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時期,盛極一時的日軍為什麼打不過印度?原因出人意料

二戰時期,盛極一時的日軍為什麼打不過印度?原因出人意料

二戰時期,德意日三國組成的軸心國同盟企圖瓜分世界。當時德意軍隊的主戰場在歐洲以及非洲地區,而日軍的主戰場則在亞洲。憑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以及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日本在戰爭初期取得了很不錯的戰績。

接連的取勝,讓日本信心大增,所以日本除了進攻中國之外,還發動了對東南亞國家的侵略戰爭。1942年3月,日軍攻下緬甸仰光,之後日軍將進攻的目標轉向印度。1942年8月,日軍開始將進攻印度提上日程,但是因為太平洋戰場上的接連失敗,進攻被推遲。直到1944年,日軍終於決定對印度動手,但是這場戰爭卻成為了日軍的滑鐵盧。

當時,參戰的日軍主要是牟田口廉的第15軍,人數共8.5萬人,加上負責補給的部隊,總人數近10萬。與日軍對壘的英軍第14集團軍,只有兩個師,而且還不是滿編。但是即使人數上佔據絕對優勢,日軍還是戰敗了,主要原因有3點。

首先,日軍進攻印度,必須要穿過一大片叢林地帶,車輛過不去,所以只能依靠騾馬甚至是大象馱運物資。過長的運輸線,使日軍成為了英國空軍的活靶子,直接導致日軍補給中斷。日軍的口糧補給,從最開始的每天6兩降到3兩,到最後甚至降到0.3兩,因為吃不飽飯,日軍的戰鬥力銳減。

其次,雨季的到來讓日軍損失慘重。日軍進攻印度的時候,正好趕上東南亞地區的雨季。連綿不斷的陰雨天,再加上過度的飢餓,讓日軍飽受疾病的困擾。據悉,當時日軍中有3萬多人染上瘧疾、痢疾、霍亂、甚至是傷寒。

最後,指揮官太過急功近利。當時負責進攻印度的指揮官是牟田口廉,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他曾對日軍士兵訓話說「沒有武器彈藥和食物就不能打仗?這決不能成為正當的理由!沒有子彈的話,不是還有刺刀么?沒有刺刀的話,還有拳頭呢。沒有拳頭的話,可以用腳踢的。就算這些都沒了,不是還可以用牙齒咬么?」太過急功近利,導致日軍接連慘敗。

眼看傷亡過半,日軍不得不下令撤退。在撤退途中,日軍又遭到了英軍的圍追堵截,雖然最後逃回緬甸,但是近10萬日軍,只剩下三分之一。這一戰對日軍造成的打擊太大,直到二戰結束,日軍再也沒有對印度發起進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空快訊 的精彩文章:

解放軍全副武裝5公里越野記錄到底有多強?至今55年無人打破
真正的子彈之王!死亡率遠超達姆彈,再好的醫生也無能為力

TAG:航空快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