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園無傲吏 只是已超脫:莊子的職業身份與古代漆種植
莊子,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思想家,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
本文從「漆」的造字結構出發,介紹古代漆樹的種植與莊子的職業身份,最後來看看文學藝術對「漆園」以及莊子精神形象的重塑以及「莊子在漆園」給我們的啟示。
1
漆可用
漆(資料圖)
漆,本字為「桼」,甲骨文像是樹上滴下來的樹汁。左邊的「水」旁,強調液體的屬性。
漆,是我國的古樹種,作為經濟作物在我國有大範圍的種植。在不同地方,其稱謂不同。在筆者所在的湖北地區,有「大木漆」、「小樹漆」之稱。
後德俊先生在《楚國的礦冶髹漆和玻璃製造》一書寫有:「我國漆樹分布的中心區域,主要包括秦嶺、大巴山、武當山、巫山、武陵山脈一帶,這些的確既有大面積的天然漆樹林,也有成片分布的人工漆樹林。」
割漆(資料圖)
《莊子·人間世》中記載了漆樹的種植與實用價值:「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之無用之用也。」
所謂的「割漆」,即人們通過割裂樹皮,取用樹中的液體。漆液取用之後,可以當作器物表面的塗層製作成器物,稱作「漆器」。
漆器相對於陶器、青銅器而言,更加輕便、耐腐蝕,而且沒有異味。除此之外,漆也用於祭祀。
《髹飾錄》序言中寫道:「漆之為用也,始於書竹簡,而舜作食器,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畫其內,於此有其供。
後王作祭器,尚之以著色塗金之文、雕鏤玉珧之飾,所以增敬盛禮,而非如其漆城、其漆頭也。」
2
漆園吏
金漆花鳥琴(圖源:故宮博物院)
關於莊子的職業身份,《史記》中的《老子列傳》附《莊周傳》寫有:「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
關於莊周「漆園」所在的「蒙」,究竟在何處,歷史上說法很多,一說在今河南商丘,一說在今山東的菏澤、一說在今安徽定遠。
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漆箱(資料圖)
單從字面上來看,「吏」是指沒有品級的官,是小官。但如果從我們從漆器在戰國時期的流行程度來看,會有不同的視角。
戰國時期,漆器廣泛應用於人們的生活起居,諸如、盒、匣、匜、鑒、枕、床、案、幾、俎、箱等,也用於兵器和樂器。
其中,楚國因其廣泛的疆域,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現在出土的曾侯乙墓的二十八宿衣箱,是楚國漆器中的代表之作。
莊周,就曾是掌管這樣的一個當時具有的高度經濟價值且為重要的戰略物資「漆」的主事人,可見其重要性。
3
莊子不傲
王維·長江積雪圖(資料圖)
漆園吏,幾乎成為了莊子的代名詞。
郭璞在《遊仙詩》中寫有:「漆園有傲吏,萊氏有逸妻」。這裡的「傲」,指代莊子拒絕楚威王作相的故事。
《史記·老莊申韓列傳》中有:「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依以文綉,以入太廟。
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污我!我寧遊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王維曾寫有《漆園》,詩中也曾用此典:「古人非傲吏,自闕經世務。偶寄一微官,婆娑數株樹。」王維藉此來表達自己的隱居之心,莊子不傲,而是精神已超脫。
「婆娑」,用於指代人的精神狀態的洒脫,郭璞在其《客傲》中寫道:「莊周偃蹇於漆園,老萊婆娑於林窟」。我們在王維的詩文、畫作中,也能看到這樣的超脫。
莊子像(資料圖)
漆園吏,也是近代名家文學藝術創作的重要思想來源。
郭沫若在其歷史小說《漆園吏游粱》重新塑造了一個莊子的形象,其文一開頭寫道:「莊周自從他夫人死後,率性把漆園吏的微職丟掉,他的門徒們也就逐漸地風流雲散了。
他回到宋國來,寄居在一所陋巷裡面,把剩下的余錢去買了些個麻來打草鞋過活。他一面打草鞋,一面卻在冥想著宇宙間消長盈虛的道理。」
文中寫有莊子打草鞋、貸粟被拒、游粱訪惠施被捕三個故事,以借古喻今,也表達了其「借古人的骸骨,另外吹噓些生命進去」的藝術主張。
此外,還有李漁在其《奈何天》所追求莊子的「漆園之曠」。莊子在漆園,不是傲,是超脫,更是對眼下這份看似微不足道工作的重視與專註。
這也讓筆者想起武當山一位老道長的一句話「事無大小,必有所成」:專註眼前的工作,投入精力,看似小的工作,卻關係他人,關係家庭,關係國家。
(編輯:西銘)
聲明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