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連續喊話「老品牌」,有何弦外之音

連續喊話「老品牌」,有何弦外之音

上海又做了一次「主場」——繼去年後,5月10日,「中國品牌日」的活動主會場,再度放在了上海展覽中心。

在第三個「中國品牌日」前後,這座城市把不少時間,花在了對「老品牌」的討論上。

大白兔奶糖、回力球鞋、百雀羚……這些曾承載了幾代上海人日常生活記憶的物件,成為上海的某種象徵。而這些年,諸多老品牌的命運則不盡相同。它們中有的一直活得不錯,有的剛經歷過「涅槃重生」,也有的仍在同看似難以阻擋的凋敝命運作苦苦抵抗。

老品牌(包括「老字號」)活得好不好,也是引起高層特別關注的問題。僅最近的一個多月,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就多次就老品牌問題發聲。

李強等參觀中國品牌日活動展區。陳正寶 攝

上周五的「中國品牌日」活動現場,李強在致辭中就表示,品牌凝聚著「追求卓越的理念、堅守信譽的承諾、持續創新的精神和文化積澱的傳承」,上海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讓老字號、老品牌煥發新的青春活力,留住中國工業發展的歷史記憶」。

4月初,他在調研華誼和東方國際兩家市屬國企時,亦都談到了老品牌的事。李強叮囑華誼集團「要傳承好民族品牌,讓上海老字號、老品牌煥發新光彩」——作為滬上化工業巨頭,「雙錢」「回力」等知名品牌均在華誼旗下。

而對以外貿見長,著重布局消費、時尚等產業,並已搭建電商平台的東方國際集團,李強則希望其「緊扣消費升級和個性化需求,大力推進商業模式創新,讓老品牌煥發出新的時尚活力,推動更多新品牌走向全球」。

再之前的3月底,李強在金山區調研期間,察看了當地新建的長三角路演中心,也特地了解金山「振興老字號、傳承老品牌」的探索實踐,並給予積極鼓勵。

很多人此前並不知道,上海人熟知的「鳳凰」和「紅雙喜」,如今就落戶在金山。李強表示,老字號、老品牌「留存城市記憶、寄託城市情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要進一步開拓挖掘,更好傳承弘揚」。

長三角老字號品牌路演活動中展示的回力球鞋。黃勇娣 攝

如果再往前追溯,還能找到更多市委書記同老字號、老品牌的交集。早在2017年12月的市委務虛會上,主政上海剛剛一個半月的李強,就曾專門講起上海老品牌曾經擁有的輝煌年代。放在一座城市的發展邏輯下,老品牌所承載或象徵的,並不僅僅一種回憶和情懷。

強調老品牌「傳承」——而非簡單「守護」,意味著這些來自歷史的東西,更被期望成為「當下的」,能夠持續創造新的價值。所謂「新的青春活力」或是「新的時尚活力」,重心亦在於這個「新」字。

中國品牌日活動展區中,以自行車為主體設計的老品牌「時光隧道」。 孟雨涵 攝

老品牌如何「歷久彌新」,又何以「推陳出新」,無疑有多道難關要過。比如市場化——大批來自計劃經濟年代的老品牌、老字號,在進入市場經濟後遭遇過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甚至因此一蹶不振。此前有研究稱,中國1.5萬餘個老品牌,只有150個活得還算不錯,至多10來個「活得很好」,絕大多數都處於苦苦掙扎之中,個中關鍵問題,正是市場競爭力。

難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有產品自身因素,亦有環境、渠道等外在因素,所謂「內外因交織」。要解決問題,也需要多方施策。

產品本身的品質和創新,是近年來反覆強調的部分。從品牌持有者的角度,「老」有「老」的好處,情懷有情懷的價值,但同時又不能倚老賣老、單靠「情懷」吃飯,個中尺寸如何拿捏,頗為考驗企業功力。另一方面,在消費升級、模式創新的大背景下,老品牌願不願意同新的商業模式、渠道平台進行嫁接,通過「互聯網 」提升市場適應能力,亦考驗一種潮流面前的開放意識。

當然,這也需要外部環境的加持。亦是因此,無論在國企東方國際集團,還是早些時候在新電商拼多多,李強對滬上相關企業反覆提出的期望之一,就是通過新模式、新技術、新渠道,「助力上海老品牌傳承發展」;政府層面出台的有關配套政策,以及為企業牽線搭台發起的種種傳承計劃,亦有塑造環境的考量。

近年重新打開市場的百雀羚。視覺中國 圖

講到這裡不難發現,老品牌要解決的問題,恰好折射了許多傳統產業要解決的問題。

時下強調的產業「轉型升級」,要解決的重中之重,正是市場化問題。轉型——而不是簡單的新舊替代——本身就意味著產業自身向高端化、品質化方向的突破,這又需要一整套制度和環境的配合。某種程度上,老品牌能否「歷久彌新」,就是觀察產業能否「脫胎換骨」、乃至經濟能否順利突圍的一扇窗口。

高層談論老品牌,又往往同時伴有「做大做強新品牌」這樣的表述,新老形影不離,潛台詞其實都指向某種長期而持久的影響力——老字號、老品牌要「歷久彌新」,同時還要有不斷生長的、立志於成為未來「老字號」的新品牌。而能不能打出並打響品牌,更被視作城市競爭力的重要表徵。

一年半前,正是借著復興老品牌的話頭,李強將「打造品牌優勢」列為上海需要構築的四大「新的戰略優勢」之一,並提出要打響上海「四大品牌」。而後,「品牌」成為理解上海新發展邏輯的一個關鍵詞。據解放日報·上觀新聞的統計,2018年一年,李強的各項公開活動報道中,「品牌」二字出現逾150次。

在反反覆復的強調和闡述後,人們得以愈加清晰地看到「上海品牌」的多重內涵——它既指具體的產品、服務,也指相對宏觀的產業、功能,還指向更為抽象的文化、環境;它有經濟上明確的量化目標,也包含了更多無法量化、卻指向軟實力的指標和價值。

這些疊加在一起,就在很大程度上構成了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而上海的明天,某種程度上就藏在這一個個品牌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讓台灣年輕人放下「小確幸」、走出「小世界」,上海做了這些有意義的事
《復聯4》:緣分的圓圈劃完,那就說再見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