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四)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四)

文/吳周劍

王獻之小楷《洛神賦十三行》歷代評價極高,是小楷學習的極佳範本。其用筆、結字、章法均妙造自然,一派天機。雖只有短短的十三行,但內涵豐富,值得細細品味。黃山谷有言:「學書不盡臨摹。張古人書於壁間觀之入神,則下筆時隨人意。」讀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眼睛觀察不到,則筆下不可能表達出來,更不用說領悟其中的法理而為我所用了。因此,有了這份針對《十三行》的讀帖分析。雖不能及此帖豐富內涵之萬一,實為拋磚引玉也,願與諸方家共同探討,致敬經典。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四)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本期分析《十三行》中的第四行。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四)

「嗟」:

1、 「口」字旁的左右結構,「口」部件總是提高到左上角造成明顯的錯位,第一筆豎畫要尖峰入筆。

2、 「工」部件注意短豎對橫畫的分割,右邊要長。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四)

「佳」:

1、典型的左右參差變化,創作時要用上。

2、注意幾個橫的長短關係,豎畫一筆完成或兩筆完成都可以。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四)

「人」:

1、這個字十分之舒展,姿態十分優美。

2、撇基本屬於豎撇,彎度較小,捺畫要有一波三折,捺角伸展,微微上揚。

3、其他書家一般處理成撇高捺低,可以與王獻之的這種處理方式互相替換。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四)

「信」:

1、左右結構不一定中間空間很大,這個就靠的很緊,長橫抵到了左邊部件,所以要根據上下前後而變化。

2、橫畫的角度較大,同時把點加以變形處理,這可以看成一種平衡處理。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四)

「修」:

1、右部寫成反文旁加月,有的書家直接把下面寫成有字,兩種都可以。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四)

(王羲之 《黃庭經》中的「修」字)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四)

「習」:

1、上部兩個相同部件的變化處理,大小、角度、形態均有不同,注意觀察、運用。

2、下部的「日」部件要靠右,與上部的右側平齊。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四)

「禮」:

1、左右結構,處理的緊密,右邊是主體,中間要注意避讓。

2、筆畫很多,要排列妥帖,不可有擁塞之感,幾個橫畫的角度幾乎一致,這樣處理起來更和諧一些。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四)

「明」:

1、左邊處理成「目」,是常用的處理方式。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四)

「詩」:

1、左右部件的穿插避讓很精彩,要仔細觀察。

2、「寺」部件上部豎畫對橫的分割是左短右長,下部相反。豎鉤要帶有一定向外的弧度。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四)

「抗」:

1、典型的豎彎鉤的寫法,很圓勁,彎的角度較大。王羲之的處理則不一樣,都應該掌握。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四)

( 王羲之 《東方朔畫像贊》中的「抗」字 )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四)

「瓊」:

1、左右兩側筆畫對比懸殊,左側上提,常規處理。

2、右側筆畫繁複,注意是按照窄、寬交替的方式進行處理,捺要伸展。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四)

「 珶」:

1、注意「弟」部件左側的短豎的寫法,不是把上下連在一起的,而是有個錯位。豎鉤要寫短,留出下部空間。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四)

「和」:

1、左放右收,右側「口」部提到中間位置,左側長橫和撇要打開。

- end -

—版權聲明—

文章來自網路,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為傳播而發,若侵權請聯繫後台刪除

總監丨馮錯

問丨吳周劍

責編 | Ann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屋 的精彩文章:

肩水金關漢簡:漢隸走向草書的見證
這個奇葩的小楷墓誌,證明唐朝女尊男卑?

TAG:書法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