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斯坦福大學新研究:AR頭顯將影響人類社交行為

斯坦福大學新研究:AR頭顯將影響人類社交行為

近期,斯坦福大學人文與科學學院公開一項新研究報告,顯示AR實驗與人類行為的確存在某種直接影響,即便摘掉AR設備後也是如此。

據悉,該項目由斯坦福大學人文與科學學院教授Jeremy Bailenson領導,參與實驗的研究生包括:Mark Roman Miller,Hanseul Jun和Fernanda Herrera。目前,改論文以於5月14日在PLOS ONE上公布。

該項目指出,即便參與實驗的人在摘掉AR設備後也會收到虛擬人物形象影響,並感覺這些虛擬人像就像真實存在身邊一樣。

Bailenson教授談到: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人們使用AR技術甚至可以改變你的行為,例如你轉頭的方式,你的工作方式,你與其它人交談的方式等等。實際上,這個結果也體現了此前Bailenson在VR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

現在很多科技公司都開始關注到AR眼鏡或類似產品,目前的AR眼鏡可以將虛擬的人物3D圖像疊加到真實世界中,這也可以讓世界不同地方的人們能夠在同一虛擬空間中進行遠程會議,而且人們之間能夠相互看到對方的細微動作。

這項研究可以幫助人們了解和預測AR設備大規模使用後的社會影響,以提醒AR從業者在AR技術成為主流前,應該注意到哪些方面。

為了更清晰的研究AR會如何影響人們的社交行為,研究小組召集218名群眾進行了三項研究實驗。其中前兩項實驗中,參與者位於一個空的房間,並佩戴HoloLens AR頭顯位坐在椅子上,而虛擬人像將坐在他對面的真正的椅子上。

第一項研究採用心理學中較為常見的測試:社會抑制,測試項目是一系列字謎。

研究人員發現,當人們在現實世界中參與實驗中基本正常,但是當AR虛擬形象出現在視野中時就會表現不佳。

第二項研究,測試的是參與者在AR中看到虛擬形象後,當AR形象消失後,參與者會坐在哪裡。

結果顯示,佩戴AR頭顯參與者都會選擇作為虛擬形象旁邊的座位上,而不是坐在虛擬形象之前的座位上。當參與者摘掉AR眼鏡後,由72%的人仍會選擇此前虛擬形象做過的空椅子旁邊。

Bailenson教授表示:讓人感到意外的是,欸有一個人在佩戴AR頭顯時會選擇坐在虛擬形象所在的座位,即便摘掉AR眼鏡後,這些AR內容「似乎仍然存在」一樣。

第三項研究,測試的是AR是如何影響人的社交行為,過程是一個佩戴AR頭顯的人與另一個不帶頭顯的人交談。結果表明,雙方認為佩戴AR頭顯會影響正常的社交對話。

研究人員表示:該文章初步表明了AR技術在社會心理中的成本和收益,不過讓然需要大量的研究、實驗才能深入了解AR技術的更多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亭網 的精彩文章:

愛奇藝智能新征途:奇遇2S僅2299元,首次曝光AR眼鏡
Immersion向索尼授權體感專利,或用於PS VR手柄

TAG:青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