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縣、鄉、村、鎮鄉村旅遊發展有哪些比較好的做法?

縣、鄉、村、鎮鄉村旅遊發展有哪些比較好的做法?

建議有3點:

建議1

農業品種創新是第一位的成功路徑。田園不僅僅能夠種出農產品,而且能夠種出可觀賞、可品嘗、可消費的農產品,那就必須讓農產品品種多樣化、色彩多元化,這樣才能夠實現一種價值體驗。

建議2

新興現代服務產業的新業態融入進來是必然路徑。比如文化創意新業態、旅遊體驗新業態、康體運動新業態、養生休閑新業態、教育研學新業態、商業旅行新業態等都是這些可以融入並且混合應用的新興現代產業的新業態。

建議3

農業園區的品牌化創立或者申報是關鍵路徑。目前國內的成功模式主要有旅遊景區模式比如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鄉村旅遊示範區(示範點)模式,比如國家鄉村旅遊示範點與省市鄉村旅遊示範點、美麗鄉村示範基地,如國家省市美麗鄉村標杆項目、田園綜合體示範基地如國家現代農業與科技農業與雙創農業與田園綜合體示範項目等。

3:節事天天火

縣域、鄉鎮、村社發展已經成為舉國同乾的一種政治行動、經濟行為,國家層面、地方政府層面、包括各級組織都在努力的尋找突破的路徑。筆者再談的一個話題:就是利用地緣文化與節事、節氣、節慶、節點,來推進縣域知名度、鄉鎮人文度、村社體驗度。具體說來,有5點建議,可供參考:

建議一:地緣文化的研究與應用問題

大家常常說特色、特點、特別,說到底,特色就是地緣文化,這樣才讓此縣非彼縣、此鄉非彼鄉、此鎮非彼鎮、此村非彼村、此社非彼社,才能景象不同、特徵存疑,才有辨識度。比如宗族姓氏、家室家史、歷史故事、名仕名人等都是這種應用的基礎。比如成語故事、語言典故、寓言叢書、民間傳說等都是值得挖掘應用的基點。

建議二:自然山水環境的保持與保存問題

說到核心點,自然環境的辨識度是縣域、鄉鎮、村社最大的差異,為此生態紅線的劃定與樹立心中有紅線的敬畏,是自然差異的根本與界限,要克服重複開發與商業化開發的弊端,要建立生態管制、生態修復、生態保護的自然意識,要建立一種保護了生態就延續一種舒適的生活環境與生活方式的觀念。

建議三: 三品一標的延續與申請問題

食品安全是國家大計,也是我們城鄉居民時時刻刻不能丟棄的嚴肅話題,把三品一標作為每一個縣域、鄉鎮、村社的頭等工作來做。將有機農產品、綠色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作為努力的方向,去做國家申報與行業認證。

建議四:三園一體的新農業與新產業確立問題

三園一體戰略是國家在新時期提出來的縣域、鄉鎮、村社發展新模式,反過來說,農業的創新、盈利、職業化、可持續,將是未來不可爭議的路徑。現代農業園、科技農業園、農民市民創業園、田園綜合體是未來落實的根基,也是創新發展的路徑。

建議五:四季、陰陽、24節氣的傳統保留與產品化問題

消費模式不僅僅是商業產品的獨有稱謂,而且也是生活方式體驗消費的創新應用。尤其是生態環境優良的縣域、鄉鎮、村社區域更是可體驗、可消費、可旅居,關鍵是要把四季特色的整合,陰陽體驗的特色,24節氣的不同與習俗感悟,做到一種讓人留戀、讓人依戀的地步。比如各種農產品採摘節、風情民俗節、特色體驗節。

4:社群圈圈樂

曾幾何時?在貴州黔南州的獨山縣不期而遇來自美國的幾個自由行體驗者,問到詳細的情況,是一個「小城故事」的圈層客戶群的體驗性推廣而成行的。這個圈層推廣方式是一群體驗者的體驗感悟分享造成的,而且體驗者的分享詩情畫意、圖文並茂、有感有悟、有喜有憤、有褒有貶,筆者認為,這才是真實的第三方評級。比過去都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的灌輸式營銷效果更佳。尤其是「小城故事」微信推廣的圈層提到的獨山舒適度的情調小資體驗、荔波世界自然遺產的神奇感受、平塘世界地質公園的驚奇震撼,都表現的現實與觸動。

