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名中醫張炳厚:自擬參芪建中湯治療脾胃虛寒型胃痛
患者姓名:閻某 性別:女 年齡:56歲
就診時間:2009年6月23日。
主訴:反覆胃痛5年余,加重1周。
現病史:胃脹痛,痛甚於脹,遇冷尤甚,燒心,畏寒,呃逆,口渴,腰痛,飲食正常,喜熱飲,二便調,眠好。舌淡,苔薄白,脈弦細關滑。
既往史:預椎病、腰椎間盤突出、急性腎炎、右腎囊腳、淺表性胃炎、二指腸炎病史。
中醫診斷:胃痛。
中醫證:牌胃虛寒,胃氣上逆。
西醫診斷:淺表性胃炎。
治法:溫補脾胃,降逆止呃。
方葯:參芪建中湯(張炳厚自擬方)加減。
驗案分析
淺表性胃炎發病率較高,調護不當極易反覆,慢性病程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本例患者病史5年,胃脹痛,畏寒,喜溫喜按,氣逆,打嗝矢氣後稍舒,辨證為脾胃虛塞,張炳厚老師運用自擬方「參芪建中湯」為主進行治療。
「參芪建中湯」由《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治》黃芪建中湯去生薑、大棗、飴糖,加党參變化而成,由黃芪、党參、桂枝、芍藥、甘草組成,把黃芪建中湯通過飴糖、大棗健脾改為党參健脾,雖曰建中不以飴糖為君,而以甘溫益氣昇陽之黃芪為君,増強益氣建中之力,並重用至30~60g,重在溫陽祛寒,益氣補虛,治虛勞里急諸不足。主治脾胃虛寒,臨床表現為脘腹疼痛,痛勢綿綿,四肢清冷,喜溫喜按,或泛吐痰涎,或泄瀉清冷,或小便不利,舌質淡,苔白薄滑,脈沉遲。
根據患者的兼症進行加減,有潰瘍加入乳香、沒藥,併合健脾的白朮,止痛的炒川棟、醋元胡,開胃的焦三仙,止逆的姜半夏,患者燒心加入連翹,上藥同用,共奏溫補脾胃,降逆止呃的功效。二診,諸症大減,根據寒氣盛的情況,加公丁香6g、柿蒂10g,並加入通經理氣活血的炒山甲10g、醋柴胡10g。三診,患者述下午下肢浮腫,上方去醋柴胡、炒山甲,加強健脾的作用,炒白朮加至30g,加入雲茯苓20g,並加入化痰祛濕的豬牙皂5g、晚蠶沙10g。四診,胃脘脹、痛好轉,腰痛,加酒當歸15g、川續斷30g,加強腰及下肢的活血止痛作用。五診,諸症基本好轉,加強理氣昇陽,加入制香附12g,生黃芪由40g加至50g。5個療程後痛止症消。
張炳厚老師治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胃炎等屬脾胃虛寒者,均應用參芪建中湯為基礎方加減治療,加減原則:脘腹痛重而腹脹不顯者,重用炙甘草30g,另加金櫻子、醋延胡索;嘔吐明顯者,加姜半夏15~20g;腹瀉甚者,加炒白朮30-60g;四肢厥逆,加熟附片10-20g;有潰瘍者,加乳香、沒藥各10g。辨證準確,應用此法,屢用屢效。
名師介紹:
張炳厚,1937年5月生,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第一批師承博士後導師,第二、三、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北京同仁堂中醫大師。從醫50餘年,擅治腎病、風濕病、痛證等。獨創性提出「順其性即為補,補其正即為順」的原則,重視補腎,總結「補腎八法」,創製「地龜湯類方」,巧治痛證,擅用蟲蟻。
(本文節選自北京同仁堂《中醫大師臨證傳薪錄》 北京好中醫整理髮布)
※中醫在癌症治療中起到什麼作用?
※心屬火 肺屬金 淺談中醫中的五色五味與五行
TAG:北京好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