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每年24天帶薪病假,允許在家辦公,他們為什麼會離開?

每年24天帶薪病假,允許在家辦公,他們為什麼會離開?

撰文/孫靜

編輯/ 趙艷秋

外企的凜冬將至?這是最近甲骨文裁員後,人們心中暗自的揣測。

實際上,從三四年前開始,外企已經出現一波離職潮。而當這次甲骨文規模裁員時,有人說這只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外企未來的走勢是好是壞,人到中年的我們選擇留守還是離開?或許沒有人比曾經身在其中的人們更有發言權了。AI財經社採訪了3名不同時期離開外企的中年員工,看他們如何看待外企,又如何在人到中年,在環境和技術的極速變化下,思考並做出個人選擇。

袁敏 甲骨文員工 39歲 離開原因:被裁

離開甲骨文,我的求職第一意向還是外企。

從2013年進公司,我在甲骨文待了6年。其實在公司公布裁員消息前,我已經有心理準備,還同女朋友聊起過這件事。但說實話,當時仍存有僥倖心理,覺得再怎麼裁員,也不會裁到「優秀員工」的頭上。沒想到,我們整個部門被一鍋端,包括我的頂頭上司也失業了。

你看,這個時代對優秀的定義已經變了。優秀不再是你在一家公司幹得優秀、被上下認可,因為公司隨時會被淘汰,屆時你所有的成就都會被清零。得知裁員當天,很多同事是表面平靜,內心慌張。中年失業,多少會有些無所適從。

這幾天,很多企業前來擺攤招聘,但那些寫在牌子上或藏於二維碼之後的崗位要求,看起來有點刺眼:32歲或35歲以下。外企就不會有類似的年齡歧視或者性別歧視。我一個同事,前腳抱怨完不想兩個下屬都招女性,立即就被他的領導當面批評。

但35歲以上的程序員卻很難進互聯網公司。為此,有同事專門建了一個離職群,裡面都是35歲以上的同事。目前這個群里有226人,絕大部分人的下一份工作還沒有落定。獵頭和HR可以將沒有年齡限制的崗位發到群里,但是真正匹配的極少。很多信息並不靠譜,你說美團會招一個35歲以上的工程師嗎?完全沒可能。

其實接到裁員消息至今,很多同事都經歷了從惶恐到信心嚴重受挫的階段。他們年輕時都是名校學霸、尖子生,人到中年突然失業,而且發現很難找工作,說實話挫敗感更嚴重。但沒辦法,只能坦然接受,因為時代變化就是這麼快。

我一個同事面試華為。對方竟然選擇吃飯時間,在食堂進行面試。這讓他感到不適應。另一名同事面試互聯網公司,被安排在晚上十點半面試,這說明對方可能剛下班。

外界說甲骨文是「中關村療養院」,高薪、活少,其實不然。趕項目時,我們也會加班到凌晨十二點,一個從滴滴過來的年輕女同事說過,沒想到甲骨文比滴滴還累。

至於待遇,外界有帖子說我們平均收入4.5萬元,但實際我知道有工作十多年的員工,他的收入還不到3倍社會平均工資,也就是月薪低於2.5萬元。

不過外企假期福利的確很好:新員工就有15天年假,往後逐年遞增。每年還有24天帶薪病假。

其實很多留在外企的人,更多是享受內部的文化氛圍,比如同事關係相對扁平化,講究團隊合作,公司對員工充分信任,支持大家遠程辦公。員工忙完核定工作,可以利用剩餘時間學習公司內部的產品技術,或者幫助其他同事。

國內企業則不同。 進入甲骨文以前,我有七年時間在民營企業做開發。民企的領導對下屬是不信任的,所以員工不能遠程辦公,領導也不希望看到員工有空閑,會認為是工作量不飽和。

來源/圖蟲創意

但是每個人的能力和工作習慣不同。比如有的人,可能早上七點趕到公司,坐到那兒就開始忙,到下午3點就幹完了;但有的人,上午到崗後摸魚,晚上干到十二點,也完成相同的工作量。但在老闆眼中,肯定是後者更為努力。這就是為什麼國內互聯網企業會高喊996?

