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正念就是那個中心思想

正念就是那個中心思想

正念就是那個中心思想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我們絕大部分人活在意識形態當中,在意識形態裡面就對立起來了。在對立的情況之下,你的生活沒有中心。所以我們要建立我們的中心思想,換句話說,一個學佛人,你應該要有你的主要目標。比如說,我學佛就是要往生,這個主要目標確定,或者我學佛就是要明心見性,或者我學佛就是要開智慧,或者我就是要成佛,不管怎麼樣,你定的部分作為你的主要目標。然後,這個主要目標讓他不變,要經常提起,一天至少要好幾次,好多次。真正的修行人,要把那個東西緊緊地抱住,始終不放。

我們是世間人,俗事很多,沒有辦法24小時都守著他,但最少你一天要經常想辦法提醒。所以,吃飯的時候要合掌,合掌做什麼?合掌就是要你提起那個正念,那個正念就是那個主要目標。每一個人的主要目標都不一樣,你自己合掌提你自己的,所以佛教界,飯前合掌,通常不念出聲音的。在供養的時候,那是歸供養念,平常我們合掌就是要提起正念,走路的時候提起正念,下樓梯提起正念,在任何境界你都提起你的正念,《凈行品》裡面所講的,當願眾生,他是以當願眾生來講的。

我們看你的主要目標是什麼,你經常提起他,比如說,往生凈土為你的主要目標,那麼,「菩薩在家,往生極樂,知家性空,免其逼迫。」你也可以改過來,必成佛道,我要成佛道,「菩薩在家,欲成佛道,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可以吧,你就把他改過來,改為你自己的,那就是善用其心。

這樣的話你就會放棄任何的對立,不二元化,因為,一般的人有太多的意識形態,你看,往生極樂世界比較好呢,還是開智慧比較好?問題就來了。到底《金剛經》講的一切都空對呢,還是極樂世界確實是有對呢?怎麼辦,你又兩個對立了。當你這樣對立的時候,你怎麼修都不能成就的。我不管,我講一切法空,就是一切法空,菩薩在家,一切法空,知家性空,免其逼迫,你就這樣子。你說極樂世界是對的,你就菩薩在家,極樂世界,知家性空,免其逼迫,你就一直帶到你的主要目標來。

這樣的話,你就會把對立、二元化的分裂化為完整統一的狀況,那種心境就會出現。那種心境出現的時候,當你這樣一直守住他的時候,你會發現,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的那一刻來臨,你也會來臨,這一輩子一定會來臨。那個時候你會發現,那個境界的來臨,他是彌滿虛空,無所不在的。

我們現在也會有一點點那種境界,有一點點的感覺是什麼呢?好象喝了一杯清涼飲料,很好,沒有了。有沒有這種感覺?知道很好,但是要再找第二次的經驗就抓不起來了,不知道到什麼時候才會碰到。為什麼?這就表示我們的功夫不是真功夫,偶爾也會有一點善根的表現,但不是真功夫。

釋迦牟尼佛是真功夫,所以,他境界一現前的時候是彌滿的,滿滿的,這一杯喝完還有第二杯可以喝,他就一直在那個境界裡面。我們能不能有這個情況?所以,真功夫不是一下子現出來而已,他是永遠的,我們要訓練那種永遠不斷的那個能量,他會一再地湧出來。其實,在修行的過程中,生命能量突然間這樣綻放一下,告訴各位,你的生命品質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完全改變了。所以我們說那個叫瞥見,象閃電一閃,讓你瞥見了,那個時候你的生命品質已經完全改變了。雖然不能稱為究竟覺悟,但是對我們來講,已經提升一大截了,因為你原來沒有那種經驗,現在你已經有那個經驗,這種生命品質完全不同。

但是,佛陀的那個境界跟我們的境界又不一樣,他不但提升一大截,而且是到達最高頂峰的狀態,那個狀態我們一定要知道,他就是在那種狀況,就好象我們泡在游泳池裡面,都是水彌滿著,你再怎麼樣都是水。我們在家裡洗澡的不一樣,倒出來一瓢水,要等第二瓢水你還要再等,有時候還不知道等到什麼時候,但是游泳池的情況就不一樣。所以世尊在進入那個境界的時候,他可以說盡虛空、遍法界都在指掌之間,他看的很清楚,為什麼?他完全掌握到了,我們掌握不到。

所以你看,一個修行人他講的話,常常讓我們覺得好大的口氣,比如說,從微塵里能夠知三千大千世界,他說三千大千世界入一微塵,十方無量無邊佛國土入一毛孔,一個毛孔多大,你要仔細看還要拿放大鏡看,但是十方無量無邊的佛國土都可以入這個毛孔,這表示他已經證得絕對的。這是絕對的,在絕對的狀況之下,大小是平等的。在這個時候,沒有時間的對立,沒有空間的對立,沒有大小的對立,在這個眼前所見的一切,就是整個宇宙法界的一切,都在這裡面。我們能不能從這邊看呢?這是一個境界,這不是語言文字,假如我們因為看到經典是這樣記載,我就照念一遍,那就沒有意思,你要真的去感覺到那種狀況。

以前小孩子常常這樣問,媽媽的肚子那麼小,我這麼大,她是怎麼把我生出來的?騙我。等他看到小朋友,原來嬰兒這麼小,裝在媽媽的肚子裡面,後來他喝牛奶就一直長大,那就不能再塞進去了。這時他似乎有一點感覺到,大小之間能夠相容的關係,當然這不是很正確的,但是我們可以感受到那一種狀況,這裡面雖然還沒有辦法完全顯現出來。

我們用現代比較常用的,數學家常講的話,數學家新發展出來的理論,叫混沌理論,所謂混沌,就是面對新境界,任何的境界,都要以新境界來對待他。也就是我們看一件事情,不是用我們的固定的意識形態去看。我們都是用傳統的觀念去看,所以好多事情你會認為那不可能,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它會產生一種嚴重的隔閡。

混沌的研究者他認為,你面對任何境界,要用初始條件來接觸,就是用最原始的狀況來接觸,也就是佛法中講的第一念,我們現在沒有辦法停在第一念,我們都停在第二念,第二念就是意識形態。所以你碰到任何境界所拿出來的都是意識形態。我們說這個東西是什麼?你的第一個反應就杯子,可是這是第二念不是第一念。第一念是什麼?就是這個東西,甚至容器都不要講,他就是這麼樣一個東西,這樣一個東西你就這一個東西來看,他的用途就很廣,你可以插花,你說杯子只能喝茶,還能做什麼?你就已經被他框住了。

擷自《維摩詰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雲和上法語 的精彩文章:

修行原則你一定要懂善巧方便

TAG:海雲和上法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