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爸爸」來了?媽媽們拍手叫好之時卻是家庭教育反思時刻
這幾天,微信群中有很多人在轉發一款叫做「共享爸爸」的小程序,關於這款小程序的相關話題也被網友廣泛討論。
隨著共享經濟蔓延到生活的每個角落之時,難道爸爸也可以共享了?
「共享爸爸」只是蹭熱點的商業行為
這款新型小程序「共享爸爸」受到熱議地方在家長群。這個針對「喪偶式育兒」開發的小程序,馬上引發了群里媽媽們的好奇和驚呼。但在親自嘗試之後,記者發現,這不過是某商家的商業行為。
記者點擊「共享爸爸」進入小程序,其首頁顯示有「商務型」「暖男型」「運動型」「文藝型」四個選項,底部則有「需要服務的地點」和「需要哪種類型的共享爸爸」選項。
點擊選擇了「商務型共享爸爸」,彈出的地圖顯示「離你最近的爸爸400m」,而底部則顯示嘗鮮價「免費」。點擊呼叫後,共享爸爸沒有接單,而是彈出了一個視頻頁面,視頻最後其實是一個商家的推廣鏈接。
據了解,這款「共享爸爸」,不過是此商家為了「5·15 國際家庭日」關注家庭親子陪伴,所想出來的一款虛擬產品。
了解到真相之後,家長群里一片「用心良苦」、「腦洞大開」、「大跌眼鏡」等評論。但隨後,又引發了大篇幅關於 「爸爸缺失家庭教育」的共鳴。
日本「共享爸爸」彌補教育父親缺位
爸爸角色的缺失,不止中國有。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近期確實出現了「共享爸爸」的線上業務。
想出這個方法的是一個咖啡店老闆義廣千秋,她是一位單親媽媽,獨自帶著兩個女兒生活。她有切身體會,知道孩子們缺少的關愛自己給不了,於是創建了「爸爸銀行」網站。據悉,現在已經有18位男士在「爸爸銀行」註冊成為「共享爸爸」。這些「共享爸爸」們技能各異,不僅可以陪伴孩子運動、玩紙板、幫忙攝影,還能參與DIY、烘焙等各種親子活動——親生爸爸沒法陪伴的時候,他們都代勞了。
家庭教育中,父親的缺位,已日漸成為當今社會的普遍現象。朋友圈之前也廣為流傳過這樣一個採訪視頻,問如果每周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少於12小時,就剝奪做爸爸的資格,問孩子們是否願意?
很多孩子都說不願意,理由也是讓屏幕外的爸爸們紅了眼。很多爸爸們不願意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損失的可能真的是孩子成長中最美好的那些瞬間,比如她第一次叫爸爸,第一次跌跌撞撞的走路,第一次吃飯......
為了工作,真的就不能當一名合格的爸爸嗎?事業和家庭之間,是不是只能是一道單選題?
有份調查顯示,一半的爸爸每周陪孩子平均不足5小時。當問及不能陪伴孩子的理由時,工作太忙是爸爸們的普遍理由,養家糊口重於陪伴兒女的理由也似乎無可辯駁。還有的爸爸說,工作太辛苦,回家只要屬於自己的空間。
但是,爸爸們可知道,父親的陪伴,卻是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
從「爸爸去哪兒」到「爸爸在這裡」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者們曾用了半個世紀,對17000個在1958年3月某一個星期出生的英國嬰兒進行了跟蹤調查。例如詢問父親平時花多長時間與孩子相處,是否讀書給他們聽、陪他們外出等,等孩子11歲時為他們安排了智商測驗。
結果顯示,常與父親相處的孩子比同齡的不怎麼與父親相處的孩子更聰明。更為重要的是,有爸爸陪伴成長的孩子,性格更為開朗,人格更加完善。父親有很多教育與社會化的功能,能給孩子帶來社會競爭意識、權威意識、道德品質,並且能在自我控制、自我創新、成就感等培養方面起到榜樣作用。
完整的家庭教育,卻需要父親和母親的共同努力。剛柔結合,孩子才能具有完整的成長曆程和一個健康的教育環境。
一位媽媽說得好:雖然 「共享爸爸」只是商家的噱頭,但卻為現實生活中缺位的爸爸提了個醒:「再不陪孩子,孩子就長大了。再不陪孩子,『爸爸』也能買來了。」
※這批日喀則孩子來滬追逐足球夢,楊浦校園足球小將助他們夢想成真
※上海科技進步特等獎!上海中心大廈工程技術體現國際最高水平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