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明星自爆尿失禁:為母則剛,是這個世界最大的謊言!
有格調的心學微刊
1
母親節當天,Ella陳嘉樺在社交平台上發了一則長文,講述自己產後兩年來身體上所遭受的苦楚,話題迅速登上熱搜。
由於產程困難,Ella的子宮和膀胱都有脫垂,平時動作稍微大一點,就會導致尿失禁,而且是褲子全部濕掉的那種程度。
而且,由於脫垂嚴重,一般的醫療手段無法根治,只能去做懸吊手術。
手術很成功,Ella終於擺脫了漏尿的噩夢,可以自如地控制自己的身體了。
Ella說,自己很幸運,但還有更多的人,由於對這樣的變化難以啟齒,只能默默地忍受身體上的困擾。
最後,Ella真誠地提醒所有媽媽們:母親不是超人,如果遇到任何困難和沮喪,一定要尋求幫助。
在這條微博下方,許多產後的媽媽表示自己也有同樣的問題。
她們看到了希望,知道了產後尿失禁是有解決辦法的。
還有人理解了自己的母親,為從前不懂事的行為感到後悔。
但是如同以往每一次討論類似的話題一樣,總會出現一些冷冰冰的聲音,最典型的就是「矯情論」:怎麼其他人都沒事,就你嬌氣?
桌子是男性,不敢說對媽媽們的付出感同身受,但也知道這都是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混賬話。
產後媽媽本就經受著疾患的折磨,這時候,來自身邊親友、或是陌生人的一句「矯情」的指責,無疑會讓她們的處境更加雪上加霜。
如果勇敢說出自己的問題是「矯情」,那麼,在問題面前隱忍、緘默就是「偉大」嗎?
是誰給我們的母親下了這樣的定義?
「神話」母親的「偉大」教育,我們已經聽得夠多了,我們現在更需要聽到的,是真實。
2
曾看過這樣一張圖片,清晰地展現了女性懷孕後身體會發生的變化。
隨著胎兒變大變重,准媽媽的五臟六腑會被擠壓成一團,脊柱也會一天天變形。
那是不是分娩之後就能輕鬆了呢?
不,真正的考驗,或許才剛剛開始。
除了Ella遇到的尿失禁問題外,還有下垂、鬆弛、痔瘡、恥骨聯合分離、腹直肌分離……
每一種,都是很難消除的後遺症,會給媽媽們帶來身心的雙重摺磨。
桌子昨天在朋友圈裡發了一個徵集帖,短短几個小時,就收到了無數讀者的熱心回復,每個故事,都是一部驚心動魄的血淚史。
@北方小雁:
我的一個大學同學,生過二胎後例假不正常,到醫院檢查,確診產後絨癌,前後化療十幾次,頭髮都掉光了,孩子也不得已送到老家。
去年突然得知她去世了,而她的二寶才僅僅兩歲……
@福寶兒:
生娃的時候大出血,月子期間傷口不癒合,導尿管拔掉很費勁的才能自主排尿;
最嚴重的是經歷了脫肛,不敢上廁所,每次上廁所如同撕心裂肺,因為每次必須手動把脫肛的地方送回去,苦不堪言。
@橘子:
生寶寶以後屁股很痛,一周都不會拉大便,小便也解不出來必須用熱水刺激才可以。
惡露排了45天才勉強排完,姨媽不是一直不來就是來了不停。腰疼得坐卧不安,針灸拔罐貼膏藥都沒有作用。至今還是時不時地腰痛。
一個一個翻看下來,我心疼不已……
當這些具體的痛楚以直白的方式呈現於眼前,我們才會知道,懷孕生產的過程中,不止有新生命誕生的喜悅,還有各種纏綿不愈的難言之隱。
醫學昌明的今天,生產後遺症尚且難以根治,更別提我們媽媽那輩的人了,她們受的罪,更多更久。
有位婦科護士在Ella的微博下留言,說有些女性一直拖到年齡很大、後遺症很嚴重的時候才到醫院治療。
這些常人無法想像的事情,正真實地發生在許多產後媽媽身上。
如果依然受制於傳統觀念,不好意思說,不敢尋求幫助,那麼,隱患會像一顆定時炸彈般,埋伏在她們的身體里。
只有整個社會都去了解、正視這些問題,不再對生產後遺症諱莫如深,媽媽們的艱難處境,才有得到改善的希望。
3
除了讓人苦不堪言的後遺症外,生育還會帶來另一個困擾——容貌和身體的改變。
走形的身材、消不掉的刀口疤痕、從腹部蔓延到大腿的妊娠紋、大把脫落的頭髮……
桌子特別反感某些宣傳照,女明星剛生完孩子,腹部就恢復得像懷孕前一樣平坦,容光煥發地踩著細高跟,彷彿立馬可以去走個紅毯。
不排除有些人體質特殊,但大多數產婦都是臃腫的、虛弱的、憔悴的,這才是常態。
網上有一個叫Julie的二孩媽媽,第二個孩子出生後,她分享了自己產後24小時到14周的身體狀態。
24小時後,肚子和懷孕時一樣大,14周後,肚子雖然變小了,但卻鬆鬆垮垮地耷拉著。
比大肚子更頑固的存在是妊娠紋。
馬來西亞一位生了四胞胎的媽媽,看上去青春洋溢宛如少女。
但她被衣服掩蓋住的皮膚上,卻密密麻麻地遍布著妊娠紋,觸目驚心。
每個女孩在當媽前都是小仙女,可為了創造生命,她們必須與過去做交割。
重新接納一個不那麼苗條、皮膚不那麼光滑的自己。
這是一種莫大的勇氣,不該承受冷嘲熱諷。
4
相比身體上的病痛,而產後抑鬱更是如噩夢一般。
據統計,有60%到80%的女性在孕期和產後會有不同程度的抑鬱情緒,接近20%會發展為臨床抑鬱症。
哪怕是看上去養尊處優的明星,也不能幸免於難。
驚人的發病比例,相對應的卻是極低的重視程度。
陷入抑鬱的新手媽媽不僅得不到關愛,還要忍受各種無端指責:
生孩子這麼開心的事,你整天哭個什麼,煩不煩?
