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的機器人帝國,已經在路上
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作者 / 光譜 杜晨
編輯 / Vicky Xiao
歡迎下載騰訊新聞APP,查看更多科技熱點新聞
機器人像巨型甲蟲一樣來回移動,背上是碼得整整齊齊的重達3000磅的貨物。數百台這樣的機器人在一個圈出來的大型區域內自主移動,它們擦身而過,但不會發生碰撞。
一隻機械手臂打翻了一個手提包,把十幾個錐形的咖啡過濾器撞到了地上。旁邊一名工人按下一個按鈕,讓機械手臂靜止,這樣她就可以安全地收拾殘局。
然後機械手臂再次開始工作。
這些看起來平靜得有些怪異的畫面,早就已經是亞馬遜倉庫里的日常。就在很多人還以為亞馬遜只是那個兩日達的電商公司時,它已經開始悄悄地打造自己的機器人帝國。
打包、分揀、裝車……
都由機器人搞定
沒有什麼攔得住亞馬遜全面轉向自動化的決心。
據本周路透社獨家報道[1],亞馬遜正在物流中心內使用機器替代真人員工。結果就是——亞馬遜的貨物打包裝盒速度獲得了5倍的驚人提升。
這項技術除了有望進一步降低訂單的物流時間之外,最重要的是,將取代物流中心內部絕大部分的員工。因為如果這台機器得到推廣,真人的效率和經濟性將大打折扣。
這套自動化的打包生產線名為CartonWrap(紙箱打包),由義大利公司CMC提供。據路透社報道,亞馬遜近幾年已經開始在物流中心內對其進行整合測試。
該機器主要由分揀、裁切和打包三個核心模塊,以及打單等輔助模塊組成。三個核心模塊在上圖中的T字形分別對應下端、左端和右端。
放入貨物後,分揀機可以對其條碼以及大小進行掃描:
得到尺寸後,裁切機開始對紙板進行裁切。與此同時,打單機也會根據系統預先分配好的條碼打出物流單:
貨物會在機器中間和紙箱會合,一套強有力的機械臂將根據貨物尺寸自動完成摺疊、打包、粘合以及封條等工作。最後,貼上物流單,一個訂單就完成了:
原報道指出,CartonWrap每小時可以完成600-700個訂單的打包工作,效率遠超人手打包。CMC的網站則顯示,該機器在理想狀態下每小時可以輸出多達1,000個包裹。
儘管兩台機器的價值和運維費用高達200萬美元每年,但它們將取代至少24名工人,因此兩年內即可回本。
據路透社報道,亞馬遜的打包合同工每人每天工作最多10小時,平均每小時可以打包150個,已經是一份十分勞累的工作。公司對他們的要求是每小時240個,旺季400個,對工人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一度激起反抗。
除了已經在測試的物流中心以外,亞馬遜還計劃在數十座物流中心內每座安裝兩台CartonWrap。
根據CMC介紹,Carton Wrap的技術優勢,在於能夠根據掃描結果實時更改裁切格式,以最大限度利用紙板。它還能支持整合其他模塊,比如貼單、包裝印刷等,實現一機多功能。
CMC提供的視頻,展示了CartonWrap的完整工作流程:
除了紙箱打包以外,事實上,亞馬遜已經在自己的物流中心內,測試各種各樣的機器人技術,在成熟之後再慢慢取代低效的人工。
2017年,亞馬遜在全球就擁有超過10萬台機器人,並計劃增加更多。現在,它正在逐漸把自己的倉庫打造成一個機器人帝國。
比如說,機器人已經介入了分揀工作。亞馬遜的貨品都存放在一個個貨架上,最早需要員工從上面找到對應的產品,後來升級成了流水線作業。現在,分揀機器人可以根據訂單信息將貨架推到打包區域。
再比如說,對大宗貨物進行裝箱和捆紮。
多年之前,亞馬遜收購了一家名為Kiva Systems的機器人公司。現在,它開發的機械臂Robo-Stow早已代替了人類對貨物進行捆紮,僅這一項機械臂技術,就為物流中心降低了20%的運營成本:
