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科學家強迫澳洲原生動物學「躲貓貓」,有助增加保命機會!

科學家強迫澳洲原生動物學「躲貓貓」,有助增加保命機會!

喵星人,自家養的那種,每天躺在家裡吃了睡睡了吃,但在澳洲,幾百萬的野貓卻把當地的生態環境搞得天翻地覆,已致超過20種原生哺乳動物滅絕。為此澳洲政府計劃在2020年前捕殺200萬隻野貓,引起網友熱議。

不過日前一項研究稱,可以採取極端手段幫助原生物種學會「躲貓貓」,增加它們的生存機會。

澳洲獨特的地理環境,讓當地原生物種對外來物種的入侵物全無抵抗力,原生動物亦無足夠時間演化出本能辨識及避開它們,令不少原生動物數量在短短數百年間銳減,所以也讓澳洲野貓、狐狸、兔子一直處於泛濫的狀態。因此有科學家提出一個想法,那就是訓練原生物種,讓它們學會辨識及避開捕食者的本能。

麝袋鼠

來自新南威爾斯大學 (UNSW) 生態學家 Katerine Moseby和Michael Letnic 及 Daniel Blumstein領導的團隊曾做了個實驗,他們將一個面積123平方公里的保護區劃分成三部份,分別是:無捕獵者區、捕獵者區(野貓狐狸),以及釋放區。然後再將兔耳袋狸、麝袋鼠分配到無捕獵者及捕獵者區。

兔耳袋狸

兔耳袋狸,是澳洲獨有的有袋哺乳類動物,也是世界上最小的有袋動物。一般體長55厘米,尾長23厘米,體重約2.5千克,耳長超大似兔而得名。它們因野貓、狐狸入侵,過度捕獵以及畜牧業發展,種群數量大減,易危。

兩年後,研究人員再捉回兔耳袋狸,並將它們放置有捕獵動物存在的釋放區內。監測過程中發現,短短一周,有71%從未接觸過捕獵者的兔耳袋狸死亡,而曾接觸過觸捕獵者的兔耳袋狸只有33%被殺。而且曾接觸過野貓狐狸的兔耳袋狸到了新環境走到更少,並很快尋找洞穴,警惕性大大增強。

目前澳洲政府採取的方法都是從外來物種入手,如捕殺、絕育等手段,但這些手段或對生態有影響,而且效果未知。研究團隊則從受保護動物入手,增加它們保命的抵抗力。

Katerine Moseby表示,可以肯定的是這種方法能讓它們生存機會提高,但還不能確認這種行為改變是屬於學習能力還是演化所致,未來會增加其他物種的測試,測試是否適用其他物種。希望它們在數代繁殖後,可與貓只共存。

研究已刊於《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視角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最長壽的鯊魚,從明朝活到了現代,活了500多年!
羨慕嗎?這種生物能返老還童,只要細胞存在就一直不死!

TAG:魚視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