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美國推動針對中俄的作戰概念創新

美國推動針對中俄的作戰概念創新

最近,美國主要安全與防務智庫對於出台針對中國、俄羅斯的新作戰概念的討論逐漸增多。4月16日,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發表題為《撥開和平迷霧:為新時代制定創新型作戰概念》的報告,強調吸取20世紀上半葉美國出台和完善對日本作戰概念的歷史經驗,推動新一輪作戰概念創新。同月,新美國安全研究中心就作戰概念問題向國會提出政策建議,還設立了「新美國戰爭方式」研究項目。這兩家戰爭智庫的戰略問題研究與美國政府的需求保持緊密聯動,它們同時推動針對中俄的新作戰概念討論表明,這一領域已成為美國實施大國競爭戰略的重點之一。

2018年年底,美國國會任命的國防戰略委員會在其報告中認為,特朗普政府發布的2018年版《美國國防戰略報告》強調大國競爭「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但在戰術層面的導向並不明確,對於具體的挑戰缺乏應對思路,建議國會和國防部加強對作戰問題的重視。

配合大國競爭戰略的調整

近年來,美國相對中俄的軍事優勢有所下降,尤其是在第一島鏈和波羅的海等中俄周邊地區。美下決心在與中俄利益衝突的重要戰略方向穩住陣腳,開始對中國崛起和中俄聯手的趨勢施加更直接、明顯的反制。為此,美國戰略界和軍方開始積極研究「作戰問題」,大張旗鼓針對一旦可能發生正面戰爭的「最壞情況」做準備。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美國基於冷戰後期軍事革命理論和里根時期軍費飆升形成壓倒性軍事優勢,前沿存在的軍事力量即可為其全球戰略目標提供足夠有效服務。這一時期,美國軍事與安全戰略的重點先後確定為應對地區衝突和其它國家內戰、反恐和防擴散。近年,美認為自身和中俄的「戰略競爭」已不可避免,但相對於中俄的壓倒性軍事優勢正在喪失,僅憑前沿軍事存在已無法有效威懾對手,只有加強軍力建設,並在可能與對手爆發摩擦衝突的方向上做好準備,才能在競爭中掌握主動。

2019年2月16日,由美軍和泰國軍方主辦的東南亞最大規模多邊軍演「金色眼鏡蛇」在泰國舉行。

目前,美軍所擁有的多數武器裝備並不過時,但其所熟悉的後冷戰時期常規作戰概念和作戰樣式已經過時。後冷戰時期,美軍常規作戰經驗主要包括1991年海灣戰爭中的「沙漠風暴」行動、科索沃戰爭中對南聯盟的空襲,以及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的常規作戰。這些作戰的共同特點是,對手軍事能力全面落後於美軍,尤其缺乏遠程精確打擊、現代化指揮控制、態勢感知和電子對抗能力,難以有效防禦,無力對美軍二線作戰支援保障和指揮控制體系構成威脅。因此,在戰役層面,美軍牢牢把握著主動權,能夠以接近零傷亡的代價打垮對手。面對與中俄競爭的新形勢,美軍認為,如果今後爆發常規衝突,其一線部隊面臨對方「反介入」和「區域拒止」能力的嚴重威脅,二線基地等作戰支援體系也面臨中遠程打擊的威脅,戰火甚至可能波及美國本土。此外,競爭對手在網路、電磁空間和太空領域的軍事能力也會對美軍指揮控制、態勢感知、數據傳輸和導航系統實施軟硬殺傷,削弱甚至癱瘓美軍作戰體系。因此,美軍的作戰概念必須適應未來作戰環境由己方佔據壓倒性優勢向不得不進行高強度體系對抗的轉變。

美軍對大國競爭條件下作戰概念的創新並非如夢初醒、臨陣磨槍。2001年,在9.11事件後發表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中,五角大樓正式將「反介入」和「區域拒止」列為新挑戰,並將在「反介入」和「區域拒止」條件下投送力量和擊敗對手作為作戰層面的重要目標。小布希執政時期的美海外軍事行動聚焦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反恐和反叛亂作戰,但蘭德公司等主要防務智庫對「反介入」和「區域拒止」進行深入分析。奧巴馬時期,在「亞太再平衡」戰略背景下,五角大樓開始探討應對中國「區域拒止」和「反介入」挑戰的「空海一體戰」作戰概念,並設立專門辦公室,之後移交聯合參謀部繼續規劃。烏克蘭危機後,美一方面需要率領北約與俄羅斯對抗,一方面又不得不應對亞太地區海上安全熱點問題的升溫,五角大樓又提出「第三次抵消」戰略,其中就包含在新技術條件下創新作戰理論,美國防部副部長沃克當時曾提出美軍需要類似「空地一體戰2.0」的作戰概念。奧巴馬執政後期,美軍各軍兵種陸續明確響應作戰概念創新。作為「空地一體戰2.0」倡議的相應,美國陸軍牽頭提出「多域戰」,海軍水面艦艇部隊則將奪取和掌握制海權視為首要作戰任務,並提出「分散式殺傷」。