在2017年,亞馬遜曾向外界展示這個機器人手臂。
當時,在亞馬遜位於肯特郡的倉庫工作的員工Nissa Scott接受了《紐約時報》採訪[2]。她過去的工作是把這些重25磅的尺寸標準的貨物箱堆疊起來,一天需要工作10個小時。
但是在亞馬遜採用機器人手臂後,替代斯科特的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明亮的黃色機械臂。手臂末端的爪會抓住傳送帶上的貨物箱,並將其堆放在另一個垃圾箱上,在機器人周圍的木托盤上形成整齊的柱子。
Scott的新工作變成了照看幾個機器人,在必要時對它們進行故障排除,並確保它們有貨物箱裝載。
在《紐約時報》的描述里,當時亞馬遜的倉庫里,是這樣的:
機器人像巨型甲蟲一樣來回移動,背上是碼得整整齊齊的重達3000磅的貨物。數百台這樣的機器人在一個圈出來的大型區域內自主移動,它們相互擦身而過,但不會發生碰撞。
在籠子的一邊,一群人類工作者-「裝貨者」-他們將產品塞到機器人身上,補充庫存。當顧客的訂單來了,裝載著訂單內貨物的機器人就自動移動到籠子的另外一端,像是汽車排隊通過收費站一樣,排著隊等待處理。
在那裡,人類「揀貨者」會按照電腦屏幕上的說明,從機器人貨架上抓取物品並將它們放入塑料箱中,讓塑料箱消失在傳送帶上。另外一端的「打包者」會將塑料箱里的產品打包讓在運輸的紙箱中。
作者:Nick Wingfield
機器人減少了工人所需的步行,使」揀貨者「更有效率,更少疲勞。這些機器人還能在將貨架裝在一起,想高峰時期的汽車一樣緊密相連,因為它們不需要人類所需的過道空間。
並不僅僅是肯特郡的倉庫,在亞馬遜佛羅倫薩,他們同樣有比人類員工更優秀的機器人。該工廠有8個機械臂,可以將大量商品分解成較小的單元,並分發到各地的亞馬遜運營中心。工人們還基於動畫片《卑鄙的我》里的角色,給這些機械臂取了小黃人的名字。
看起來,這樣人與機器在倉庫里相互配合的畫面,還挺和諧的,但這並不是終點。
亞馬遜還在不斷研發新的機器人技術。
亞馬遜有一個Amazon Roboticsd的全資子公司,正在使用各種機器人技術方法來加強倉庫的自動化運營。他們研發的技術包括自動移動機器人,語言感知,電源管理,計算機視覺,深度感應,機器學習,對象識別和命令的語義理解等等方面。它曾公開一種虛擬現實模擬技術,用於對新的機器人概念進行原型設計,其中就包括一個帶有叉車附件的臂,可以移動托盤。
另外,亞馬遜每年都會舉辦專門的機器人大賽,吸引各個創業公司和研發機構來參賽,展示最新的可以運用在倉庫里的機器人技術。比如可以從架子上抓下物品然後再把它們放回去的機器人手臂。這些參賽者都被要求處理從洗漱用品到衣服等一系列產品,然後依據速度和準確性得分。
Nissa Scott是幸運的,她」升級「成為了機器人保姆,還在原來的地方工作,幫助機器人排除故障、保證機器人正常運轉,但是Scott的很多同事,被分配到了接受站,在那裡他們手工將大盒商品打包成箱。
而現在,隨著CartonWrap技術的運用,Scott的同事們能做的事也將慢慢被新的打包機器人取代了。他們又將走向哪裡呢?
就像Scott的主管Edward Cohoon說的,機器人可以這樣一整天無休地工作,他們的肚子從來不會咕咕叫。
為什麼亞馬遜要這樣採用機器人技術?
亞馬遜在官方資料[3]里說,它在全球擁有175個倉儲中心,在其中的26個裡,都有機器人和人類一起工作來挑選,分類,運輸和存放包裹。
就像蒸汽機開啟了工業革命時代一樣,機器人時代的到來或許不可避免。我們應該看看,機器人技術給亞馬遜的這26個倉庫帶來了什麼改變。
※上周71個項目獲超79億融資,瑞幸咖啡獲1.5億美金融資估值29億美金
※孫正義的交通野心:拿下Uber滴滴 拉豐田本田入伙
TAG: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