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你也有「睡眠拖延症」嗎?| 熬夜的年輕人,可能只是在尋找自由

你也有「睡眠拖延症」嗎?| 熬夜的年輕人,可能只是在尋找自由

你也有「睡眠拖延症」嗎?| 熬夜的年輕人,可能只是在尋找自由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前兩天,我們對身邊的朋友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了解大家平時熬夜的情況。以下是部分調查結果:

結果顯示,接近60%的人在凌晨12點之後才上床睡覺。人們熬夜的理由五花八門,但超過80%的理由和工作、學習等「不可抗力」無關。也就是說,大部分人是在主動熬夜的。

你也有「睡眠拖延症」嗎?| 熬夜的年輕人,可能只是在尋找自由

你也有「睡眠拖延症」嗎?| 熬夜的年輕人,可能只是在尋找自由

我們選出了主動熬夜黨的一些「夜生活」寫照,來看看哪個更像夜半時分的你?

你也有「睡眠拖延症」嗎?| 熬夜的年輕人,可能只是在尋找自由

總是熬夜晚睡的你,或許也好奇過,為什麼早睡養生的道理聽了一萬遍,上班全靠咖啡死撐,卻還是一到半夜就格外精神?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有「睡眠拖延症」的人為什麼會主動熬夜。


什麼是睡眠拖延症?

睡眠拖延症(Bedtime Procrastination),指的是人們在沒有任何外力因素(例如工作、家庭)的影響下,依然無法在計劃的時間內準備入睡。與996人群和失眠人群都不同的是,拖延睡眠的人群沒有被迫加班或者入睡困難的情況,他們只是主動地選擇了熬夜。

主動熬夜到底好不好?對於這個問題,人們各持觀點。有一些可能還比較正向,比如「我就是夜貓子,晚上比白天清醒」、「不用上班的人才有晚睡的特權,要好好享受」;另一些就負面得多:「經常晚睡傷身體也傷腦子」、「總是熬夜的人性格也比較孤僻吧」。

其實,這些並不是事實的全部,甚至只是誤解。「夜貓子」究竟是如何養成的?他們和早起早睡的「養生人群」在性格上真的有差異嗎?


*夜貓子都是天生的嗎?

每個人的體內都有一個天生的基礎生物鐘,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它非常容易受到光的影響,還與我們一天之中的體溫變化以及身體活力變化相關。比如:大部分人在下午會經歷一個能量的高峰,會持續數個小時,這時候你的體溫升高,身體更加靈活有力,感覺更清醒,情緒也更愉悅。

當然,個體的生物鐘之間是有差異的,它受到基因的影響,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這個能量高峰發生的時間更早(晨型)還是更晚(夜型),進而推動我們做出早睡早起或熬夜的決定。舉例子說,如果你在晚上8點才開始感受到這個能量高峰,那麼就不太可能在11點鐘以前準備上床睡覺了。不過,這種生物鐘並不是恆久不變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內部生物鐘會逐漸向晨型移動,讓我們更容易做到早睡早起(Monk et al., 1991)。

除了生物鐘之外,你的社交圈子也會影響你成為晨型人還是夜型人。對於年輕人來說,它甚至可能起到更加主導的作用。融入身邊的小群體在我們生活中佔有的地位舉足輕重,如果你的社交活動通常都發生在晚上甚至深夜,那麼你成為一個夜型人的幾率也將大幅提升。

你也有「睡眠拖延症」嗎?| 熬夜的年輕人,可能只是在尋找自由


*晚睡的人有哪些特質?

心理學家曾對晨型人/夜型人進行過研究,結果發現,晨型人和夜型人在人格、情緒管理、行為等方面都有著不同的表現(Adan & Natale, 2002)。

● 熬夜的人更聰明:

有研究證明,晚睡的人一般智商更高——他們在記憶力、信息處理速度等認知能力測試中都有更好的表現。然而,由於不如晨型人更能適應一早開始的工作行程,他們在很多領域內的工作結果不一定會更加出色。

● 熬夜的人其實更外向:

夜型人普遍更加外向、對新事物的接受度也更高。與很多人想像的孤僻不同,夜型人中「話癆」更多,其中還有很多「社交蝴蝶」(social butterfly)——他們既喜愛也擅長與人交流。