你的奶怎麼這麼少啊?你就只想著自己,不知道為了孩子多吃一點。
你又不用上班,就在家帶個孩子,這點事都做不好,真沒用!
只有生過孩子,才會知道原來最傷人的話,永遠來自最親近的人。
尤其是丈夫,如果他以工作忙為由拒絕帶孩子,還要時不時埋怨妻子這沒做好那沒做好,真的會將妻子推入黑暗的深淵。
這些男人從來沒有想過,如果換了他們來,他們能比自己的妻子做得更好嗎?
上海某孕嬰機構開展過一個活動,邀請三位已婚男士體驗十天照顧新生兒。
這三位「媽媽」要頻繁地給孩子換尿布、處理大小便、戴著哺乳胸罩每四小時喂一次奶。
結果,沒過幾天,這三個大老爺們就開始叫苦連天了。
宋先生的孩子已經兩歲多了,但他之前從來沒有照顧過孩子,還覺得帶孩子是件很輕鬆的事。
體驗活動中,宋先生半夜被工作人員叫醒給孩子餵奶,睡得迷迷糊糊的他直接沖孩子一腳踹了過去。
他終於承認:我的精神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做女人真的很難、很辛苦!
但又有多少男人有機會親身體驗,並因此對妻子多些理解呢?
身體上的勞累加上精神上的孤獨凄苦,會將一個產後媽媽逼上絕路。
這不是危言聳聽,現實中早已發生許多血淋淋的慘痛事件。
生命的延續是一種喜悅,誰也不願意讓喜悅蒙上陰翳,甚至染上血色。
杜絕類似的悲劇再發生,我們能做的,就是更多地去關注產婦的心理,告訴她們:
我懂你的感受,你的身後並非空無一人,請不要絕望。
生育不是童話,它是一場英雄主義的冒險。
支撐女孩們甘願冒險的動力,是愛——對丈夫的愛、對孩子的愛、對家庭的愛。
這份愛,不希求回報,卻渴望理解。
她們可以咬著牙忍受十級陣痛,但家人一句輕飄飄的「矯情」的指責,又能頃刻間讓她們的堅強土崩瓦解。
寫這篇文章,桌子猜到一定會有人說,我在販賣焦慮,會讓未婚女性都恐婚恐育,就像這樣:
懂的人自然會懂,我不是在製造恐慌,恰恰相反,是為了消除恐慌。
這世上最可怕的是什麼?是未知。
過去我們對生育閉口不談,或者刻意地美化渲染,女孩懵懵懂懂地懷孕生子,卻發現一切都和她想像中不太一樣,麻煩接踵而至,讓毫無準備的她措手不及。
這時她會害怕,會恐慌,但身邊的人都不了解情況,以為她在沒事找事。
得不到支持,她只能絕望地在黑暗中獨自摸索,隨時可能陷入抑鬱。
只有透徹地了解生育究竟意味著什麼、可能會面臨哪些問題,女性在成為母親之後,才不會迷茫、恐懼,才能讓生育真正成為自己的選擇。
而那些最應該給予她們力量的人,也會因了解而尊重,不會用言語上的冷箭讓她們傷上加傷。
希望有那麼一天,社會給媽媽們的標籤,不再是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而是:媽媽不是百毒不侵的超人,她只是個會痛會哭的平凡人。
※善護念,真正的人生大修行
※如不把握好當下每個念頭,事上磨,心學對大部分人沒啥用
TAG:王陽明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