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青年科技傑出貢獻獎得主張遠波:「做好自己的事情」

青年科技傑出貢獻獎得主張遠波:「做好自己的事情」

5月15日舉行的科技獎勵大會上,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張遠波獲得青年科技傑出貢獻獎。他的專業是凝聚態物理,可記者對他的第一印象,卻來自中文、英文——

那是一次關於論文文字表述的採訪。這位2016年獲聘「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的青年學者看來,對語言文字的準確應用代表了嚴謹學術規範和治學態度,這已是在全球學界公認的「法則」。以物理專業為例,作為推論證據的實驗數據與結論之間的關聯程度不同,論文中所用的動詞也不一樣,在英文里以 「suggest」 「indicate」「prove」「reveal」等語氣強弱程度不同的詞來表達,在中文裡,「顯示」「推定」「證明」等也有微妙的區別,使用時容不得一點誇大、變形。

在每一個細節精益求精,探索未知的新領域,這位青年科學家用一句話概括自己的科學態度:「做好自己的事情。」

言語樸實,張教授的研究挺「尖端」。多年來,他專註於探索新型二維材料中的新物理,在多個方向做出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成果。2014年,他的課題組與中國科技大學的陳仙輝教授課題組在國際上率先成功製備了以新型二維晶體黑磷為基礎的場效應晶體管器件,首次表明黑磷是製備場效應晶體管的一種性能優異的新型二維材料,有巨大的應用前景。在此之前,張遠波和合作者2005年在石墨烯中發現了反常的半整數量子霍爾效應。這項發現是石墨烯領域一個重要的工作,引發了之後國際上對石墨烯研究的熱潮。

張遠波曾長期在美國從事研究工作,對學術研究的自主性和開放性非常看重,而促成他回國加盟復旦的,是當時學校物理學系實行的「青年PI制」:博士畢業的年輕人只要本領過硬,即可成為博士生導師,成立自己的實驗室,並獲得一筆啟動經費。之後在項目申請、實驗設計、成果發表等環節,科學家具有充分的自主權。自2011年入選首屆「青年千人計劃」回國,今年已是張遠波在復旦的第9個年頭。

「我們一直在努力,探索二維材料的特殊性質,」張遠波說。伴隨著單原子層的石墨材料——石墨烯被成功分離出來,二維材料的概念被正式提出來。僅由一層碳原子構成的薄片,這就是石墨烯。作為二維材料的石墨烯,與之對應的母體材料就是石墨,即二維材料依靠層間范德瓦爾斯相互作用堆積而成的層狀材料。自上世紀70年代起,層狀材料就由於電荷密度波、超導、鋰電池等領域的研究頗受關注。把層狀材料中的最小單元——一個單層——製備出來進行研究,就好比我們打開一本書仔細研讀其中的某一頁。對於二維材料的深入研究,不僅很有可能幫助人類揭開這些層狀母體材料的謎團,還可能發現蘊藏於其中的不存在於三維體系中的物理。更重要的一點是,二維材料的所有原子都暴露在表面上,沒有被藏起來的「體」的部分,相比於三維體材料而言更容易被調控。

近幾年,磁性二維材料成為了新的研究熱點。最新的相關研究中,研究人員採用了絕緣的層狀磁性材料Cr2Ge2Te6和CrI3作為研究對象,利用光學的手段探測到了材料中的二維磁性。但這些材料都是絕緣的,而且鐵磁轉變溫度遠低於室溫,在電子學器件的製備和應用上有很大的阻礙。

去年十月,他帶領的團隊在二維磁性材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發現了一種新型的磁性二維材料Fe3GeTe2,為研究二維巡遊磁性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理想體系。更為重要的是,張遠波團隊利用他們自己發展的技術,用鋰離子插層Fe3GeTe2薄層,使得樣品的鐵磁轉變溫度提高到室溫以上,為未來基於這種材料研發超高密度、柵壓可調且室溫可用的磁電子學器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基礎研究並不是以應用為導向,而是探索各種可能性。新的材料、新的物性,都是我們研究的出發點。」張遠波說。對研究團隊而言,未來還有著更多的可能性等待他們去發現、探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勇攀基礎學科「高峰」,助力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李強赴復旦調研,划下這些重點
百年歷·青春紀:安亭鎮這樣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