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交流互鑒 凝聚文明共識
5月15日下午,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6場平行分論壇——「亞洲國家治國理政經驗交流」、「維護亞洲文明多樣性」、「文化旅遊與人民交往」、「亞洲文明傳承與發揚的青年責任」、「亞洲文明全球影響力」、「亞洲文明互鑒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圍繞豐富多彩的議題,來自世界各國的與會嘉賓分享觀點,交流經驗,碰撞思想火花,在交流互鑒中加深了彼此之間的了解,形成了更多的共識。
「我們齊聚一堂,就是要向中國學習」
——「亞洲國家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平行分論壇側記
本報記者 嚴 瑜
「中國是怎麼做到的?」近距離觀察中國40多年來的發展後,泰中友好協會主席、泰國前副總理功·塔帕朗西提出這樣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引發熱烈討論。
5月15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亞洲國家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平行分論壇在北京舉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籌委會主任黃坤明出席分論壇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
黃坤明表示,中國始終堅持立足本國國情、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堅持以改革為動力、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堅持以開放促發展、在擁抱世界融入世界中造福世界,堅持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為當代中國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大大深化了對治國理政規律的認識。
「今天,我們來自各國的外國朋友齊聚一堂,就是要向中國學習。」功·塔帕朗西在聆聽完主旨演講後這樣說。
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前秘書長拉希德·阿利莫夫認為,保持和發展亞洲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與合作,對維護和加強亞洲地區的和平,增進友誼,促進互利合作,意義重大。
在「共享文明智慧共建美麗亞洲」的分論壇主題之下,中外專家學者圍繞「政治文明的亞洲智慧」、「造福人民的亞洲方案」等議題,展開對話和研討。與會嘉賓普遍認為,各方代表面對面交流治國理政經驗,為亞洲國家消除彼此誤解,實現發展政策對接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
「不管是短期還是長期,這種對話、溝通以及經驗分享都能夠幫助我們。」阿富汗總統高級顧問法澤爾表示。
此外,與會嘉賓還共同見證了《中國關鍵詞:治國理政篇》多語種圖書的首發式。該書簡明、清晰、準確地闡釋中國發展道路,解讀中國理念和中國政策,為增進中外治國理政經驗交流提供有益參考。分論壇上還發布了《亞洲主要文明相互認知度調查》和《亞洲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評估》兩份研究報告。
此分論壇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中國外文局承辦,來自近50個國家和地區的約300名嘉賓出席。
「文化旅遊可以消除壁壘建立互信互愛」
——「文化旅遊與人民交往」平行分論壇側記
本報記者 李志偉 顏歡
「激發人們創新創造活力,最直接的方法莫過於走入不同文明,發現別人的優長,啟發自己的思維。」「2018年,中國國內居民出境超過1.6億人次,入境遊客超過1.4億人次,這是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力量。」習近平主席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的這些表述,成為文化旅遊與人民交往分論壇與會嘉賓熱議的焦點。
泰國前副總理、泰中文化促進委員會主席披尼·扎祿頌巴認為,旅遊是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泰中兩國的文化旅遊交流非常成功。旅遊業收入占泰國經濟總量的28%,中國遊客做出了重要貢獻。
柬埔寨旅遊大臣唐坤表示,近些年中國赴柬遊客數量高速增長,2019年是中柬文化旅遊年,相信將成為促進兩國人文交流的主要驅動力,並為構建柬中命運共同體發揮更重要作用。他希望,「柬中團結合作、民間交往越來越強,共建命運共同體精神長存。」
尼泊爾學院院長耿伽·烏普萊蒂指出,旅遊是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最實在、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中國與尼泊爾山水相連,兩國人民心意相通,「我們應深化產業合作、加強文旅創新,充分挖掘兩國人文、自然的價值,共同開發資源、實現互利共贏」。
「只有加強文化交流才能真正促進民心相通,民眾間的情誼才更經得起考驗」,寮國新聞文化旅遊部長波顯坎·馮達拉認為,文化與旅遊的力量可以消除壁壘、建立互信互愛,旅遊是加強文化合作的最直接手段,是人與人交往、國與國合作最好的橋樑之一,可以將不同文明聯結在一起。
「近年來,中國與亞洲各國文化和旅遊交流蓬勃發展,『歡樂春節』『美麗中國』『相約北京』等文化和旅遊品牌活動,已成為亞洲各國分享文化發展成果、展示旅遊產品精粹的重要平台。」中國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表示,未來,中國願同各國推動文化和旅遊領域的交流合作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持續發展,為亞洲文明在新時代的傳承貢獻力量。
