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得到智慧?
我們每個人都想成為智者,都想成為擁有智慧的人。這也是古人做學問的最高理想,無論儒還是道,還是佛,都是在教給我們如何生起智慧,而不是教給我們記問之學,不是讓我們背知識,誦讀那些經典,只是開發我們智慧的工具,並不是目的。
那在佛教中,佛又講了什麼方法,才能讓我們生起智慧呢?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後就說了:「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是佛在覺悟後的一篇心得報告,他在覺悟後就發現,原來我們一切眾生的本性和佛一樣,都具有相同的智慧德相,本來就有,只是被妄想執著障礙住了,暫時顯現不出來而已。
妄想執著就是我們常說的煩惱,佛教講眾生有三種根本煩惱,見思煩惱就是執著,塵沙煩惱就是分別,無明煩惱就是妄想。是這三種煩惱把我們的自性給覆蓋了,自性被污染了,本來自性如如不動,現在動搖了,智慧就顯現不出來了。
打個比喻:自性就好比澄清的海水,清澈透明,一切萬事萬物都能映照其中,真切分明。現在呢,水被污染了,還起了波浪,它照見的功能就沒有了,我們什麼都看不到了。如果把水澄清,把波浪也息掉,恢復到它原來的清凈狀態,它就又能照見了,一切外境都照得清清楚楚,這是水本來具有的功能。
我們的自性,就如同這海水,見思煩惱就是染污,塵沙煩惱、無明煩惱就是波浪,把這三種東西息掉,自性就會現前。
《心經》講:「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就是因為他回到自性了,自性本來具足一切智慧德相,什麼都能照見,所以才照見五蘊皆空。我們如果能夠回到真心本性,也能和觀自在菩薩一樣,也能把一切外境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就是智慧。
說了這麼多,我們大概應該明白了,要想生起智慧,就得斷掉妄想、分別、執著,這些煩惱障礙沒有了,自性就顯現,智慧就生起。那怎麼斷?從何修起?
佛教講戒定慧三學,也稱三無漏學,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戒是修定慧的手段,是定慧的根基,沒有戒律就生不了定和慧。這是十方三世一切菩薩成佛的必經之路,不走這個道路,就成不了佛,就見不了真心本性,就無法生起智慧。佛教常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最終走的其實都是這條路線,都要走戒定慧三學這個路,這是一條了脫生死的大道,是一條破迷開悟的大道,也是一條離苦得樂的大道。
※親人間不欠四種賬,不做五件事,真的太有道理了!
※治國平天下的九經——感悟《中庸》智慧
TAG:國學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