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宋鈞瓷和元鈞瓷的特徵

宋鈞瓷和元鈞瓷的特徵

鈞瓷,舉世聞名。其窯址位於今河南省禹縣境內。鈞瓷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它是一種乳濁釉,燒成的釉色青中帶紅,燦若藍天飄舞紅霞,故而吸引了古今外無數瓷迷。本文將介紹民窯鈞瓷的演變與鑒別。

一、宋代民窯鈞瓷的主要特徵

1、胎色:由瓷片的截斷面觀察,宋民鈞胎色呈土灰色,深一些的泛黑,淺一些的泛白,胎土精細,燒結度好,極少沙眼孔隙,胎與釉之間都施有一層極薄的白色化妝土,修胎薄且勻整。

2、釉色:宋民鈞釉色以天青、月白為主調,稍淺的青灰,稍深的青藍,施釉較厚,一般約在0.1厘米左右。釉面勻凈,撫之柔潤光滑。高倍放大鏡下可見釉氣泡密集,表面的大,深層的小。因窯變生成的紫紅斑不規則,色釉濃淡不一,就連同一塊斑上亦多有變化,濃者如紫藍,淡者似桃紅。青紅二色融合自然,沉入釉,因此看上去較為含蓄,紅斑上象罩有一層薄霧,在大部分青藍釉色或月白釉色的映襯下,格外迷人。

3、圈足:以碗為例,圈足切削方式為足內側稍向外斜削,外側豎直削,足根平切,切後寬度約在0.5厘米左右,圈足施醬色護胎釉,足底施釉與器身釉一致,圈足較淺而大的盤或洗,其足底釉上都留有黃豆大小的支釘痕。

4、碗口沿修胎較薄,有尖刃感,故口沿或有楞角的部位因釉水垂流而呈灰白色或灰黃色,邊圈再往下漸變成天青色,至足肩處積釉較厚。

二、元代民窯鈞瓷的主要特徵

1、胎色:元民鈞瓷胎色由斷面觀察多呈深灰色,甚者呈黑灰色。河南禹縣鈞台一帶的窯口溫度高燒制的鈞瓷胎,基本上是深灰色或灰色,而山西、河北、河南北部林縣鶴壁等窯口燒制的鈞瓷胎多是灰白或灰黃色,胎土稍粗,燒結後多有空隙,胎與釉之間施有白色化裝土。

2、釉色:以天青或月白為主,其他青泛白、泛藍、泛黑、泛紫、泛紅的亦有所見。施釉稍薄,一般在0.07厘米左右。釉面桔皮紋明顯。肉眼可見釉內氣泡大而疏以及釉水流動痕迹。有的幾成油滴或兔毫紋。窯變釉紅斑較為飄浮,顏色鮮艷,紅色與青色幾乎不相融合,看上去較機械呆板,似人工貼畫而成。

3、碗類器圈足較寬厚,內外皆不施釉,切削方式為內側向外斜削,外側豎直削,足根平切后里高外低,挖足後足心留有一明顯乳突痕,乳突周圍可見疏密不一的旋紋。圈足截面呈八字狀。

4、碗類器口沿較厚,成圓狀而光滑,因垂釉而呈淺灰、褐灰或褐黃色寬頻邊。修胎 草率,胎青厚重。施釉不到底,近圈足處露胎,露胎處以上有較厚的積釉痕,多一側更為顯著。

三、民窯宋鈞與元鈞的區別

1、宋民鈞胎色大多呈灰色,胎土細,胎骨薄,修坯規整。元民鈞大多呈深灰色,胎土粗,胎骨厚,修坯草率;

2、宋鈞釉水厚,施釉到底,釉面細潤光滑;元鈞釉水稍薄,施釉不到底,釉面桔皮紋顯著;

3、宋鈞大部分圈足底心平坦且施釉,足牆施有醬褐色護胎釉,元鈞圈足底心有乳突痕,且不施釉;

4、宋鈞窯變紅斑動感強,青藍釉與紅釉能彼此相融。以紫紅色居多,且含蓄深沉。元鈞窯變紅較呆板,色調單一,多艷麗飄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龍陶瓷 的精彩文章:

琺琅彩瓷繪畫與工藝特徵

TAG:唐龍陶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