小球發生硬化確實不幸,但比這更不幸的是沒有及時控制住加速腎小球硬化的疾病因素,造成腎小球硬化、腎功能衰竭程度逐漸加深。
正常人也有腎小球硬化出現,且硬化比例與年齡呈正相關關係
研究發現,腎臟會隨著機體的老化而出現結構上的衰退性改變,即便是正常人年齡越大,腎小球硬化的比例也會越高,隨之引發腎衰竭的提前到來。
人體左右兩個腎各有100萬左右的腎單位,乍一聽這個數據你可能覺得很龐大,也足夠使用。無非就是前面的腎單位「陣亡」了,後面的添油補上。這也是很多捐腎的人雖然只剩一顆腎臟,但剩下100萬左右的腎單位同樣夠用。
既然我們還有不少的腎單位,那麼我們就沒有必要面對腎單位硬化的現實而自暴自棄,我們應該積極面對現實,想方設法挽救剩餘的腎單位,控制住加劇腎功能惡化的因素。
如何阻止腎小球硬化
各類腎臟疾病會加速腎單位硬化,腎功能更高地喪失,這重點有些因素難以控制,比如腎病易感基因、先天低體重、人種等等,但也有不少後天因素是可以認為控制的。
一、抓住「最早」的時機
臨床上,腎功能屬於腎病預後的決定性因素。在腎功能沒有明顯降低的情況下進行疾病干預,抓住最早的治療時機管理,疾病預後情況會更好。
這裡講的「最早」因人因病而異,因為不是所有的人都很幸運在腎功能尚好時就發現問題,也不是所有的病情一開始就腎功能良好。但是只要發現了,就是「最早」的腎病治療機會,必須積極重視治療。不管腎病在哪一階段,腎功能惡化的趨勢都有機會被遏制。
二、尿蛋白和高血壓的控制
對於腎病患者而言,大量尿蛋白和高血壓是影響腎功能進展的危險因素,尿蛋白與血壓的控制對於延緩腎功能衰竭意義重大。
降低尿蛋白,不同階段用藥不盡相同,初期服用沙坦或普利類降壓藥就能滿足要求,再嚴重的話,就得聯合激素、免疫抑製劑,降壓藥等。總體來看,24小時蛋白尿小於1g(更好的是小於0.5g)、血壓控制在130/80mmHg水平,患者腎功能將保持長期穩定。
三、管控腎外因素
合理管控腎外因素,對於腎單位的維護同樣重要。比如戒煙、均衡飲食、減肥控體重、合理作息、遠離抗生素鎮痛等傷腎藥物、控制三高、貧血等。
幾乎所有人的腎臟有硬化是不爭的事實,我們沒必要過於憂慮,事情的關鍵還是和醫生一道管控住導致腎單位進一步硬化的腎內外因素,如此腎衰竭才會「躲」地遠遠的!
※血壓遲遲不降,不妨記住3種降壓藥,1個原則 降壓事半功倍
※尿蛋白降不下來,進展為腎衰竭、尿毒症,竟是因為「吃得太少」!
TAG:知心醫生聊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