新作戰概念會是怎樣

特朗普政府以大國競爭為導向的國家安全戰略和國防戰略,為美軍作戰概念創新注入新動力。國家安全戰略和國防戰略是美國軍事戰略、美軍建設發展規劃和國防預算的指針。美國決策者對大國競爭的需求愈發重視,美軍與之相關的項目也會得到更大支持。新型武器裝備融入和翻新作戰體系,加倍提升作戰能力,需要作戰概念的指導。同時,美軍也需要通過作戰概念的進展來向政府部門、國會和輿論證明具體項目的重要性和合理性。美國海軍將水面艦艇部隊的「分散式殺傷」升級為指導整個海上作戰的「分散式海上行動」。陸軍通過更緊密的跨軍種合作,將「多域戰」升級為「多域行動」。空軍將針對F-22隱身戰機在威脅較大方向運用的「快速猛禽」戰法原理升級為「敏捷作戰」。這些軍種主導的作戰概念創新得到了處在大國競爭一線的美軍歐洲戰區和印太戰區的支持。在2020財政年度預算申請中,印太戰區將「多域行動」和「分散式海上行動」的創新作為重點向政府和國會提出具體需求。

公開文獻資料雖無法反映美軍作戰概念創新的全貌,但可以揭示其框架和導向。第一,美軍新的作戰概念強調應對大國間體系對抗帶來的困難和挑戰。前沿部署的一線部隊需要在對手聯合火力打擊中生存,還要在情報、通信和後勤支援體系無法正常運轉的情況下堅持作戰。第二,在通過變革傳統部署和保障模式提升己方作戰體系韌性的同時,著力通過前沿部署兵力和二線遠程打擊力量、不同軍兵種之間在不同層級融合,穿透並拆解對手的作戰體系。第三,鑒於大國戰略競爭將長期化,並伴隨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廣泛軍事應用,美軍既重視將隱形戰機、遠程反艦導彈和無人作戰系統等新近和短期內可形成戰力的系統與平台之間的整合,也注重評估和應對高超音速武器和B-21隱身轟炸機等下一代主戰裝備和高新技術發展成熟後,戰場環境和作戰樣式的變化可能給美軍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第四,新的作戰概念重視應對大國競爭的不同階段,貫穿和平、危機與衝突階段。美軍基於「灰色地帶」理論,在和平時期運用軍事力量塑造有利態勢,尤其是發揮其在網路和電磁領域等軟殺傷手段和快速反應方面的優勢。第五,美軍的作戰概念創新並非單打獨鬥,而是相當重視與主要盟友加強協作。在歐洲,美軍作戰概念會對北約盟軍聯合作戰概念產生巨大影響,拉動日常演訓和戰備部署。在印太,日本和澳大利亞密切參與美軍各級司令部組織的兵棋推演和實兵演練,對作戰概念進行驗證和改進。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軍作戰概念的演變從未接受過大國正面衝突的實際檢驗,其目前針對中俄的作戰概念創新將進一步落實並且加劇大國競爭。作戰概念的創新旨在加強美國與中俄在軍事戰略、軍事體系和區域作戰體系三個競爭層次中的主動權,對手不會無動於衷,也會加強自身的規劃與創新。作戰概念創新也會改變美軍在大國競爭重點方向的日常行為方式,尤其是通過帶有戰術背景的行動增強壓力,對美國與中俄之間業已存在的危機管控機制構成挑戰,增大誤判和摩擦升級風險。

轉自丨 世界知識

作者丨 李晨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於1985年11月,是隸屬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態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諮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賬號,致力於向公眾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小南庄20號樓A座

電話:010-82635247/6558

微信:iite_e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技術地圖 的精彩文章:

人工智慧第三定律:計算的未來是模擬
機器人有意識了?突破狹義AI的自我學習機器人問世

TAG:全球技術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