在甲骨文前4年,我並沒有想到要出去。甲骨文技術架構整體不斷演變。你如果想要比普通員工表現得更為卓越,首先就要對內部產品和技術更為熟悉,就要不停地去學習。這會佔用很大一塊時間。

大概兩年前,我開始有了困惑。我發現公司技術雖然持續演進,但方向沒有跟上大的潮流。比如現在流行大規模的分散式計算,互聯網公司更多強調微服務、產品輕型化,但我們公司還是特定的企業客戶場景,仍沿用傳統技術進行迭代,這意味著我們在技術選型上就和互聯網公司發生了偏差。像大規模分散式集群部署,如果沒有具體的應用場景,是很難自學的。

當時我嘗試去看互聯網公司的機會,面試了一次感覺壓力很大。因為你會通過對外界產品的了解,發現我們自己的產品非常low。 我會抱怨,為什麼這個產品沒有做得更好?但只能抱怨,因為甲骨文的核心開發都放到國外,比如美國、印度、加拿大,留給中國的都是些相對邊緣的業務比如功能測試、集成測試這種,以及輔助工具的開發。

但互聯網公司需要的是具有豐富經驗、進去就能解決問題,或者在開發過程中能夠給其他人員有方向性指導的角色。而我們此前的技術經驗缺乏具體場景的落地。這種割裂導致我們在應聘時,會面臨一些困難。

可以說,前幾年我太沉醉於甲骨文的內部產品,所以脫離了時代的技術變革。我那陣子也挺焦慮的,不停地在網站上學習,研究最新的技術潮流和案例。 但沒有實踐案例,面試時很難通過。

我一個同事在裁員後發文反思,要隨時保持危機感。我也在反思,找工作時的困惑也有自身的問題。比如對方問一些特定技術問題該用什麼解決方案?其實事先應該更多了解對方已經發布的技術和產品,對原理有所了解後,可以自己嘗試著去做一些方案。這樣即使你沒遇到過類似問題,但知道用什麼方法去處理,也能通過面試。

可能做技術的每隔三到五年,都會遇到技術迭代的問題。未來如果找工作不順利,我可能考慮到菲律賓投資房產。2015年,我在回龍觀買了一套房,總價400萬元,貸款100多萬元。如果失業後實在還不上房貸,這套房子還可以賣掉。

我的女朋友是軟體工程師,在互聯網公司工作,每天都加班到很晚,職場壓力也很大。我們兩個人都喜歡潛水,現在開始討論去東南亞生活的可能性,應該也不錯。

來源/視覺中國

如果可以回到5年前,我應該會重新來過。一是時刻跟蹤最新技術,同時學會自我包裝,多參加外面的行業會議,多去論壇、貼吧寫文章。作為一名技術者,你需要努力得到所在領域的認可。二是增加被動賺錢的能力,未來即使不工作,也可以有收入來源,比如說投資、開店。


劉皓 前IBM雲架構師 40歲 離開原因:創業

2016年創業前,我在IBM工作了整10年。加入外企前,我在華為幹了兩年。在IBM我從研發經理做起,而後做雲架構師,再走向現在的管理崗。

說實話,在IBM的日子處於舒適區。我往往都是前幾名到公司的,上午先看郵件、開會、有時候有面試,下午與同事單獨溝通,和前端團隊討論客戶案例,做產品PDR(初步設計評審)。晚上5點開始做技術事務,比如看技術文章、寫作、開電話會議。

但我還是在2016年決定離開。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是業務因素,根據相關法規,外企不能獨立在華開展雲計算業務,必須跟國內公司共同運營。二是從大環境來看,外企在國內的趨勢是往下走的。此外還有政治影響,IBM在華崗位會收縮,而與此同時,國內BAT等民營企業發展趨勢非常好,一片朝氣蓬勃。

從個人角度,外企的技術重心在本國,中國區的技術人員則有天花板。當然,如果只強調客觀因素太沉重,工程師多少都有點理想主義,我們總要去沖一把,到市場大環境下檢測自己的能力如何,能否獨當一面,繼而把過去十年的經驗、教訓和人脈變現?