當然,諸如此類的案例還舉不勝舉。為此,筆者倡議縣域、鄉鎮、村社都應該建立自己特色有加的圈層社群,並且實施好、利用好、應用好這種雲端服務技術。

第一點,真正圈層會員不是烏合之眾

時下,圈層很多,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生活秩序,有用的也加圈層會員,沒用的也加,信息量之大也讓筆者倍感壓力,為此,每一個資源體,比如大到縣域,中到鄉鎮,小到村社,都要認真的篩選自己的特色圈層,讓會員真正有生活的收穫與感悟,讓會員願意自覺自愿的去為這個資源體去做體驗員、宣傳員、組織員,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出特色。

第二點,讓小眾生活方式帶動大眾旅遊活動

圈層就是小眾,小眾旅遊就是旅遊行業的細分市場旅遊,或者說是精準客戶的深度體驗旅遊模式,目前國家已經進入人人說旅遊、家家成旅遊的時代,旅遊業已經深入人心、進入生活,旅遊業已經形成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曾經歷過的行業大鱷,中國旅遊行業的行業規模、行業層級、行業准入,已經完全市場化,其普及性之眾、其參與度之高沒有任何行業能出其右。

第三點,讓各類體驗此消彼長包容互動

目前國內圈層社群數不勝數,但是讓縣域、鄉鎮、村社能夠達到產品與市場營銷共贏共鑄共助的效果,筆者建議要融合起來共同應用,比如旅居圈層要建立生活方式的體驗度、舒適度、共享度、特色度,比如研學圈要建立研究、培訓、沙龍、論壇的服務鏈,比如康養圈層要挖掘地域其間的山水環境、民宿經典、民俗風情、豐富物產、特色小吃的集合度。這樣才能實現各個圈層、各種社群的整合合作實現共贏。

5:園引七劍客

縣域、鄉鎮、村社發展數十年,源於多種複雜的政策與社會原因,目前的現狀是: 農業國家天天講、農村規劃年年做、農民扶貧季季幫,但是農業依然不安全、農村依然不和諧、農民依然貧困線。其間最大的問題筆者認為是缺乏榜樣帶動、示範引領、精神推動。為此,筆者建議:因地制宜的構建縣域區域、鄉鎮區域、村社區域的特色發展與產業創新園區,吸引七類創客進入園區,讓傳統、陳舊、老化、僵硬的生產力徹底變化,推進新型生產力落地實踐。

最重要的兩類創客是科學技術帶頭人與應用人。老話常談「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多少年來,這個話針對縣域、鄉鎮、村社的發展依然正確,依然有深厚的指導意義與應用價值,尤其是國家的基層組織更是缺乏科學技術帶頭人,農民針對農業科技既不會研發,也不會應用。同樣的土地不懂得應用科技手段,同樣的品種不懂得如何科技生產,導致好品種沒有好產品。為此,建議科技第一生產力要做到四有:作為三農品種更新換代的技術享有、作為生產工藝實際應用的技術保有、作為農產品後續加工儲藏的技術擁有、作為農業旅遊化的服務技術常有。

關鍵重要的三類創客是投資有實力、經營有能力、組織有魄力的企業家或者經理人。縣域、鄉鎮、村社的構建園區發展模式,缺乏的就是這樣的三類人,不論個體的人或者企業家都是要大量引進,優勢的資金資本、經營營銷、協調組織,使這些落後的地域地區必將會快速發展,快速脫貧,快速成為經驗之地。這些年來,全國很多地方縣域、鄉鎮、村社曾經出現的一些典型性案例就是以上觀點的縮影,是這些縣域、鄉鎮、村社成功發展的生命力與支撐力。隨著國家對於集體土地應用的政策大幅度放開,集體土地流轉、集體土地股權、集體土地聯營等等模式終將成為一種常態。為此筆者總結為三有:投資農業有錢、經營農品有法、帶動農民有章。

