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全面升級 WD藍盤邁入PCI-E通道

全面升級 WD藍盤邁入PCI-E通道

非常可惜,市場上性能最好的SATA協議SSD絕版了,好的是主流PCI-E產品多了一個選擇。

繼Black SSD(黑盤)改用「SN」編號推出新版本產品之後,西部數據顏色大軍中又一款產品進行了升級,這就是SN500系列的Blue SSD(藍盤)了。

不出意外,曾經最快的SATA SSD改用PCI-E NVMe介面了,雖有遺憾(老系統升級)但是順勢而為。藍盤這個定位的產品,將成為最血腥的市場,必須有足夠好性能和價格的產品,才能在這裡佔據一席之地,升級介面和存儲介質(3D NAND)是最常規的動作。去年,WD就已經宣布推出QLC的產品,不過對TLC愛好者來說可以鬆一口氣了,SN500仍然採用其自產的64層3D TLC介質,目前只有Green SSD(綠盤)使用了QLC。

曾經,藍盤是SATA SSD中的性能翹楚,然而530MB/s寫、550MB/s讀的速度不夠在PCI-E產品中戰五渣。隨著它的介面升級,這一頁歷史算是掀過去了。SN500直接性能暴增2倍,達到1450MB/s寫、1700MB/s讀的標稱水平。只是對手性能也在大幅度提升,這樣指標的SN500占不到任何便宜。

實際上,在SSD市場中處於後來地位的WD,對SN500、SN750有著特別的田忌賽馬式產品規劃目的。目前SN500隻提供250GB和500GB兩個小容量版本,明顯不是為了取代此前藍盤(250GB~2TB)而誕生,雖然其介面升級之PCI-E,但只開放了2個lane的帶寬,這也是為何其讀寫速度都沒有超過2GB/s的原因,上承SN750的高性能、下接SATA介面產品的低價格與多形態(2.5英寸封裝及M.2 2280封裝),這麼說你也就能明白,為何同樣250GB容量版本,它只比上一代藍盤象徵性地貴6%、比SN750便宜1/3了。考慮到這樣的過渡性質,因此也就不用對其性能和Spec過分苛求了。另外,除了面向零售市場兩個容量版本的SN500,WD還會向OEM市場供應M.2 2280/2242/2230等封裝、128GB/256GB/512GB的姊妹產品SN520,容量上的輕微差異反映出兩個系列產品性能取向上的差異——容量與I/O性能。

採用PCI-E x2介面也並非一無是處,M-Key與B-Key並存的SN500/520可向下兼容SATA協議,從而確保了使用設備層面的兼容,但從這點上來說,SATA模式下,其性能已經超過了前輩——一點點(547MB/s寫、577MB/s讀),算是個小小的慰籍吧!

SN500的低成本特性在其設計和功能上顯現得淋漓盡致,無論是250GB還是500GB版本上,全部只有兩顆主要晶元。具體來說是一顆編號為20-82-007010的主控,與CHIP此前測試過的SN750主控相同——這顆主控可編程能力夠強的!不同的是,SN750上的該晶元有27mm見方,而SN500上縮小至11mm×8mm,NAND及PCI-E控制通道縮減,使其體積大幅度縮減的主因,功耗也會有所下降。而編號為05561的NAND顆粒,與此前出現過的05560差異主要是封裝地點:馬來西亞和中國。

注意到了沒有,整個SSD上竟然沒有DRAM!這可是承接主控與NAND之間重要的計算緩衝池,難道WD打算用性能霸氣的主控來緩衝工作嗎!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推理,就是20-82-007010主控本身集成了少量的DRAM,這樣就不用在「外掛」如SN750那樣的1GB DRAM晶元了。當然,到底集成了多少,只有WD才能給出正確的答案了。無DRAM結構終究不是性能導向的產品所為,也就是在PCI-E介面模式下數據延遲較小,相應的性能瓶頸不那麼顯眼,而到了SATA模式下,SN500 I/O性能隕落,甚至明顯低於上一代藍盤產品就是個不爭的事實。

另一方面,正是因為如此簡化的結構,才令SN500的兄弟產品SN520有縮小封裝尺寸的資本,畢竟512GB版本也並不會有更多晶元在PCB上,OEM客戶想必會非常喜歡這樣的產品。而對SN500來說,22mm×80mm的空間被浪費2/3以上也屬無奈。至於減少晶元數量所帶來的重量減少,8g到5g又有什麼所謂呢!

回到性能層面,WD的專用工具SSD Dashboard同樣支持SN500,但是相應的界面就沒有那麼漂亮,功能也簡化了很多,只有狀態和能源管理相關功能選項了。

憑藉主控出色的性能發揮,SN500在PCI-E x2模式、低QD下的數據吞吐性能不落下風。在讀寫數據量超過SLC緩存的4GB左右容量後,寫入速度回落至470MB/s左右的介質速度。

在SN500的性能方面不用糾結那麼多,畢竟這個定位的產品主要用於便攜型消費級產品,更為關注的是性能與功耗層面的平衡。設定為能效模式後,其PCI-E通道可被系統關閉,相應的功耗只有數十mW量級;而滿負載吞吐測試是,功耗則會上升到3W以上水平,電源控制晶元是3顆晶元(另外兩顆為NAND和主控)中表面溫度最高的,其次為主控晶元,表面溫度超過70度,不加專用散熱裝置測試5分鐘後即達到峰值,SSD性能被抑制,損失約5%。

由此可見,即使總功耗不高,但較少的晶元反而令發熱更為集中,適當的散熱措施有利於保持SSD的性能表現。

和黑盤相比,SN500有著較低的價格和功耗,如果不貪圖大容量,那麼它是此前藍盤很好的替代品,畢竟價格沒有增加而名義性能提高了2倍,就算不支持PCI-E協議還可以向下兼容SATA協議使用,其中庸可以滿足當下SSD介面過度階段的上下通吃。也許你會對它的性能和容量嗤之以鼻,但是不妨用它升級一下3~5年前的老系統,1GB/元的價格再加上1TB/s 的性能,而其主要競爭者已經向QLC遷移,「真香」的答案不能得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HIP新電腦 的精彩文章:

Marshall Tufton音箱:流動的重低音
9代酷睿全家福 移動桌面均發新品

TAG:CHIP新電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