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就算做不到,聽一聽也會降低俗世的慾望

就算做不到,聽一聽也會降低俗世的慾望

講授|雪歌仁寶齊

《入行論》第八靜慮品第三十五偈頌:

無親亦無怨,隻身隱山林;

先若視同死,歿已無人憂。

前面的幾個偈頌一直在講住在森林的殊勝,這裡就是講最後一個殊勝。

這個主題講到的內容就有點像米拉日巴尊者《證道歌》中講的無常,我們上次講到有八個偈頌,前面二個偈頌和第三十五偈頌的內容有點像的感覺。

米拉日巴尊者完全離開社會,完全離開他的親戚朋友,住在山洞裡面,那個時候他心裏面最想要、最渴望的就是住在森林裡的這些殊勝;也可以說,他心裡承諾要一生都這樣住在森林裡。

他在第一個偈頌里講到這樣做的理由:住在社會、住在親友圍繞的環境是什麼樣子狀況呢?不管名或者財等哪一方面有點好處的時候就有貪心,有一點不好的話心裏面又難受;

在名、財有收穫的時候又會有一點宣揚,而且旁邊的朋友也高興,實際上那不是高興而是有一點炫耀,炫耀當中就會有驕傲,這就是造惡業;

當我們受到打擊或者痛苦的時候,敵人心裡高興,這也是讓敵人造惡業。所以不管我們好也好、不好也好,都有使旁邊的人造惡業的作用。有的時候沒有為自己怎麼樣,但是為旁邊的人也會考慮這個考慮那個,心就沒有辦法靜下來,所以這些雜七雜八的事情,都是造惡業的互相困擾的一種事情。

現在我們遠離了他們,他們就不會造這些惡業。我們也不需要為這些焦慮,住在森林山洞裡面,有這麼一個安靜的、不會造這麼多惡業的環境,所以《證道歌》的第一個偈頌就是講這個,和這裡的「無親亦無怨」很像:這些親友跟敵人都沒有了,我自己隱藏起來,我痛苦也好、快樂也好,他們都看不到。他們就不會為我而炫耀或驕傲,也不會因為我痛苦而幸災樂禍造惡業。所以,我隱藏在森林裡面對自他都有好處。

然後,這裡講的「先若視同死」,提早離開這個社會,就和已死亡一樣的,沒有人知道他的死活、快樂還是痛苦,大家都會視同他已死亡一樣;假設他死了的話也沒有人會憂傷,「歿已無人憂」,因為還沒有死之前已經把他當死了一樣。

有的時候,不單單我們活的時候會讓別人造惡業,我們死的時候旁邊人會痛苦,那些痛苦也是屬於常法的執著心帶來的一種痛苦。所以我們提早離開不會給他們憂傷的,他們早就把我們當已經死了一樣了,住在森林的話就有這麼一個殊勝。

米拉日巴尊者那些偈頌裡面的道理跟寂天菩薩這裡講的很像,我以前講過這個偈頌,你們聽一聽啊!所以「歿已無人憂」和《證道歌》的第一偈頌講的一樣。

好看點一下 大家都知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卡智慧 的精彩文章:

這位佛法大師完全否定我們的這種一貫做法
一個菩薩如果不控制傲慢,那就完蛋了

TAG:唐卡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