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推倒自己,不放過幸福
文/王之宏
在西安有這樣一個人,我願意叫她菩薩心。她是一岩。一個在國內致力於心理學,不糾纏心理學的專業心理師。學習心理學要從西方開始,而走入森林我們需要指南針。一岩與一些國際心理學大師的對話與探索——《在愛與不愛之間:國際心理學大師訪談錄》像一枚指南針,你若拿起它,可以先從向南開始。
細讀浩繁專著,如一個進了婚姻的人,他知道,並非愛情傍身就可日日貪歡,深愛到習慣,習慣如呼吸,方有可能經歷天長地久。而讀一本有人幫你歸納羅列引導的好書,也似一場愛情要發生,你只管兩眼放光好好去愛即可。愛情過場,你是否還會深愛,沒人替你定,你要聽你自己的心。一岩的這本《在愛與不愛之間:國際心理學大師訪談錄》就是擺出這樣一場能夠讓你隨遇而安的美好愛情,它直通心,你買票上車落座,下一站會去哪,我不知道,你也不知道。
世界根本不論完美或不完美。可有人卻要對我們說,要在這不完美的世界用力活下去。說者的好意值得心領,可是,這世界哪兒是人定義的。世界待人本如芻狗,而絆倒的通常都是用了力的。這是個聽人一席話,往往更迷糊的時代。聽的人多了,說的人自然多,說的人多了,真正在聽的人就不多。不聽別人,結果之一是,連自己也不聽了。我們不妨看看,在這世界裡最落魄的,大多是自己推倒自己的,不要聽自己的,盲聽之後破罐破摔的。我們處處可聽得,跌倒破碎的聲音。
職場里,婚姻里,關係里,大人的,孩子的,破碎聲此起彼伏。有天你走路,好好的,迎面走來一個人,啪一聲,他在你面前破碎了,你扶都沒法扶,扶與不扶都成了錯誤。這樣的人和事,別急,都遇得到。
聽聽那些心理學大師傾注心血在對我們說什麼。默里·斯坦因、約翰·貝曼、羅賓·華爾沙、喬·卡巴金……他們經由一岩被推進我們的視線,我們或許了解,或許觸動,或許恐懼,或許沉默,總有一種心情經由他們說的話讓我們能更真切地體貼自己。原來,最好的相處是與自己相處,苦苦追求的幸福根本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你就是自己的主。
我們可以不學心理學,但不能不懂心理。與自己相處一生而又最易被折磨的,往往是自己的心。唯有懂得自己的心,我們才不算辜負這一輩子。
來源:北京晨報
※讀這部小說,我們很容易感受到瀰漫在字裡行間的濃郁的懷舊情味
※這本有趣的遊記,是了解沃森博士其人的一個窗口
TAG:首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