「以全球視野挖掘亞洲文明價值內涵」
——「亞洲文明全球影響力」平行分論壇側記
本報記者 葉曉楠
「亞洲的貢獻是如此大,比如說造紙、印刷術,這是源自中國的;還有印度發明的數字『0』,這都是對人類思想的出色貢獻。」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亞洲文明全球影響力」平行分論壇上,印度演員、導演阿米爾·汗認為,這些貢獻都對全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並且仍在繼續發揮作用。
論壇上,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40多名中外代表,圍繞「亞洲價值、全球共享」的主題,交流分享了亞洲文明的豐富內涵與當代價值,共同探討亞洲文明在全球化時代的新使命新作為。
20年來,法國中國研究和傳播中心創始人、主席皮埃爾·皮卡爾在中國大約進行了50次旅行,中國是一個他熱愛的美麗國家,「就像來到家一樣」。在他看來,需要做出更多努力,更好地展現亞洲特別是中國的文化,將之介紹給西方觀眾。
英國廣播公司執行副總裁(全球市場)保羅·德姆普西多次來中國,每次回英國,他都會帶去關於中國的很多故事和在中國的所見所聞。「我到中國的次數越多,想要了解的就越多」。
美國華特迪士尼與中國合拍動畫片《安玲與史迪奇》編劇、製片人馬克·漢德勒介紹了這部以黃山為背景製作的動畫片。「我們拍了很多次黃山,每一次都不虛此行。」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他們見到當地村民時,總能受到熱情款待。這讓他有了靈感,以當地山村女孩為原型創作了故事角色,從而創造了一個以黃山為背景的友誼故事。「這樣的故事,觸及觀眾心靈,把想要表達的文化價值觀自然地傳遞到人們心中」。
中國電影藝術家協會主席陳道明表示,我們過去了解世界,更多地是通過書本、圖片、音樂、美術等,但最鮮活的方式還有電影、電視,讓我們不用遠行就能了解世界,了解各種文化,所以應該更加重視電影等方式,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
「當下的時代提供了引領我們走向相互包容、共同生存的前提和可能,不同文化都為人類共同的財富作出了自己的貢獻。」菲律賓總統府新聞部部長馬丁·安達納爾認為,我們不應該陷入狹隘的地方主義,也不應該缺乏想像力。
「要以全球視野深入挖掘亞洲文明的價值內涵,以現代科技推動亞洲文明的創新發展,以攜手並肩講好亞洲文明的時代故事,為亞洲文明的發展進步不斷注入正能量,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聶辰席在主旨演講中這樣表示。
論壇期間,國家廣電總局分別與阿根廷公共傳媒管理總局簽署了《影視節目互播授權合作協議》,與亞洲—太平洋廣播聯盟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與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簽署了《關於電視和網路視聽內容合作的諒解備忘錄》。論壇上還發布了即將推出的20部中外電視合作合拍優秀作品。
「讓亞洲文明之水流得更遠」
——「維護亞洲文明多樣性」平行分論壇側記
本報記者 李應齊 曲 頌
「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友誼地久天長,友誼萬歲」……在51名中外留學生的合唱聲中,維護亞洲文明多樣性分論壇開始舉行。與會嘉賓圍繞亞洲文明的豐富淵源與世界貢獻、開放包容與交流互鑒、傳承弘揚與創新發展等話題進行了溝通交流。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將為亞洲地區增進文明交流互鑒、弘揚亞洲共同遺產和價值觀提供重要機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歷史與記憶對話部門主任穆薩·雷表示,當今世界面臨許多挑戰,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從多個層面鼓勵溝通與交流,是一次搭建橋樑的重要會議。
北京大學哲學系人文講席教授、知名漢學家安樂哲認為,對文明的最好維護,是認識它、了解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為不同文明搭建了展示與溝通的大平台,有助於維護文明多樣性。安樂哲強調,「中國文化尊重並倡導『和而不同』、重視合作,在當前全球面臨共同挑戰的背景下,這一精神特質十分珍貴。」
古絲綢之路上,琵琶、二胡等樂器曾十分盛行。長期研究亞洲傳統音樂的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讓·杜陵認為,「正是文明的溝通與交流,才讓我們欣賞到世界各地豐富和美妙的音樂。」
黎巴嫩—中國友好聯合會主席馬斯歐德·達希爾認為,古絲綢之路增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今天,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是經濟上的互聯互通,更是文化上的溝通交流,「這一點非常重要,非常好」。
馬來西亞道理書院院長王琛發認為,秉持開放和欣賞的態度是重振文明交流的內在生命力。各個國家、各種文明看到對方如何欣賞自己,自然會產生深入了解對方的興趣,從而形成良性循環,逐步打破文化壁壘和經濟保護主義。
中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推動世界和平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從維護亞洲文明多樣性的視角「多看」「多思」,在促進亞洲文明對話的進程中「多做」「多行」,做實人文對話,做深教育對話,做細心靈對話,做好精神對話,讓亞洲文明之水流得更遠。
「青年要加強交往,為亞洲文明作貢獻」
——「亞洲文明傳承與發揚的青年責任」平行分論壇側記