在上述考慮下,2016年我接受一家創業公司的邀請,去做了CTO。 當時創業公司總部在北京,而我住上海,可以說是離家創業,每個月只能回家一次。沒出去創業時,聽說創業者的所有時間都用來工作。進去一看果不其然,要沒日沒夜地幹活。但確實也把我的潛能喚醒了。

外企與國內企業的差別不是一點點。比如外企講究專業性和系統性,就像一部精密的機器。裡面的每個人,說是螺絲釘可能太殘酷了,每個人更像一個模塊。你進去的時候,外企會幫你安排得非常好,你自己最多突破一下,搖搖身子、晃一下。去到創業公司則不同,你去當CTO ,變成機構核心和支柱,這時別人圍繞著你,壓力也要你來承擔。

外企工作聚焦,創業公司則非常不聚焦,技術研發、團隊招聘、公司戰略甚至接受採訪、與投資人交流,都要你親力親為。 而且創業公司體系不健全,產品規劃、選型都從新起步,幹得是平地起高樓的差事。外企則已經是高樓,你只需要進到某一個房間,做件事情就好了,就像鳥兒築巢。

在外企時,工作再忙也有節制,大家信奉工作生活的平衡。在創業公司,除了睡覺就是工作,初期肯定會有落差。

說實話,去創業公司前,我把有些地方想像得比較悲觀:外企工程師基本都是名校碩士畢業,有光鮮的學歷背景,創業公司能找到正規大學本科生可能就不錯了。但進去發現,團隊素質實際很不錯,特別是工作幹勁很強。創業公司就像彈簧,把人的激情激發出來。員工就像浸水的黃豆,一點點膨脹、長大,而外企則像一個金屬盒子,一成不變。

在甲骨文宣布裁員後,80餘家公司為甲骨文員工舉辦了一場特殊的招聘會 圖/牛耕

據我觀察,六七年前,外企還是非常有活力的地方,是優秀畢業生求職的第一選擇,有大量優秀人才湧入。但現在外企更新速率降低、流動性不足。隨著業務平穩、增長放緩,招聘速度也慢了下來,甚至很多團隊出現只出不進的狀態。

與此同時,主動離開外企、去活躍的互聯網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剩下的多時年齡偏大、工作時間長的員工,外企氛圍有點趨向於老氣。

其實從2016年開始,就有一波外企離職潮,當時傳統IT的中年工程師們看到,再不出去,危機感會越來越重。IT行業的技術更新可能是所有行業中變化最快的了。

像我們的創業團隊,30歲以下員工是主體,還有人畢業兩三年就在創業公司成為技術主管。據我觀察,創業公司的年齡線和外企的年齡線至少差5歲左右。

最近幾年,很多青年工程師、中年工程師同我諮詢職業規劃的問題。其實一旦發現所在領域已經在走下坡路了,路越走越窄,這時候就要堅定地走出去,不能做鴕鳥,把頭埋進沙子里。創業晚動不如早動,還要注意攢人脈,開會、演講、出書、寫博客、技術群、吃飯和咖啡廳,都是非常好的攢人脈的地方。

我在IBM前幾年做的研發,偏傳統IT,後來又做到管理崗。但我當時發現一個趨勢,傳統IT正在被雲計算所取代,所以我先在內部尋求轉型,去做雲架構。

變化不可怕,危機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儲備,沒法走出危機。前陣子大家討論互聯網公司的996。其實在IT行業,我很少看到堅持965還能做得比較出色的同行。在我們這一行業,必須有超越965的時間積累,才能取得某種意義上的成功。但是這個時間並不局限於在公司加班,在家工作和自我學習也是一樣的。像我即使公司965,有時回家也會自覺變成996。

人不能隨著一個行業下沉,你要未雨綢繆,要有職業規劃,不管未來做什麼,一定不能只埋頭在家裡做規劃,要看到外面的世界,根據自身情況,做相應的規劃。


陳皓 亞馬遜前員工 36歲離職

離開原因:業務調整

我還是挺能折騰的。

2000年,當意識到自己正在經歷第三次工業革命時,我還是國有銀行系統的一名工程師。單位分了的新房剛裝修完3個月,我還是辭了職,帶著2000元去到上海。為此父親曾威脅我要斷絕父子關係。

當時傳統IT企業正火,我的職業理想是進入微軟。我是足球迷,當年有個日本球星叫中田英壽,他是全亞洲最好的中後衛,但是去義大利踢球後,只有坐冷板凳的份。我記得有一次中國記者採訪他,就問,你在全亞洲最好的球隊是絕對的主力,而且年薪也不低,為什麼到義大利做替補?我記得中田英壽的原話是這樣的:我可以不上場,但是我要做最好的球員。後來,坐冷板凳的他的一次進球,讓羅馬隊提前幾輪奪冠。

