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平成廢物:快樂教育的後果,日本替我們試過了

平成廢物:快樂教育的後果,日本替我們試過了

關注成長樹

每天讀點有用、有趣、有態度的育兒乾貨

文 | 豆爸

來源 | 親子學樂 (ID:kidsfund)

樹媽說:關於如何才能教育好孩子,歷來有很多不同的觀點。從各個國家的教育制度到我們每個家庭的教子觀念,都一直在調整和改變。

這篇文分析了日本「寬鬆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樹媽覺得有些觀點很值得我們父母去思考。

另外樹媽也想說,教育孩子並不是在「一無是處的庸人」和「只會拿高分的考試機器」中作單選題。最好的教育一定是幫助孩子成為最好的他自己。

4月30日,日本明仁天皇正式退位;5月1日,日本啟用新年號:令和。

平成時代終結。

從1989年到2019年,這個用了30年的年號,留給日本人的不是什麼美好的回憶。

平成時代留在人們記憶中的名詞有:

房價崩盤、失去的十年、增長停滯、低慾望社會、記不住名字的首相們、3.11大地震、福島核泄漏……

以及我們今天重點要說的:平成廢物。

平成廢物源自軍迷們流傳的一個典故:

據報道,在一次陸軍演習中,一輛坦克的車長趁著休息時間用坦克內的顯示器放動漫打發時間,被抓到後上司訓斥他說:「這樣怎麼和中國開戰?」

結果他說:「如果我們陸軍都和中國開戰了,那說明我們的空中和海上自衛隊都已經完蛋了,我們還是直接投降比較好吧!」

但這個詞早已走出軍迷的範圍,成為全世界嘲笑這一代日本年輕人的梗。之所以這一代人被稱為廢物,是因為他們表現出的某些共同特點:

他們縱情享受當下,不關心明天和未來。

他們只關心「以自己為圓心,半徑3米內的事情」。

他們不想工作、不願奮鬥,連戀愛都懶得談。

他們沉迷於動漫、遊戲、愛情動作片,能靠幻想解決的問題,絕不付諸實踐。

總之,這是一代及時行樂、沒有慾望、追求像豬一樣生活的死宅。

所以也被稱為「平成養豚」,或者「寬鬆世代」。

平成廢物們是怎麼煉成的?

從社會背景來說,經濟低迷、少子化、老齡化都是推手之一,但最直接的推手,則是「寬鬆教育」的盛行。

昭和時代和平成時代的徵兵廣告

日本政府從2002年開始全面推行「寬鬆教育」,內容包括:

降低課業難度,減輕學生負擔,不公布成績,不對學生進行排名,學習內容減少三成,上課時間縮減一成,等等。

是不是很眼熟?沒錯,就是減負。

寬鬆教育的理論基礎當然很「堅實」,說出來絕對政治正確:

出於對填鴨式教育的反省和國際教育形式的判斷,日本政府認為應該培養創新型人才,即從知識教育向創造力教育、創新教育的方向轉型。

說得很好,我們來看看實施後的結果吧。

日本教育學會會長廣田照幸曾說:

寬鬆教育急切地追求創造力的培養,但忽略了創造力產生的前提——基礎知識的積累與鞏固。

是啊,我們一直在說,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創新精神,但創造力和創新都是教育的結果,而不是過程。

所有的創造力都必須紮根於基礎知識,才有可能產生。

否則,讓孩子隨意地發揮想像力,只能是空中樓閣、紙上談兵。

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OECD)從2000年起開始舉辦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

日本第一次參加時,成績不錯:數學第一、科學第二、閱讀第八。

寬鬆教育實行後,2003年日本第二次參賽,成績已經變成了:數學第六、閱讀第十四。

所謂的寬鬆教育,在實施過程中,必然演變成鬆懈教育。

因為現代知識的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反人性、反惰性的過程。

日劇《寬鬆世代又如何》中有一句台詞:

在原始社會,一個人需要學習的知識就是在周圍五公里內,有哪些東西可以吃,有哪些危險需要規避。

幾百年前,我們還有牛頓這種無所不知的科學家;幾十年前,人類還可以看到愛因斯坦這種科學大神。

而現在,每一個領域都被細分成了無數個微小的細節。

如果說人類的知識像地球這麼大,那麼一個博士的研究工作,也只能給這個超大的球,拱出一個針尖的新知識。

我們生活的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和知識極大細分的時代。

我們當然不必強求孩子成為愛因斯坦,但目前學校教育中的語文、數學、自然、地理、歷史、英語、物理、化學……只是知識海洋中最基礎、最本分的通識。

在現代社會裡,如果連這些通識,都要給孩子打折、減負,那麼在這個人工智慧都要到來的社會裡,他們將來何以立足?

而我們還沒有說那些學校教育之外的、同樣需要孩子了解的知識:

社會學、心理學、人際交往、協同合作、口語表達、抗壓能力……

於是,日本政府給孩子減負了,培養出了廢物的一代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寬鬆教育減少了學校教授的內容,降低了學習難度。

於是,每個孩子都能考100分,家長老師都很高興,但事情到此結束了嗎?當然沒有。

因為教育資源始終是有限的,想讓孩子上名牌大學、出人頭地,還是要去爭奪那極為有限的招生名額。

所以,有能力的家庭就讓孩子通過私立學校、補習班、遊學班、素質班,提升將來的競爭力。

而那些享受到了寬鬆教育的快樂的孩子,他們的業餘時間,真的會像政策制定者希望的那樣,去發展個性教育嗎?

