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還在運行的中國最長米軌鐵路,時速不過30公里,比汽車還慢
滇越鐵路滇段始建於1903年,歷時7年,於1910年建成通車,成為當時我國西南通往國外的唯一鐵路通道,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米軌"鐵路之一。也是中國最長的一條軌距為1米的窄軌鐵路。
滇越鐵路是雲南百年前唯一的運輸「大動脈」,也是中國西南地區的第一條鐵路,被稱之為與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相媲美的世界工程。
從蒙自碧色寨火車站到河口的鐵路沿線,途經芷村站、屏邊火車站、白寨大橋、人字橋、臘哈地。一路上,火車時而在懸崖峭壁上緩緩通過,時而在種滿木瓜、香蕉等水果的田野中穿行,沿途雲霧繚繞的山谷、充滿當地少數民族風情的村落一覽無餘。
說起全國獨一份兒的「米軌」,老一輩的雲南人大多懷有很深的感情。從1910年滇越鐵路正式通車,米軌火車已在雲南穿行百年,成為一輩輩雲南人的獨家記憶。
由於不少路段建於深谷懸崖之上,加之鐵路軌距為1米,俗稱「米軌」,許多路段曲線半徑極小,車廂和機車也是特製的「小火車」。
由於線路條件較差,列車時速最高也不超過40公里/小時,許多路段只能達到20公里/小時左右,所以,就有「火車沒有汽車快」之雲南十八怪之一的說法。
在修築過程中,勞工大部分是從雲南招收,不足者向全國招收。據統計從築路到通車共用了二十多萬勞工,因瘴、病、餓、虐待致死的勞工竟達一萬二千餘人,非常令人震驚。可以說滇越鐵路滲透了中國工人的血汗,是中國人民用生命鑄成的鐵路。
架設在河口附近的人字鐵路橋,其巧妙的設計和精確的施工,把鐵路安然托架在兩座絕壁之間,令人叫絕,至今仍是鐵路工程教科書中的範例。
全路落差極大,從海拔2000多米到900米使不少路段坡度陡增,往往一列車要靠兩個機車前拉後推才能上去。
「一顆道釘一滴血,一根枕木一條命」就是滇越鐵路的真實寫照,其實,每一根鐵軌,每一根枕木,每一粒路基石,每一個隧道,每一座橋樑,就是一塊豐碑,中國勞工的血肉之軀構築的滇越鐵路就是豐碑,我們一步步走來,已經感受到了這種豪壯與震撼。
碧色寨法式火車站的建築模樣依稀可辨,行李包裹房、行車室、售票房、候車室一應具全,月台成了鐵軌中間一段斑駁的水泥路。
鐵路右邊是植被茂密的山林,左邊是南溪河。河中有巨石處,水流湍急。 不時還能看到,身穿黃衣,背著工具的鐵道維修工與我們擦肩而過。
乘車人若環顧左右時,常常會嚇得兩腿發軟,甚至心驚肉跳。有人形容「蛇形的鐵路、英雄的司機、不怕死的旅客」,由此可見鐵路的驚險,在這樣的地理狀況下修築鐵路,絕非一般人可以想像。
火車車廂就是市場,乘客常向他們買些農副產品;窗外,與鐵路並行的公路上,中巴一點點把火車超越……兒時的記憶碎片一遍遍在腦海里重組。
滇越鐵路地處我國西南邊陲雲南省境內,北起雲南省省會昆明,途經開遠從河口出境,進入越南老街直抵港口城市海防。全線長854公里,其中我國境內(昆明至河口)465公里,是目前我國仍在運營的最古老的一條米軌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