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龐涓兩次敗於孫臏,因孫臏有優勢;龐涓可能在桂陵之戰被俘後被殺

龐涓兩次敗於孫臏,因孫臏有優勢;龐涓可能在桂陵之戰被俘後被殺

龐涓是戰國初期魏國稱霸時期的主要將領,但是他留給我們的印象似乎之後,心胸狹隘殘害孫臏,桂陵馬陵之敗,最終身死亂軍之中,那麼他到底能不能算得上是一位名將呢?

相對來說吳起將魏,是魏國霸權的開始,龐涓之死,宣告魏國霸權旁落。魏惠王活了八十多歲,耗死了他國三四代君王,當然本國也被他從繼位之初的霸主國耗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然而自己卻沒有認知,龐涓死後大魏就成了大胃。

龐也是戰略家,曾提出聯三晉以滅秦,可惜魏惠王一心想滅掉趙魏恢復晉國版圖,結果四面樹敵,讓魏國在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利中走向哀敗, 龐涓是魏國最後一個主張滅秦也有能力滅秦的人,奈何君主不行。可惜老魏家真不愧是一家人,都不採納,都想先統一三晉。遇到魏惠王這樣的庸主,不光龐涓不得志,就是孫臏都差點被害死,商鞅也愣是沒有上位,范眭也差點被打死,把自己的人才逼迫到敵方去,也是沒誰有這能耐了!

實際來說,兩次孫龐斗軍實際都是魏國以一敵二,圍魏救趙和依樣畫葫蘆的馬陵之戰。剛開始孫臏就佔有很大的優勢,再加上平庸的魏惠王招龐涓救駕導致魏軍疲於奔命。如果一開始孫龐局勢勢均力敵,誰輸誰贏真不好說。所以說,世人只記得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卻不知道除了這兩戰以外,龐涓打了多少勝戰,龐涓死後的幾十年里,魏國國土失去了三分之二,當然其中不僅是失去龐涓的原因,還有就是支持魏國稱霸的魏武卒消失殆盡。但是不容忽視的是龐涓在時,魏國處處春風得意,風生水起,魏武卒無敵於天下。龐涓死後,魏國屋漏又連陰雨,處處秋風,處處走下坡路。丟城失地,至此一發而不可收拾。

關於桂陵和馬陵之戰,歷史記載是有很大差別的,《戰國策.齊策》記載,邯鄲之難,趙求救於齊。田侯召大臣而謀曰:「救趙孰與勿救?」……段干綸曰:「臣之求利且不利者,非此也。夫救邯鄲,軍於其郊,是趙不拔而魏全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鄲拔而承魏之弊,是趙破而魏弱也。」田侯曰:「善。」乃起兵南攻襄陵。七月,邯鄲拔。齊因承魏之弊,大破之桂陵。

《戰國策.齊策》記載,田忌為齊將,系梁太子申,禽龐涓。這是描述的是桂林之戰,說明龐涓已經被齊軍所擒獲,以孫臏和他的仇恨,會不會擒獲後將其誅殺,或者齊國就不會把這位虎將返回魏國,《戰國策.齊策》記載,齊、魏戰於馬陵,齊大勝魏,殺太子申,覆十萬之軍。這是馬陵之戰,顯然當時魏軍主將是太子申,和龐涓沒關係。但是《史記.魏世家》記載,三十年,魏伐趙,趙告急齊。齊宣王用孫子計,救趙擊魏……太子果與齊人戰,敗於馬陵。齊虜魏太子申,殺將軍涓,軍遂大破。注意這裡說的是太子申是被俘的,被殺的是龐涓,這顯然和《戰國策》有很大出入,而且更有歧義的是,圍魏救趙時發生的明明是桂陵之戰,而在這段描述中顯然說的是馬陵之戰,感覺記載是把兩戰給搞混了。《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後十三歲,魏與趙攻韓,韓告急於齊……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鑽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這說的是太子申沒有被殺,只是被俘。綜合起來看的話,很有可能,龐涓在桂陵之戰中被俘之後被殺,太子申在馬陵之戰中被殺。

其實不看桂陵馬陵兩戰,實際上的龐涓是戰國時代有數的名將之一。龐涓當年率領魏國大軍,北拔邯鄲,西圍定陽,差點將半個趙國納入魏國版圖,桂陵之後更是盡收河西失地,試問,誰敢以庸將視之?真正史書記載,龐涓很厲害 ,代表一個時代,龐涓在的時候魏很厲害,龐涓一死魏也完了,可孫臏不一樣,孫臏對齊國來說終究輕重的小人物,就是田忌謀士。

龐涓在軍事上的能力雖然比不上戰國名將的樂毅、吳起,但也屬於一流的將才了。只能說龐涓有很大的缺點,就是功利心太強,以至心胸狹隘。孫臏雖然智商很高,但會不會領兵打仗還是個問號。根據歷史分析,孫臏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善於分析敵我態勢,冷靜沉著,最大的戰績就是圍魏救趙和馬陵之戰擊敗昔日非常熟悉的同門龐涓,但我們也不能抹殺龐涓的才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塵封 的精彩文章:

劉禪是明君?三國志的評價很準確;劉禪只是小聰明而已!
鍾會因何倉促反叛?他和鄧艾很有可能都被司馬昭算計了!

TAG:歷史塵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