也許有,但肯定百中無一,絕大多數的孩子,會把寬鬆和快樂的時間奉獻給玩耍、遊戲、互聯網。

於是,階層就此分化,一部分孩子在學校減負、在校外增負,獲得社會競爭的優勢。

一部分孩子真的減負了,卻可能在各方面都全面處於劣勢。

日本文部省的調查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

在大學入學考試中,私立學校的學生成績比公立學校的學生明顯高出一大截。

錢文忠教授說:

憑什麼教育是快樂的?我實在想不通,教育怎麼一定是快樂的?

教育裡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這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我們教育的主體思路是對孩子不停地讓步,給孩子更多的快樂,給孩子更多的遊戲時間。

天底下哪有這樣的教育?

在《灌籃高手》中,我們還能看到這樣的情節:為了參加考試,幾個人熬夜複習。

而現在,實施寬鬆教育的日本學校里,半個下午都是社團活動,大家玩得都很開心。

童年的開心就是一輩子的快樂嗎?

寬鬆教育、快樂教育的最大問題在於:它只可能適用於學校,而不適合這個社會。

學校可以不公布分數和排名,但企業不會遷就能力不行的員工。

資本是赤裸裸的,它是要求員工競爭的,沒有能力的人將會被社會淘汰。

學校可以讓孩子快樂就好,但社會不會。

進入社會之後,上級領導不那麼在意你快不快樂,只會在意你能不能幹。

那麼多的企業,都把「抗壓能力」註明在招聘啟事中,是為了看員工「能抗多少快樂」嗎?

童年時代的學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都不是孩子的終點,而是他們人生的起點。

而快樂教育、寬鬆教育,是把孩子的起點,建在了一堆沙灘上,一場大風、一次海浪,就足以摧毀寬鬆教育的全部「成果」。

目前的這個社會,還不會以「寬鬆」和「快樂」為主題。

寬鬆教育,只能讓0-18歲的孩子開心快樂,但之後,他們18-80歲的這段漫長的人生里,誰來讓他們寬鬆?

尤瓦爾·赫拉利在《今日簡史》中寫道:

隨著人工智慧、精密演算法、大數據等技術演進,人類將誕生一個龐大的「無用階層」。

因為,有了這些科技和演算法後,有一些人,必將「毫無用處」。

你猜猜,到時候最先被淘汰的是什麼人?

寬鬆教育的目標(培養創造力、創新型人才)當然是沒有問題的,但寬鬆教育的具體措施和教育結果,卻幾乎一敗塗地。

最終,日本十幾年寬鬆教育的結果,就是培養出了這一代及時行樂、逃避責任的年輕人。

他們沒有錯,他們只是適應了這個規則而已。

但他們被人稱作廢物的時候、被同事瞧不起的時候,沒有人能代替他們承擔,只有自己承受著。

圖片來源:電視劇《梅爾羅斯》

日本政府發現寬鬆教育並不能培養高素質人才,於是時任日本文部科學大臣的馳浩,在2016年5月10日宣布:

日本將實行「去寬鬆教育」,朝著「教育強勁化」的方向發展。

也就是說,日本將與「寬鬆教育」訣別,不再強推減負措施。

《鄉下人的悲歌》一書中,作者J.D.萬斯出生於一個貧苦小鎮,通過苦讀考入大學,最終實現人生逆襲,在矽谷擁有了一份事業。

J.D.萬斯,《鄉下人的悲歌》

他衣錦還鄉之時,看到自己的兒時夥伴們,很多都陷入了貧窮、酗酒、精神創傷、藥物濫用的悲慘境地。

我每次回到家鄉,都會對此深有同感。

我當然沒有萬斯那麼高的成就,但目前的生活狀況,已經是我拼盡全力苦讀的結果。

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卻也常常後怕,覺得真是僥倖。

我和孩子的媽媽,是211的本科和985的碩士,我們目前的工作成果、人生思考,完全得益於之前20多年的辛苦讀書。

我也是一個爸爸,我和所有家長一樣,希望孩子能快樂地長大。

但就像那句俗話說的: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我不僅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還希望他在將來的工作和生活中,能有一定的競爭力,能在社會上立得住。

不必聞達於諸侯,但也不要被時代的車輪碾壓而過,如同螻蟻。

為此,在對他的教育過程中,不可能全是快樂,必然會有痛苦。

圖片來源:電影《父子》

我會盡自己的最大能力,調動全部的知識儲備和方法論,為他學習的過程減少些許痛苦。

但我必須要讓他知道:教育,不可能沒有痛苦只有快樂。

這樣,他的18歲之後的人生,才有更多可能。

〖親愛的們,看完記得在文末點個「在看」〗

*來源簡介:親子學樂(ID:kidsfund),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場景是家庭,最核心的關係是親子。親子學樂由資深童書編輯豆爸創建,提倡積極、創新的家教理念,專註於提供親密育兒、子女成長、學習精進、樂享人生的新知-新識-新趣。

大家好,我是小樹媽媽,愛閱讀、愛分享、更愛家裡的兩個娃。

創辦成長樹這個平台3年了,收穫了200多萬媽媽的關注,現在聚集了一群懂孩子、懂教育、懂心理的寶爸寶媽,每天為大家提供原創育兒好文、精選好物、有聲繪本,累計發布了300多篇原創文章。

如果你家也有3-12的娃,那咱們就算相見恨晚,現在關注,小樹媽媽還有見面禮送給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長樹 的精彩文章:

最扼殺孩子興趣的4種行為,第2種最常見
孩子在學校過得好不好,看這兩點就夠了

TAG:成長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