● 熬夜的人更容易實現自我超越:

夜型人對新鮮感的渴求度更高,而且具有一定的冒險精神——他們一般會更主動地去尋求新的挑戰以充實人生,通過走出舒適區、不斷地超越自我,來探索關於自我的理解和人生的意義。

除此之外,熬夜的人還更容易出現暴飲暴食的情況,這也可能與他們的衝動度更高有關。

「晨型人」則有以下特點:

● 晨型人裡面「好脾氣」更多:有研究表明,晨型人有更強的合作傾向,他們更富有同情心,更加願意對他人施以援手,同時也更容易對他人產生信賴感,整體感覺上顯得更為友善。

● 晨型人更加可靠:相比於「跟著感覺走」,晨型人更喜歡按照周到的計划行事,不僅組織性強而且自律度高,責任感也很強,因此在團隊中會顯得更為可靠。

● 晨型人對生活的滿意度更高:由於早睡早起與既定的「社會時鐘」一致,晨型人參與工作以及社交活動的機會更多,也更為適應這種社會環境。除此之外,也有研究表明,晨型人的酒精、咖啡攝入量以及吸煙比例整體低於夜型人,對於抑鬱等負面情緒的抵抗力也更強,因此,晨型人一般擁有更高的生活滿意度。

你也有「睡眠拖延症」嗎?| 熬夜的年輕人,可能只是在尋找自由


為什麼人們主動選擇熬夜?

1.在黑暗中尋找寧靜與自由

你會不會感覺自己在黑暗的環境下更容易靜下心來呢?這可能並不是一種錯覺。

有心理學家認為,即使我們有意識地集中注意力,也難以完全抵抗來自周遭其他刺激源(stimuli)帶來的影響。陽光和四周微小的動靜都可能會使我們感到莫名的浮躁。

而深夜就具備了這樣一種特殊的氣質:來自光源和聲源的刺激都被天然地縮減到最低。因此,我們在熬夜的時候更容易感受到寧靜。


2.將熬夜作為一種自我懲罰

困到眼睛都睜不開,也沒什麼要緊的事情做,第二天要早起,但還是「努力」地去找借口不睡覺……一些人主動晚睡,是在刻意造成自己睡眠不足的狀態,對自己實施「睡眠剝奪(sleep deprivation)」。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熬夜可能變成了一個自我懲罰、自我折磨的途徑。

這樣做的原因有很多種,例如:發泄對自己的怒氣、反芻過去的悲慘遭遇、營造又一個孤寂難熬的夜晚,等等。和割傷等自殘性質的自我懲罰不同,睡眠剝奪不會立刻造成明顯的傷痕,甚至不會帶給大家一種「我在懲罰自己」的負面評價感。然而,它們的本質卻是相同的——讓自我懲罰者在當下感受到一種解脫的快慰。

但是,這種快慰的感受是短暫且虛假的。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睡眠不足對我們身體造成的傷害都不容小覷。如果你意識到你是在主動剝奪自己的睡眠,且睡眠不足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日常生活,請一定要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或是醫生的幫助。

你也有「睡眠拖延症」嗎?| 熬夜的年輕人,可能只是在尋找自由


3.藉助熬夜抵抗內心的空虛感

熬夜也是抵抗空虛感的一種方式,而空虛感的源頭往往是目標感的缺失。《荷馬史詩-奧德賽》裡面講:「如果今天的你還沒有任何目標,那麼明天的清晨,你用什麼理由把自己叫醒呢?」其實,沒有目標感的人生不僅起床難,入睡更難。

因為沒有實際向目標前進,即使經過一天的勞累,還是感覺自己碌碌無為。沒有理由把自己叫醒,同樣也沒有理由讓自己入睡。就算知道第二天起床要繼續面對單調和無聊,我們依然會通過延長夜晚來假裝抓住了時間,抵抗「人生被浪費」的空虛感。

但殘酷的真相是,夜晚並不會被延長,我們的人生也並沒有真的因此變得充實;恰恰相反,我們是在以消耗自己為代價,在混亂的作息中製造新的空虛。想要打破空虛感,最終還是要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了解自己的價值觀,並將它帶入到日常生活中,找到生命的意義和目標感。

想要打破主動熬夜、拖延睡眠的惡性循環,你首先需要思考的一點是:你是不是真的想要戒掉熬夜?又是因為什麼原因想要在當前做出這一改變?只有當我們明確了自己真實的內在動機,想法才會自然地體現在行動上,而不只是依靠「三分鐘熱度」。


如何打破主動熬夜的「魔咒」?

