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誰說「天下烏鴉一般黑」,看看烏鴉這些五彩斑斕的親戚們

誰說「天下烏鴉一般黑」,看看烏鴉這些五彩斑斕的親戚們

鴉科鳥類廣布世界各地,是最常見的鳥類群體之一。它們之中有些羽色鮮艷奪目,有些長著誇張的羽冠。若不是開口「喳喳、呱呱」的破鑼嗓子,你恐怕無法將它們與烏鴉聯想在一起。一起來認識幾種美麗的「鴉」吧!

黑喉鵲鴉:尾羽飄逸纖長

美劇《生活大爆炸》令許多人認識了黑喉鵲鴉(Calocitta colliei)。片中一隻不請自來,不告而別的藍色小鳥,撩動了「謝耳朵」患有鳥類恐懼症的緊張神經。這隻鳥雖被主角稱作「Blue Jay」(冠藍鴉),但細究起來,它並非冠藍鴉,而是原產自墨西哥北部的黑喉鵲鴉。那纖長的身姿、黑藍白三色相間的羽色,都與冠藍鴉大相徑庭。

黑喉鵲鴉具有令人矚目的修長尾羽。它頭尾全長約60厘米,尾羽佔到體長的一半以上,這個比例在鴉科鳥類中是很少見的。除了尾羽之外,近8厘米的羽冠也為這種鳥的顏值增色不少。

在墨西哥中部、西北部的密林中,黑喉鵲鴉或成對或組成小群,時而在枝條間專註覓食,時而發出沙啞刺耳的叫聲。它們的食譜很雜,包括水果、昆蟲、其他鳥類的蛋等等。覓食通常要耗費大半個白天。

1993年以後,人們觀察到黑喉鵲鴉的野生種群數量開始減少。這與森林砍伐導致的棲息地喪失是緊密相關的。而人類以寵物買賣為目的的捕捉也難辭其咎。《生活大爆炸》中,與主角邂逅的黑喉鵲鴉不怕人,很可能也是一隻逃逸寵物。

對野生的藍喉雀鴉來說,人類的寵愛和需求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每有一隻野鳥被送到主人手中,背後也許已有數只、數十隻野鳥因捕獵和運輸而死亡。

松鴉:擅長聲音模仿

僅從分布範圍,你就能瞥見松鴉的適應能力之強。亞歐大陸北至挪威瑞典,南至越南寮國,東至日本,西至英國……就連非洲大陸的西北部也能找到松鴉的蹤跡。在平原、山地等不同的環境中長期繁衍,松鴉如今已形成約30個亞種。每個亞種的外貌略有差別,叫聲也稍有不同。

松鴉的拉丁文學名是Garrulus glandarius,這個名字將松鴉兩個有趣的特點融於其中。Garrulus是嘰嘰喳喳、喧嘩吵鬧的意思。松鴉的叫聲嘹亮不羈,聲音類似「傑~~傑傑~」據說這種鳥的英文名「Jay」,就是其叫聲的擬聲詞。

松鴉不僅喜歡鳴叫,還擅長「學舌」。它們將其他鳥類的叫聲模仿得惟妙惟肖,還能學習砍樹、鋸木頭的聲音。有觀察發現,松鴉會學習猛禽的叫聲,嚇唬白天睡覺的貓頭鷹。貓頭鷹是松鴉在夜間的天敵之一。

松鴉拉丁文學名的後半段,glandarius一詞是橡子的意思,是指一類松鴉喜歡的堅果。松鴉是雜食性的,不僅吃堅果,也吃蟲子、鳥蛋、水果、鼠類等等。同時,它們和其他鴉科鳥類一樣,會為將來做打算。為了過冬,松鴉會儲藏大量食物,儲藏方法主要是把食物埋起來。橡子被埋在土中,時間一長便生根發芽,長成了新樹木。據研究,每隻松鴉每年能「播種」超過1000顆橡子。