本報記者 劉少華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曾說過,『我們與中國為鄰2000多年,卻從未被他們征服過。但是1509年歐洲人來之後,僅僅兩年就征服了馬來西亞。』」馬來西亞青年和體育部副部長沈志強感慨,「這句話的意思是,中國儘管非常強大,卻熱愛和平。」
「在B站播放量最高的一段視頻,是用中國傳統樂器古箏演奏的外國流行歌曲,總播放量超過了2000萬。」嗶哩嗶哩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睿表示,最終評論彈幕80多萬條,很多外國網友紛紛感嘆,「這種跨文化的交融很和諧」,「我在中途幾乎忘記了呼吸」。而在B站上,與亞洲文化元素相關的視頻非常豐富。
「年輕一代是數字時代的原住民,他們接受著來自全世界的思想與想法,不同國家、民族的青年人正越來越多聚到一起,帶著對其他社會和文化的開放心態,塑造著一種全新的青年文化。」新加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部長傅海燕表示。
5月15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亞洲文明傳承與發揚的青年責任」平行分論壇在北京舉辦。來自13個亞洲國家的青年機構和青年組織、聯合國志願人員組織的負責人,以及亞洲各國文化、經濟、學術、媒體、公益等領域的中外優秀青年代表近300人參加會議。青年分論壇由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主辦。
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賀軍科在致辭中指出,青年傳承和發揚亞洲文明的責任擔當古已有之,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亞洲青年要求同存異,做亞洲和平文化的踐行者;要開放合作,做亞洲共同發展的推動者;要互學互鑒,做亞洲文明振興的貢獻者。
土耳其正義與發展黨青年團外事局主席江格茲汗·根格爾認為,青年在當今世界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他們的開拓創新精神和傳統價值相結合,能夠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他建議青年人之間要加強交往,為亞洲文明做出更多貢獻。
印度青年領袖聯合會主席蘇萬建議,要賦予年輕人展示自我的平台,讓他們按照自己的風格和方式去引領世界發展,更好保護和發揚文明文化和傳統。
「我們正在參與構建一個深刻歷史進程」
——「亞洲文明互鑒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平行分論壇側記
本報記者 葉 子
「我想,對於全球化的害怕和擔心,不應該造成文化的隔絕與孤立,減少文明的交流與互動。相反,我們應該實施戰略性計劃,來加強互相理解、加強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亞洲文明互鑒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平行分論壇上,亞洲合作對話秘書長班迪·林沙軍這樣說道。
班迪·林沙軍介紹,就在兩周之前,亞洲合作對話在多哈召開部長級會議,與會各國官員都贊同要加強成員國間的文化合作、鼓勵文化之間的交流對話。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這種對文明交流互鑒的贊同與倡導得到了在場國際組織代表、政府官員、智庫機構負責人、知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的一致認同。
牛津大學拜占庭研究中心彼得·弗蘭克潘教授著有《絲綢之路》一書,他認為,只有通過文明交流互鑒才能夠學會寬容、開放和兼容並蓄,正如對「一帶一路」的研究所顯示的,它不僅僅是貿易和物品的交流通道,也是幫助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通道。絲綢之路上發生的交流與交往,在今天得到了新形式的延續。
「絲綢之路成為進行跨文明交流對話的一個最重要的渠道。」亞塞拜然國家科學院院長、院士阿里扎德·阿基夫·阿加梅赫迪·奧格魯同樣讚賞「一帶一路」為文明交往所做的貢獻,他認為「光明來自東方」,而且中國文明的歷史經驗對所有亞洲國家來說非常重要。
「我們正在共同參與構建一個深刻的歷史進程,也許我們應該更加具有現實意義地看待我們所處的社會和時代。」國際哲學團體聯合會主席魯卡·馬里安·斯卡蘭提諾博士從哲學角度分享了他的見解,「世界變得愈加複雜,這要求更加充分的理解。實現文化之間更多的交流、更好的理解,是目前哲學界最為關注的一個話題。」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大木康教授引用「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中國古話,來強調亞洲文明中互相學習交流的重要性。他表示,將會堅持把更多中國文獻介紹給日本人,促進文化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烏蘭巴託大學校長桑加·白嘎力賽罕介紹了許多文明交流的合作成果,例如,從2008年起,烏蘭巴託大學與中國呼和浩特的相關機構共同出版了近30部與蒙古文化傳統相關的專著和文章,還與中俄一些研究機構進行聯合調研、翻譯文學經典……「我相信這些研究會取得豐碩成果,推動亞洲文明的對話」。
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學部主席團主席謝伏瞻還就各國智庫深入交流合作、共同助力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提出3點倡議,希望建立更密切的智庫夥伴關係、不斷推動理論創新、致力於改善國際輿論環境,讓亞洲文明的明天精彩可期。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5月16日 第 06 版)
※經濟實力你追我趕 省域競爭成中國發展強勁動力源
※英航客機突然下墜!乘客猛撞天花板 行李掉一地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