除此之外,下面的這些tips也可以幫助我們打破熬夜的惡性循環。

1.為自己設定一個「睡眠窗口期(sleep window)」

過於嚴格和詳細的睡眠計劃容易帶來壓力,不僅不利於計劃的長期實施,反而容易導致失眠。所以,我們可以設置一個更有彈性的睡眠計劃,例如:讓自己在11-12點之間準備入睡,而不是立下「今天要11點整上床睡覺」的flag。


2.派發睡前任務

對於一些大腦習慣性很「忙」的人來說,可以為自己設置一個帶來愉悅感的「睡前任務」,幫大腦找點事做。它可以是閱讀手邊的一本輕鬆的書籍、聽有聲書,也可以是正念冥想。這樣做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指令」大腦進入準備入睡的狀態,也有益於提升我們對準備睡覺這件事的期待

另外,記錄睡眠日記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睡眠模式:我睡前有什麼習慣?一般幾點鐘上床?哪些特定的行為會讓我想要熬夜?甚至是,我對睡眠的看法是怎麼樣的?睡眠日記記錄得越詳細,我們對於自己的睡眠習慣就越了解,也就可以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熬夜的真實動機和原理。

你也有「睡眠拖延症」嗎?| 熬夜的年輕人,可能只是在尋找自由


3.保持良好的睡眠衛生

良好的睡眠衛生可以幫助我們抵禦多種與睡眠相關的問題,包括睡眠拖延症。

避免在睡前4小時內運動、防止接觸擾亂睡眠的物質、在入睡前限制光源的亮度、保持好規範的晝夜節律、不要在夜裡看時間……這些都是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確保睡眠環境的安全、安靜以及舒適可以幫助我們慢慢地調節到與自己的內部時鐘(circadian rhythm)更加同步的狀態——不僅使我們更少熬夜,還將大幅提高我們的睡眠質量。


4.不要睡前飲酒

許多人誤以為,睡前小酌有助於睡眠。這其實是一個誤區。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酒精的確可以讓你快速入睡,但是會讓你睡得更淺。除此以外,酒精還會中斷睡眠的進程,讓我們無法進入更深層次的修復性睡眠。

也就是說,在酒精的影響下,我們實際上是處於似睡非睡的迷糊狀態。即使它短暫地幫助你實現了「早睡」,卻妥協了睡眠質量,因此並不是長期有效的解決方法。


5.不要在床上做睡覺以外的任何事

Richard Bootzin博士發明的刺激控制療法,也可以用來避免熬夜、提升睡眠質量。他指出,人們需要加強床與睡眠之間的聯繫,同時減少床與其他活動之間的聯繫。也就是說,不要在床上做睡覺以外的任何事,即使是半夜醒來,也要下了床再去熬夜。

這樣做的原因是,一旦我們將床與其他活動聯繫起來,當我們下次準備上床入睡時,大腦就會自動地聯想起其他可以在此時做到的事情(比如刷微博和買買買),從而進一步增加我們」說服「自己入睡的難度。

你也有「睡眠拖延症」嗎?| 熬夜的年輕人,可能只是在尋找自由

沒辦法戒掉熬夜,其實不只是因為我們平時所認為的意志力不夠、自控力不強,而是因為熬夜滿足了我們的某些隱秘的內在需求。當我們相信這些內在需求只有通過熬夜才能被滿足,我們可能會缺乏改變的動力。

但我們也可以看到另一種可能,即熬夜不一定是滿足這些內在需求的唯一途徑。認清這一點,也意味著新的自由——我們能夠選擇滿足自己內心需要的方式,它可以是晚睡,也可以不是。

你也有「睡眠拖延症」嗎?| 熬夜的年輕人,可能只是在尋找自由

歡迎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8年度健康頭條號。

4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