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成熟,叫懂得放棄(值得收藏)。
我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話:明於選擇,智於放棄,放棄是人生的必備。
人生要先舍而後得,放棄之後方知快樂,放棄中學會變通,放棄需要非凡勇氣。
覺得很對。
人生天天做選擇,精力是不夠用的。
一個聰明的人,一個最終走向成功的人,在做選擇這件事上,第一件不是忙著選擇,而是先去減少選擇。
一個人的成熟,不是看他經歷了什麼,而是看他,在關鍵時候,能放棄什麼。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01-
放棄,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近日,倪大紅又上了熱搜,他在《都挺好》中,將一個集自私、虛榮、慫、作等性格於一身蘇大強演活了!
這位塑造過諸多經典影視形象的老戲骨,沒有局限在一個套路里,在不同角色的變幻中,大膽嘗試戲路轉變,他也因此被業界稱為黃金配角。
從唯利是圖的孫茂才,到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從陰險毒辣的寧世征,到不怒自威的霍天洪……
許多反差巨大、性格迥異的角色,在倪大紅的演繹下,都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個演員對角色的不斷創新,其實就是對他原有藝術形象,不斷地放棄,這是對演員自身演技的巨大挑戰,倪大紅卻在一次次角色轉換中,煥發著新的藝術生命。
正因為敢於放棄過去,不沉浸在某一個角色的小贏之中,他才有了更多後來精彩的選擇,也有了今天他在觀眾心目中,實力而厚重的藝術感召力。
倪大紅在《戰狼1》中扮演的大毒梟,因演技精湛,讓許多人印象深刻;
在拍《戰狼3》時,吳京力邀他繼續出演,但他婉言謝絕,原因是已出演過《戰狼1》,如以另外身份出現,會讓觀眾不適,不能因自己而毀掉整部戲,並告訴吳京,不要為他而單獨安排角色。
盛名之下的不斷放棄,讓倪大紅在藝術征程上,潛心積累,擁有了更多收穫,他也在不斷捨棄中,讓自己的藝術生涯,逐漸走向巔峰。
博觀約取,厚積薄發,放棄與擁有之間,蘊藏著不同機會。
只有敢於放棄,才會有更多成功。
-02-
放棄,是一種博大的人生格局
姚記撲克創始人姚文琛,早在2001年,就放棄了一次條件優厚的合作。
當年有一家比利時公司,找到姚文琛,願提供原料及一切資金,讓姚記替他們生產撲克,並在海外銷售,不管盈虧,每年支付他800萬美元年薪,合作期限10年。
但條件是,撲克必須用比利時公司的品牌。
這個條件在當時,簡直就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公司上下一片歡騰,但姚文琛,經過認真思考,毅然放棄了這次合作。
眾人對姚文琛的放棄,大惑不解,甚至有員工找到他,當面提出意見,認為他在失去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面對質疑,姚文琛做出了這樣的回答。
「這的確是絕佳的賺錢機會,但只能賺10年。
10年之後,姚記撲克就徹底失去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甚至會由此銷聲匿跡,要想長遠發展,目光決不能只盯眼前!」
10年之後的姚記撲克,不僅佔據了國內1/3撲克市場,產品遠銷全球20多個國家。
當年那家提出合作,為姚文琛支付800萬美元年薪的比利時公司,後來也主動請求姚記撲克兼并,成為姚記的海外生產基地。
姚文琛也被譽為「改變世界撲克行業命運和形象」的人。
很多時候,眼前的利益就像是遮擋視線的一片樹葉,如果你不把它拿開,就看不到更大的森林;
無論做人,還是經商,想要成功,需要具備放棄的智慧和魄力。
抉擇面前,冷靜面對誘惑,從容放棄,既是一種膽識,更是一種格局。
-03-
放棄,是一種理智的人生選擇
賀陽是我在上海時遇到的一個朋友,實習結束後,他考取了澳洲墨爾本大學的碩士研究生。
去冬一個夜晚,賀陽發來微信,告訴我,他的碩士班,好幾個同學,都在備戰考博,他也打算,今年碩士畢業後,與他們一起考博士研究生。
我勸他無論怎樣,先把自己身體照顧好,只有健康,才能有一切。
但情況遠沒我想像的簡單。好幾次,賀陽在言談中,明顯地充滿自責,甚至有些悲觀情緒,壓力和勞累,讓他經常失眠。
我意識到問題有些嚴重,總想找個機會勸勸他。
春節前,我去上海出差,抽空和他見了一面,在和他交談中,從他當時的狀態,就能感知到,在他心裡有一座難以跨域的山。
我與他聊了很久,臨別時,我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如果自己的能力,還有發揮的空間,那就堅持,要是當下的努力,是受別人影響,已經超出了自己能力,那大可不必活成他們的樣子。
每個人總會希望人生路上都是彩霞滿天,總不願錯過每一道風景,但我們畢竟還要面對當下,還要把生命活得輕鬆些,活得健康些。
就在前幾天,我又收到賀陽信息,他告訴我,已經準備在上海一家超牛的投資機構,完成他的專業實習。公司領導看好他的能力,請他畢業後,加盟他們的公司。
我有些詫異,問他為何放棄考博。他說,我發現,我讀博的初衷有問題,還是學會放棄,顯得比較明智。
賀陽的轉變,令我欣慰,與其說是,他放棄了考博,不如說,他放過了自己。
曾讀過一首很棒的詩:
雲將雨放下
瞬間匯成靈動的流水
樹將果放下
來年吐露絢麗的花蕊
僧將紅塵放下
畢生凝聚超脫的智慧
理智地放棄,並不是停止前行,而是讓生命煥發新生的開始。
-04-
放棄,是一種高超的人生智慧
著名作家畢淑敏,曾花費數年時間,攻讀心理學博士,就在離考試答辯、獲取學位的半年前,她思之再三,最終決定放棄,許多人感到意外不解。
她冷靜地回答:「我外語不行,也擔心寫完博士論文後,我可能就不會寫小說了。因為兩者寫作風格不同,思維模式各異。
生命對我這個年過50的人來說,是寶貴的,不值得拿出半年時間,去念外語應對考試。」
畢淑敏放棄了博士學位之後,在北京開設了一家心理諮詢機構。
她認為,這是一份「助人和自助的工作」,是自己極有興趣的探索,更是自己願意去做的,有價值的事情,遠比去考博士學位有意義的多。
畢淑敏的放棄,讓我們看到,真正成熟的人,必定是善於運籌「取捨」的智者, 而有時的不「舍」,卻已經是 「失去」。
在錯誤的堅守中,即使有些獲得,也會是得不償失。
人生就是面臨各種選擇,而選擇就有取捨,不同的取捨,決定了不同的人生。
歌德說:「生命的全部奧秘,就在於為了生存,而放棄生存。」
如果沒有當機立斷的放棄,就不會有以後難得一遇的良機;
學會放棄,就是學會做出聰明的選擇,更是一個人真正成熟的標誌。
>>>誠邀您加入羅志淵讀書頻道
你點的每個在看,我都很欣慰
TAG:羅志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