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羽面如重棗,並不是什麼好事,而是一種病

關羽面如重棗,並不是什麼好事,而是一種病

演義品讀——三國曾被演義

關羽是怎麼個長相,這個問題在《三國演義》第一回中便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描述。小說中是這麼寫的: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從寫法上看,從關羽這個人物一出場,作者羅貫中就有點迫不及待的把關羽塑造成了一個絕對的正面人物。身高、髯長、五官、面色都交代的清清楚楚。這已經足以吸引讀者的眼球,同樣使得讀者也變得迫不及待的想了解關羽接下來的英雄事迹。當然,在小說中關羽的形象是崇高的,斬顏良誅文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義釋曹操、水淹七軍,這一樁樁一件件都體現了關羽這個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可以這麼說,小說中關羽長相的描述符合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這個長相的其他方面都比較容易理解,不過這個「面如重棗」就有點不明就裡了。所謂的「重」,按字典的解釋是:程度深,這個「棗」比喻的是紅色,也就是說關羽的臉是大紅色的。這個樣子在古代好看嗎?站在今人的角度上,不怎麼樣。大家都知道:無論是咱們中國人還是東亞的其他民族,基本都是黃色肌膚的。放眼當今世界,除了黃色、白色、黑色這幾種膚色之外,比較少見的也就是北美地區的棕色,而關羽這種大紅色的膚色可謂絕無僅有。因此,很多讀者閱讀至此不免留下了一個疑問:關羽的這張臉是原本歷史記載如此,還是小說家的發明創造呢?

還原歷史------三國不是演義

首先來解答第一個問題,關羽的長相。這一點在史書中還是留下了一點記載的,不過並沒有說到關羽的身長、膚色五官,只談到了一個地方:鬍子。這個記載見於《三國志·關羽傳》。該傳中提到:劉備佔據益州之後,漢末時期另外的一位虎將馬超也成為了劉備軍中的一員,並受到劉備的重用。遠在荊州鎮守的關羽聞訊,立即寫信給諸葛亮,詢問是馬超厲害還是自己武勇。諸葛亮知道關羽的脾氣,特地給關羽寫了一封信,把關羽狠狠地誇了一番。這封信是這麼寫的:

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在這封信中,諸葛亮所說的「髯」,指的就是關羽的鬍子。這就說明在歷史上,關羽的鬍子的確漂亮。看來諸葛亮對於關羽的性格的確摸得很透,接到諸葛亮的回信後,關羽果然是得意洋洋,還把這封信拿著到處作宣傳。

雖說鬍子漂亮和臉沒有什麼關係,但是仔細想來還是有一點聯繫的。漢代有個流行的風氣,時興留須。而關羽被稱為「美須髯」,說明對這鬍子是經常打理的,這就需要一點時間了,要不然這鬍子就會亂糟糟的。《三國志》中蜀漢大臣裡面還有一個長著大鬍子的仁兄,他叫做張裕,他雖然也是個大鬍子,但是就被劉備當成了笑柄,說張裕是「諸毛繞涿郡」。可見同樣是大鬍子,打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觀瞻。而關羽對鬍子都如此的精心打理,自然對自己的臉也不會過於馬虎。因此,弄成個 「面如重棗」的大紅臉是不太可能的。他的臉色應該也就一普通的黃臉,說不定還稍帶點黑色。不過,陳壽畢竟沒有見過關羽,加上關羽又死的早,也沒留下關羽臉色的什麼故事,陳壽的《三國志》里也就沒有做過多的介紹了。

不過,如果說「面如重棗」是羅貫中的發明創造,這也是冤枉羅貫中了。關羽的大紅臉其實在宋代就已經成型了。這是怎麼回事呢?丘振聲先生曾經在《三國演義縱橫談》一書中對這個問題做了一個詳細的研究和分析。丘先生認為:

宋元時期的民間藝人,已經使用彩墨化妝,以寓褒貶。南宋灌圃翁《都城紀勝》說:「其話本與講史著頗同,大抵真假相半,公忠者以正貌,姦邪者與之丑貌,蓋亦寓褒貶於世俗之眼戲也。」「紅臉關公」是「正貌」,以表彰他的「公忠」!由此看來,關羽的紅臉當在宋代塗成。

這個觀點在學界已經得到肯定。基本成為公認的說法,很多人在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大都採用此說。按照這個說法,關羽「面如重棗」的形象最早應該出現在戲劇舞台上。而戲劇舞台上的作品大都出自於民間故事。有這樣的民間故事嗎?還真有。清代學者梁章巨的《歸田瑣記》中,就介紹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故事的大意是這樣:

關羽小的時候力氣很大,經常惹禍,父母把他關在後花園之中。一天晚上關羽開窗而出,聽到有老者哭泣。仔細詢問才得知:本縣舅爺強搶老者以和被人有婚約的女兒。關羽聞之大怒,拔劍沖入縣署,把縣令和其舅爺都殺了,然後亡命涿郡。途中在河邊洗臉的時候,發現臉又變成了棗紅色,所謂的重棗臉也就是這麼來的。

