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鄉村 | 挖掘鄉村文化特色,切莫照搬發展模式
近年來,放眼全國各省,觀察數十個特色村落的建設,不難發現有些鄉村根本沒有根據自己的特色來深挖和營造,而是一味照搬模式,導致千篇一律的鄉村畫面。
要知道鄉村文化發展不當,對村莊有一定的破壞作用。因為有些鄉村定位不準,規劃不妥,照搬他人特色。例如在村口修上一些莫名其妙的門樓,再造一些商業古街,然後賣一大堆到處都有、卻稱之為當地特產的大路貨。
據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鄉村文化遺產近年來面臨著凋敝和損壞、文化特色減退和消失等眾多問題。
隨著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不少鄉村古建築已經人去屋空。原住民的流失,使傳統文化之魂猶如無根浮萍四處游移;「空心化」導致人才缺失,文化認同斷裂導致保護意識淡薄。
在農耕時代產生的傳統文化遺產,邁進工業文明時代後,在當代中外新文化的衝擊下不知所措,文化內核的揚棄、文化形態的變革、融入新時代推陳出新等根本性問題,都處於探索中。
鄉村文化遺產的活態保護,不能用發展工業文明的方法發展農業文明,不能用建設城市的方法建設農村,不能以城市文化替代農耕文化,保護鄉村文化遺產與改善居民生活要有機結合。文化遺產應該滿足社會和大眾的生活實用和藝術觀賞需求,保護、傳承文化遺產要使村民生活有延續性,要為村民提供應有的現代生活便利。
在當前發展「旅遊+農業+景區」的新模式下,不要將特有文化落下了。要深度挖掘傳統鄉土民俗文化與現代農業風情,結合生態性、文化性、示範性,做到農旅結合,推動打造全域旅遊示範區,讓農旅融合更有廣度和深度。
福州的特色小吃很多,比如魚丸、鍋邊、海蠣餅等,這些特色小吃不僅僅是一種食物,更是一種文化,需要傳承和宣傳製作技藝,需要挖掘其背後的精彩故事,因為這些已經成為代表地方唯一性和獨特性的產物。
另外,鄉村文化旅遊景觀是鄉村自然文化資源的綜合體現,集中反映某地的地理景觀,具體唯一性,另外在這些自然景觀背後,會關聯著歷史上著名的典故,其研究價值與旅遊開發價值頗高。此類自然資源需要合理規劃、有序開發;古村落一旦消失,無法恢復。
還有非物質文化旅遊景觀,特別是風俗習慣、歷史記錄與文化娛樂等,可以保護與發展的項目很多,比如廟會、禮儀、戲劇、雜技、神話、民間傳說等,這些都是需要研究與保護,對於具有成熟文化內涵的項目,可以積極開發文化旅遊,衍生文化產品等。
總之,要充分挖掘鄉村文化內涵,與鄉土文化元素與藝術符號相結合,考慮整體鄉村歷史風貌,來規劃發展鄉村建設發展,避免走工業化,千篇一律的老路,鄉村振興應該文化先行,因為文化是這裡的魂。
發展美麗鄉村應當聯結廣大消費者、房東商家以及各特色產業鏈企業家,通過多方鏈接閑置房源、居家服務、特色產業,營造線上線下結合的消費場景,真正實現資源共享化、服務一體化、行業新零售變革。
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鄉村文化,打造鄉土氣息濃郁的文化產品和項目是核心競爭力所在。因此,要充分挖掘傳統文化和民間技藝的「鄉土味」,進一步提升文化創意開發水平,完善文化創意產品營銷體系,加強文化創意品牌建設和保護,打造群眾喜愛的文創產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