印加綠藍鴉:鴉類顏值擔當

印加綠藍鴉(Cyanocorax yncas)棲息於南美洲的北部和西部,是鴉科鳥類中的顏值擔當之一。它的羽毛色彩斑斕,嘴根部的羽簇酷似八哥,高低錯落的叫聲有時密集刺耳,有時平緩低沉,展現出它寬廣的音域。

之所以名字中有「印加」二字,是因為這種鳥的分布範圍在安第斯山脈附近,這與11~16世紀存在於南美的印加帝國的疆域相近(並不完全重合)。印加綠藍鴉,這種體長僅約30厘米的鳥兒,也許見證過帝國的興衰,至今仍然活躍在當地的山林、丘陵之間。

印加綠藍鴉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用於覓食。它們吃各種水果、堅果、蟲子、蜥蜴、蛙類、甚至鼠類,食譜葷素兼半,肉食略多於素食。夜幕降臨後,鳥群聚集在樹上,藉助群體的力量警戒天敵,抵禦惡劣天氣。

濃冠鴉:環境適應力強

濃冠鴉(Cyanocorax melanocyaneus)原產自中美洲,棲息在中低海拔、溫暖潮濕的森林中。與我們熟悉的烏鴉相比,它的體型偏小,體長僅有30厘米左右。

涇渭分明的羽色是濃冠鴉的名片。它的上半身大部分是黑色,像戴著劫匪頭套,下半身主要為藍色,像穿著保安制服,叫聲則是長短相接的「喳喳」聲。

由於中美地區伐木業、農業的發展,森林退化嚴重。對於大部分鳥類來說,失去家園將面臨滅頂之災。但觀察濃冠鴉的種群數量,竟有不降反升的趨勢。這是為什麼呢?

和多數鴉科鳥類一樣,濃冠鴉食性很雜,可謂吃嘛嘛香。當人工環境替代了山林,原本成群結隊,在森林底層落葉中翻找食物的濃冠鴉,如今舉家搬遷到人類的農田和種植園中,以穀物、水果、咖啡豆等農作物,以及田間的小動物為食。正因為它們環境適應能力強,與人類保持了較為平和的關係,種群數量才得以維持,甚至增加。

團隊育雛也是濃冠鴉的有趣行為之一。每年的4月前後,濃冠鴉一雄一雌組建家庭,搭建巢穴。但在此後的孵蛋、育雛過程中,不僅親鳥參與其中,鴉群里的其他雌性也會協助鳥媽孵蛋,許多「叔叔阿姨」會主動承擔起餵養雛鳥的責任。

藍綠鵲:羽色藍綠變化

初識藍綠鵲的人也許會納悶,明明是一種綠色的鳥,名字里為何有個「藍」字?——這與藍綠鵲的羽色變化有關。生活在樹林、竹林中的野生藍綠鵲,羽毛顏色主要是鮮艷的綠色。但是若被人工飼養,或者死亡,它們的羽毛會變為淺藍。引起羽毛變色原因,尚需進一步研究。

藍綠鵲(Cissa chinensis)的體長大約38厘米,比烏鴉、喜鵲都小一圈。從分布範圍上看,它們主要棲息在亞洲的東南部,譬如中國、尼泊爾、泰國、印尼等國。白天,藍綠鵲穿梭在林間,花費大量時間尋找食物。它們偏愛「吃葷」,以昆蟲、蜥蜴、鳥蛋、鼠類等為主食,夜間則躲在樹冠中休息。

藍綠鵲的嗓子也是極好的,不僅能發出嘹亮的大叫、尖銳的口哨,也能模仿周圍的聲音,甚至是人類的說話聲。多變的叫聲是藍綠鵲交流、警戒和自我保護的手段之一。

本文為蝌蚪五線譜原創文章

圖片均來自Wikipedia

作者:張楠

蝌蚪五線譜

專註做權威、有趣、貼近生活的互聯網科學傳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蝌蚪五線譜 的精彩文章:

你能方便快捷喝茶,多虧了這位美國小哥

TAG:蝌蚪五線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