不可或缺的兩類人是有人文情懷、有懷舊情節的願意離開城市都市變換生活方式的人。說到底,先進的文明、典型的文化、多樣的生活創意、多味的空間想像,都是這些文化融合、文明帶動、文創落地、精神凝鑄的基礎。曾幾何時?多少文人志士體驗生活於鄉間,創意了鄉土文化的經典!曾幾何時?多少學者大師致力於鄉建鄉學,創立了聞名中外的書院書香。一諾規劃多年如一日,致力於鄉建鄉學的研究實踐工作。

6聯建四農莊

聯產承包責任制走到今天,不光是專家、學家、政治家,包括中國佔據主導地位人數的農民,也深深感受到其改革的必要性,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層級進行著探索。從集體土地的承包權流轉、到公司加農戶的發展路徑實驗,從集體土地使用權的合作入股、到混合所有制的地區應用,從鄉村農業基礎設施的PPP模式投融資實踐、到現代服務產業的鄉村化實驗。應該說涉及到農村、農業、農民三農利益的農業組織方式的變革已經成為一種必然。這種必然的要義就是必須創新、必定改革、必然前行。為此提出中國未來鄉村農業組織方式的四個理想模式。也就是說,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後的農業組織方式的成功之路——聯建四農莊!

農民聯建的合作社集體農莊

土地集約化利用、勞動力集中使用是農業探索走到今天,不言而喻的事情。從各家各戶的土地承包權到大戶流轉土地進行農業耕種,這種小塊土地併入大塊土地的方式,其實只是傳統土地利用機制的疊加而已,對農業科技化應用、農業機械化發展、農業精細化布局並沒有形成提升變革。組建農民農業合作社就是徹底打破長期以來的小塊地、小界限、小農作的弊端,真正形成大規模的土地整治形成規模農田,大規模的機械化耕作逼近國際化生產力應用。

金融扶持的企業化集體農莊

市場運營機制下湧現出很多農業IP公司,這些農業IP公司的基本雛形是市場運作非常成功,實戰型的解決了農產品的直接銷售、終端銷售、質量保護銷售、理想價格銷售,取消中間環節,讓土地產出的價值與消費買賣的價值接近等同。多年來的農產品銷售價格理想形成多維一體的農產品企業IP或者IP企業。正因為這些農業IP公司的出現與成功市場渠道的通暢,才使得農產品銷售終端形成直達、也才形成農產品的金融化渠道暢通,融資、信貸都可以市場化運作。也可以形成農產品的大資金、大市場、大財務、大物流。

企業主導的大服務集體農莊

農業生產組織方式的目前弊端就是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服務系統的構建模式。比如農業資料服務、農業科技服務、農業管理服務、田間技術服務、勞動力組織服務、農業倉儲服務、農機使用服務、農業金融服務、農業秩序服務、農業災害服務、農業工具調劑服務、農業計劃管理服務等等等等,這裡繁瑣的工作如果引入工業企業化傳統的計劃管理、組織管理、統籌管理、服務管理、物流管理,那就是一種農業組織方式的革命,既可以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會讓工業化的管理效力得到農業的輕鬆應用,實現其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勞動力價值。

產業集合的旅遊化集體農莊

旅遊化是目前國內流行的產業發展路徑,鄉村旅遊又是國內旅遊行業與農業生產組織這些年探索的成功模式。但是,鄉村旅遊的散、小、亂,幾乎成為一種常態化的亂象。為此筆者結合實戰經驗提出產業集合的旅遊化集體農莊模式。這種模式特色有:農業組織方式的集體屬性 規模化農莊的空間屬性 體育文化健康養生養老的現代服務業屬性 商業消費業態 旅遊深度與專項體驗。以上集合與集成,將會實現多種理想,即農業確保豐產豐收、商業消費植入鄉村田間、旅遊成為一種附加值產品、生活成為一種時尚追求。(中農國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農林科技網 的精彩文章:

花開千年等君來——猴頭杜鵑的栽培技術
麥仙翁有毒,可栽植觀賞或藥用,但要謹防進入農田

TAG:中國農林科技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