2010年,我進入亞馬遜,面試時級別被調高了一級,拿到技術六級待遇。這一崗位在中國區當時只有兩個人。

來源/視覺中國

說實話,亞馬遜的HR來找我時,我是有點抗拒的。我一個做技術的,才不要去賣書。當時內心覺得這也太low了。但上網看了一下,發現這家「賣書」的公司,居然做出世界上第一個推薦演算法和世界上第一個雲計算平台AWS。 這本應該是谷歌這種技術公司做的事。於是這引起了我巨大的好奇。

雖然有降職降薪,但難以抵擋心中的好奇,咬咬牙,我還是去了。進去以後才發現,這是我這輩子做的最正確的選擇。亞馬遜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對我影響很大。 小團隊、自動化、平台化、運維優先。開發人員做所有的事,堅持高標準,招最好的人,想好了再做……這是一家「慢得不能再慢」的公司,然而卻做成了世界上第一家市值破萬億美元的互聯網公司。

再比如,我在亞馬遜的時候,我和公司講,我想在我的博客上寫幾篇關於亞馬遜的文章,介紹亞馬遜的技術和一些做事的方法,也算是個宣傳,讓我的團隊也好招人。但是,我當時的老闆和我說,你的博客之所以有影響力是因為你的獨立性,不要寫亞馬遜的,這樣會把你自己賣了,千萬別這麼做。

外企價值觀里都比較尊重個體價值,並推崇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不鼓勵加班,你看現在的國內公司,更多的是強調團結奮鬥和敬業激情,很多國內企業拚命給員工打雞血的場面,和傳銷場景也很類似。

但是外企也有自己的問題。我在亞馬遜的時期,接連有兩個項目做成熟了,但很快就被美國總部拿過去。然後我的團隊就面臨解散。我辛辛苦苦招來的人,這時面臨被其他團隊瓜分的境地。這樣的組織調整,相信在外企業工作的中國經理們都不會陌生。當然,外企還有更大的問題,在業務上,他們似乎喜歡用自己的方式做事,而不關心中國本土的實際情況,造成了外行領導內行。

後來我整個團隊全部調到美國,而我母親當時心臟有問題,所以我就沒去成,一個人孤零零留在北京。沒有團隊帶,所以就去了一家國內互聯網公司。

在這家公司里,我看到了所有的員工真地很拼,太有熱情了。我在外企里只看到了那種職業化冷冰冰的氣氛,而在這裡則非常不一樣。這裡的員工,從基層到高層全是激情滿滿。

這裡的加班也非常非常多,經常性加班到凌晨,雙休日也得上班。我一開始只覺得很厲害,沒覺得有什麼問題。然而,時間一長,發現這種搞法,問題也很多。比如,故障就很多。最主要的是,經常性快速上線後,未來要花很多時間返工和調整,非常沒有效率。

而且變化太大,我經歷過的一件事,高層定下要做的事,兩個月後就說不做了,然後再過3個月後又說為什麼不做?

然後,我的老闆要求我用我的博客和微博幫公司做營銷,我委婉地拒絕了,結果,團隊合作的價值觀不達標。

其間發生很多事,我無法適應這家公司的企業文化,加上父親當時病重,所以工作三年後,我就離開了。

但是作為一名職場中年人,我一點不擔心未來。什麼叫穩定?穩定就是無論這個世界怎麼變,我都能找到工作,而不是我在一個地方一輩子。

這是我在父親那代人身上看懂的道理。我父親不就是這樣嗎?他們才是受時代負累的一代人。正是讀書的年紀,趕上上山下鄉運動,四五十歲的時候又趕上國企破產,成為下崗職工,然後就不知道幹啥了。說起找工作,他們那時候的焦慮比當下這代人更嚴重。

我們的父輩沒有辦法,因為他們當時只有一種生活,但如今這個世界有多種生活方式,如果不想加班,你可以進外企,也可以出國。據我所知,微軟、亞馬遜都不加班。

你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I財經社 的精彩文章:

App Store抽成太高,蘋果反壟斷案敗訴,股價大跌近6%
BAT開專場招甲骨文離職員工:我們解救你們,你還不願996?

TAG:AI財經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