還有一個民間故事說的就更加的神奇,不但將關羽的重棗臉的由來解釋了一番,附帶連丹鳳眼、卧蠶眉的來歷都做了一個民間的詮釋。這個故事是這麼說的「

關羽少年的時候,因為打抱不平,傷了他人性命,被官兵捉拿。無奈之下,關羽躲到一個棗子林躲藏,被看林子的老人收留。那個棗子林的棗子叫做泡紅,又被稱為重棗。因為棗子林的棗子太多,不僅樹上接滿了棗子,就連地上也落下了不少。時間長了,棗子爛了,水淌到附近的河裡,河水也變成了紅色。關羽在這片林子里,吃的是棗子,喝的是被棗子染紅的河水,每天洗臉用的也是這裡的河水。時間長了,關羽的臉也就變成了紅色,所以叫做重棗臉。同時因為關羽整天呆在林子里,要防止有人偷棗子,每天睡覺的時候眼睛總是半睜半閉,似睡非睡,日子長了,就變成了丹鳳眼、卧蠶眉,眼睛眯成了一條縫。

這些故事在民間已經流傳了數百年,估計創作的時間就更早了。不過這些故事顯得有點荒誕,三國時期山明水秀的,哪有那麼嚴重的水污染?就算是到了近代,也還是不可能的。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也可以體會出民間藝人們天馬行空、無拘無束的創作特點。

元代《三國志平話》中,關羽出場的時候的描述與後來的《三國演義》已經有些相似,該書是這樣描述的:

話說一人,姓關名羽,字雲長,乃平陽蒲州解良人也,生得神眉鳳目,虯髯,面如紫玉,身長九尺二寸。

這裡已經把關羽的身長、鬍子、臉色、眼神都做了一番介紹,不過平話中的關羽的臉色尚未達到「面如重棗」,僅僅是「面如紫玉」。

從以上列舉的資料看,羅貫中《三國演義》中對於關羽臉色的描述無疑是決定性的。自從《三國演義》流傳之後,原本關羽應有的黃臉不見了,平話中描繪的紫玉色也消失了。如今無論是戲劇、電影上,關羽的臉色都已經變成了統一的大紅色的「重棗」臉了。如果要是那個編劇或者是導演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把關羽的連還原成黃色,估計一定被觀眾嘲笑為外行的。

經典回味------三國可以寫得更好看

從以上的分析得知,關羽「面如重棗」其實是凝聚了幾代民間藝人和劇作家們的智慧結晶。到了羅貫中創作《三國演義》的時候,作者綜合了這些故事,將關羽的外形做了一個最後的定型。當然,從藝術的角度上看,這樣的描述是無可厚非的。不過,從羅貫中本人的經歷和自然的常識判斷,羅貫中的這個描述實在是有違常理。

為什麼這麼說呢?

關於羅貫中的個人經歷,有本叫做《稗史彙編》的古代資料中所有介紹。該書曾經提到:羅貫中與當時一名叫做葛可久的名醫是好朋友。看來關係不會怎麼樣,談不上是什麼好友。否則他就不會想都沒想就把從宋代開始及民間流傳的紅臉搬到了《三國演義》中。因為作為一個作家,需要了解各行各業的知識以擴大自己的視野,才能寫出好的作品。最起碼羅貫中也要問問葛可久:這「面如重棗」有沒有什麼問題呀?估計他也沒問,結果關羽一出場,就成了一個病人,還糊弄了上億讀者幾百年。這裡要說上兩個字:糊塗!

這「面如重棗」有什麼問題呢?前些年有一本叫做《三國演義醫學趣談》的書,作者是兩位醫生,他們從醫學的角度分析了「面如重棗」的問題,算是給前人「補」上了一課。書中提到:

臨床看,面色的變化可以發現的問題還真不少呢!病人面色大紅一般可見於紅細胞增多症、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面部濕疹、面部脂溢性皮炎、高熱及某些藥物中毒。

按照該書的分析,這個關羽一出場就是個病患者,這個笑話可就鬧大了。

關羽長相的故事,其實說明了一個問題:儘管《三國演義》是一部偉大的作品,但是這也不能說明它就是完美無缺的,也會出現這樣活著那樣的錯誤和缺點。因此,我們在閱讀作品的時候,都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只有這樣,才能找個作品的優缺點,從而增長自己的知識和見識。一味的棒殺不行,一味的捧殺也不不行。客觀、公正,才是最為科學、合理的方法。

參考書籍:《三國志》

《三國演義縱橫談》

《三國演義醫學趣談》

《稗史彙編》

《三國志平話》

《都城紀勝》

《歸田瑣記》

《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荊州有十餘萬大軍,為何卻被曹操輕易拿下,原因主要有三個
在五虎大將中,兩人對諸葛亮心悅誠服,一人態度模糊不清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