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十:恭賀仙姑何祖聖誕
志心皈命禮,
增城鍾異,楚水流芳。
守十年不字之貞,
葆七世童真之體。
仙桃授而辟穀,歲未及笄;
雲母餐而飛行,步如有鶴。
拒偽周之宣召,注念貞觀;
顯天寶之神奇,香生石室。
月姊愛與縫裳,麻姑進而酌酒。
三醉瑤池,不失容於王母;
六毫頂放,本應瑞於何家。
丈夫之氣概偉然,
巾幗之鉛華全易。
白璧無瑕,金華膺寵,
大悲大願,至孝至慈。
青霞洞天仙姥,
宏慈妙法元君。
何祖,又稱何秀姑、何仙姑等,居青華洞天,為八仙中唯一的女仙,道教尊為「宏慈妙法元君」、「大聖青霞仙姥」等。又因其形象多為一手持荷花的美麗女子,巧降及時雨、治世渡生,故民間稱其為「荷仙姑」。相傳於北宋時期聚仙會時應鐵拐李之邀在石筍山位列八仙。
現今西安八仙宮、泰山王母池等地均有香火供奉,然而自唐宋以來,關於何祖的身世來歷眾說紛紜,各地慶祝何仙姑誕辰者甚多,人們出於敬禮之情,常常將何祖當作本地靈應一方的仙師。本文僅依據何祖寶誥所言廣東增城說為主,若有不足之處,還望眾道友指正。
1
得授仙桃不食五穀,恭行祈禱及降解難
據明·陳槤《羅浮志》、明·《仙佛奇蹤》道卷(還初道人著)、《歷代神仙通鑒》等書記載,何仙姑為廣州增城開豆腐坊的何泰之女,其慈善心腸,戒殺放生、吃素行善,常常救助貧困,廣積陰德,所以何仙姑生時頭頂有六毫光,時人以為異。何仙姑十三四歲時到野外遊玩,遇見了雲遊的鐵拐李、呂洞賓和張果老,三位神仙給她吃了仙桃、仙棗和雲母片,從此她再也不覺飢餓,並能預卜未來,知人禍福,且常飛去羅浮山訪仙。每天的早上出去,晚上帶回一些山果給她的母親吃。後逐漸不吃五穀,武則天遣使召見她去宮中,在入京中的途中忽然失蹤,之後白日生仙。唐天寶九年,出現在麻姑壇中,站立在五朵雲中,其後,又出現在廣州的小石樓。
何祖擅醫藥,常利用替人看病之機,勸人行善止惡,告訴病人諸病乃由諸不善所生,欲要延壽養生,先要戒殺含生,不食眾生之肉,當行慈惠,以及蟲蟻,要多行放生,孝敬父母,惠恤貧苦,廣濟群眾,當知善惡報應,絲毫不爽。不少病人聽從她的教導,修橋補路,行善廣積陰德,同時服用她開的草藥,果然諸病痊癒。何祖得道成仙后,還念念不忘人間的疾苦,經常為百姓行雲布雨,消除疫災,解救苦難。凡是善良人需要她幫助,只需默默向天空祈禱,她就能像「及時雨」一樣趕到,給予人們以神奇的力量。
何祖曾有一詩告誡眾人:「雲母溪畔勝天台,千樹萬樹桃花開;玉簫吹過黃龍洞,勿引長度跨鶴來。寄語張家與李家,體將塵事鬧閑情;蓬萊弱水今清淺,滿地花蔭護月明。已趁神仙入紫薇,水鄉回首尚遲遲;千年留取井邊履,說與草堂仙子知。」以勸導人們要珍惜自己的生活。「人人都說神仙好,誰知神仙有煩惱。勸君惜取凡人時,莫待時光空自消!」
2
立廟奉祀造福一方,
賜福延壽有仙桃,靈佑平安有古藤
在廣東增城小樓鎮現有「何仙姑家廟」,何仙姑家廟是增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評為新八景之一,名為「小樓仙源」,家廟為祀奉何仙姑而建。始建於唐朝,歷經滄桑戰亂,明代作大規模的修繕,清朝咸豐八年(1858年)重修。
何仙姑家廟門額上「何仙姑家廟」五個隸書大字,乃咸豐戌年嘉平年黃培芳所書。門口兩邊鐫刻行書楹聯:「千年履舄遺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為史官王映斗所書。家廟磚石台梁式結構,第一、三進13架出前廊為封火山牆,第二進四柱一間五架拜亭為硬山頂。正堂供奉樟木雕塑的何祖像,左邊牆壁有一幅八仙浮雕,右側有一口天花井,名「仙姑井」。
廟正堂右側的瓦脊上有一棵百年桃樹,至今已有100多年,雖然枝幹不大,但綠意盎然,無人管理而年年開花結果,當地群眾稱為「仙桃」。認為這顆桃樹沾了何祖的「仙氣」,有延年益壽的效果,因此,每年來何仙姑家廟求「仙桃」的人都絡繹不絕。
距離何仙姑家廟大約有300米,有一條號稱東南亞藤類之冠的盤龍古藤,藤身最大圍徑為1.7米,藤身長數十米,像一條卧龍般纏繞。傳說何祖成仙后返回家鄉,在家廟旁的樹林里乘涼。鐵拐李聽聞,欣然赴會,無意中撒手丟掉拐杖,此拐杖化作盤龍古藤、幾棵支撐古藤的大樹。據考證,這根古藤的學名為「白花魚藤」,是我國稀有的植物,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它本是由青藤繞著一棵古榕和幾棵雜樹繁衍而成,藤樹交錯,藤根源頭在哪裡?至今仍是個謎。古藤覆蓋面積近500平方米,6月花開時節,芬芳遍地,香氣襲人,8月結果。
除此之外,關於何祖的家鄉與駐世來歷,有多地之說,如湖南、福建、廣西、浙江、安徽等多種說法。據《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引《安慶府志》、《祁陽縣誌》、《福建通志》、《浙江通志》及《歙縣誌》等方誌記載,在安徽桐城、祁門,福建武平、浙江昌化等地,都有「何仙姑」在當地治世渡生得靈跡仙蹤。在這裡,小編就不一一多說了,不過話說回來,誠然,如此多的說法真假難辨,但又何嘗不能把它看成是何祖「隨方靈應、降福一方」的顯化呢?
(道教之音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圖片來源於網路)
往期文章
貼吧:道教第一洞天吧
微信號:JYSyangtaigong
新浪微博:@濟源市陽台宮
TAG:濟源市陽台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