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唐詩閑讀:「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唐詩閑讀:「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今天接著讀李賀的詩。

李賀是因為「父諱」(他的父親名叫「晉肅」,晉與進同音)的原因沒有得到「進士」出身的。如果放到現代社會,這簡直是玩笑一樣的理由,偏偏在那個時代,李賀愣是沒有拿到他的進士「春關(進士身份的憑證)」。

李賀是參加了進士考試的,連續幾天的考試,當發榜之日來臨,李賀也在進士榜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只是在領取「春關」時,才被告知「父諱」所限,李賀不能舉進士。這比那些直接落榜的人所受打擊更大,落榜之人是才華不足,可李賀明明才華過人,卻被莫名的「嫌名律」擋在了仕途之外,落榜者還可蓄力再戰,李賀卻沒有辦法更改自己父親的名字。韓愈很是替他鳴不平,替他辯論說:如果父親叫「仁」,難道兒子就不能做「人」了嗎?

唐詩閑讀:「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李賀雕像)

但「嫌名律」是法律,法律就是法律,結果不可更改,李賀終究只能黯然離開長安,他將一生遠離進士途,這是韓愈和皇浦湜(這兩位基本上算是李賀的老師)勸慰的結果,他們勸解李賀去投幕,因為韓愈就是先在汴州做了董晉的推官,後到徐州為張建封的推官,前後四年,韓愈的生活大有起色,據他自己的詩「篋中有餘衣,盎中有餘糧,閉門讀書史,窗戶忽已涼」,這顯然是李賀嚮往的生活狀態(可能是很多人的嚮往)。於是,他決定出京投幕,既然當不了官,掙點錢總是好的。

唐詩閑讀:「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尋章摘句的李賀)

但顯然,李賀不適合做別人的幕僚,幕府的工作大多是實務性的,因此需要大量的精力,也需要強健的體格,李賀的精力大都用來作詩,身體也是三天兩頭生病。因此,當元和六年(811年)李賀結束三年的幕府生活時,剛過20歲的李賀不但一無所獲,而且理想泯滅,病體沉重。擺在他面前的前途就只餘下了一條路:不停「投卷」(就是把自己的作品投到達官貴人的手裡,以期獲得他們的舉薦),從而獲得任官的機會。

唐詩閑讀:「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孱弱的李賀)

李賀終於獲得了奉禮郎的職位。奉禮郎,從九品,具體工作就是每次舉行祭祀朝會時,安排君臣的位置,跪拜時,負責贊導主持。說白了,並不是什麼重要職位,但總歸困窘的生活可以稍稍改觀,他終於放下了曾經的清高、曾經的狂傲,從高高的雲端,落回到了現實中來。

他在這個位置上做了三年,僅僅是因為生活所迫。到814年,他辭去了贊禮郎之位,回家「歸卧」,他的身體無法勝任這個工作,心裡也不樂意再受別人的呼喝,聽別人的派遣。他需要他想要的「自由」。

唐詩閑讀:「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不見年年遼海上)

此後,他又做過三個年頭的幕僚,為郗士美的軍隊服務,幫辦公文。到816年時,郗士美病,幕散,李賀走投無路之下,也終究扛不過自己的身體,再回家「歸卧」,直到817年一病而終,他的人生,短暫而委屈。如果不是詩,他的一生就太暗淡無光了,幸好有詩,幸虧有詩。

在辭去奉禮郎「歸卧」時,李賀曾經寫過一組詩,叫《南園十三首》,這組詩為了解、研究李賀的思想和生活提供了一手資料,因此,我們特別重視這組詩,之前也挑其中的第五首賞析過,今天再讀一首,是第六首,全詩如下:

唐詩閑讀:「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李賀小像)

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這首詩氣象與第五首大不相同,「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豪氣,在這首詩里完全沒了影子,代之而來的是對讀書無用,懷才見棄的慨嘆。

唐詩閑讀:「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尋章摘句老雕蟲)

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漢代揚雄《法言》有:「童子雕蟲篆刻,壯夫不為也。」的話,學篆刻的朋友對這句話一定非常熟悉。但這裡的「雕蟲」指的是雕蟲小技,整句的意思是對尋章摘句的輕視,詩人在感嘆自己的青春年華消磨在了尋章摘句的雕蟲小技上了。尋章摘句指代讀書。李賀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讀書做詩上,當他辭官「歸卧」後,他意識到自己讀的書一點用也沒有,更何況,他讀書能讀到「曉月當簾掛玉弓」,當清晨的殘月低映檐前,「尋章摘句」讀書整夜的詩人抬頭望去,月亮就像是當簾掛著的一彎玉弓。一人通宵慘淡苦吟,一彎悲涼冷月作伴,何等的落寞,何等的悲涼。

李賀並沒有那麼老,只是他知道自己在尋章摘句上下得功夫足夠深罷了。

唐詩閑讀:「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詩意圖)

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這裡的「遼海」,指的是東北邊境,就是河北道屬地,從元和四年到元和七年(就是李賀在北方投幕的那幾年),這一帶割據勢力先後發生兵變,對朝廷的政令完全無視,這正是唐憲宗跟藩鎮割據勢力「掰腕子」的一段時期,戰爭頻仍,遭罪的總是百姓,遼海一帶民不聊生,因此,李賀為此一哭,為天下黎民哭;

這句的文章,當然指的是詩人自己。他的悲苦無處可訴,這裡的哭秋風,當然不是一般文人的悲秋,而是對窮途末路無奈的悲傷,所以他沒有用「悲」秋風的字眼,他不是簡單的「悲」,或者他悲的表現形式更純粹,更直接,他是哭,哭出聲來,哭的原因是國家在戰時,朝廷不重視文士,更重視武士,文人讀書無用,李賀為此又一哭,為天下文章(文士)哭。

唐詩閑讀:「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文章何處哭秋風)

這首詩在藝術上還有一點特別值得一提,就是第三句的玉弓,從意象上,弓是與戰爭相關的,從章法上來說,這恰與第三句的遼海戰事形成呼應,上下片詩,通過這個意象粘連成為一個整體,這當然是李賀用心的經營,他的嘔心瀝血體現在他的每一首小詩上。

(【唐詩閑讀】之179,圖片引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唐詩閑讀:「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
唐詩閑讀:「買絲綉作平原君,有酒唯澆趙州土」

TAG:談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