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爾帶領英國取得二戰勝利,為何戰後英國人不選他當首相
作為二戰時期的盟國三巨頭之一,丘吉爾毫無疑問是世界歷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政治人物。在2002年BBC舉行的一次「最偉大100名英國人」調查中,丘吉爾力壓黛安娜王妃和莎士比亞等人,最終當選第一。
(丘吉爾舊照)
就歷史功績來看,丘吉爾除了避免英國人民遭受法西斯的奴役之外,他在二戰中堅決不投降的強硬態度,更是為二戰盟國陣營注入了一針強心劑,這也為盟國最終的勝利埋下了伏筆。就這個層面來說,丘吉爾當選最偉大的英國人,也算是實至名歸。
不過,這位在後世得到一致好評的領袖,卻在二戰結束後的首相選舉中,以巨大的票數差距,敗在了工黨領袖艾德禮手中。那麼,明明丘吉爾剛剛帶領英國取得了二戰的勝利,為何英國人民卻反而不選他當首相呢?
一戰以後,英國在戰爭中受創嚴重。儘管英國是一戰的戰勝國,但無數英國軍人血染沙場,無數家庭妻離子散的慘痛畫面,卻成為了英國人民難以彌合的傷疤。
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上到政客下到平民,全都充滿了對和平的嚮往。就在大家認為戰爭不會再發生,即將準備裁軍的時候,丘吉爾卻給眾人澆了一瓢冷水。
當裁軍議案在議會中提出後,丘吉爾成為了極少數堅決反對裁軍的不和諧因素。在他看來,德國即將給歐洲帶來新的災難,而英國不僅應該嚴陣以待,更是有必要提醒法國加大防備,未來的戰爭終究不可避免。
不少人認為丘吉爾是杞人憂天,甚至還有人調侃他過度敏感。但丘吉爾卻不以為意,他的觀點始終沒有動搖。
(張伯倫舊照)
1936年起,希特勒開始接連違反《凡爾賽條約》,第三帝國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然而在咄咄逼人的德國面前,英國首相張伯倫卻一直實行綏靖政策,盡全力避免與德國發生衝突。
說起來,張伯倫的保守也是無奈之舉。畢竟作為首相,最重要的就是不能違背人民期盼和平的意願。而反對綏靖政策的丘吉爾,甚至遭到了保守黨黨部的彈劾。最終,德國於1939年9月1日閃電入侵波蘭,正式拉開了二戰的帷幕。
二戰爆發後,張伯倫火速邀請丘吉爾加入戰時內閣,丘吉爾被任命為海軍大臣。由於英國無法遏制德國陸軍在歐洲大陸上的橫行,1940年5月,張伯倫辭職,英國開始以丘吉爾為核心,組織戰時內閣。
丘吉爾上台後只表達了一個觀點:勝利,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勝利。
之後,英國親眼見證了法國的淪陷。不過,丘吉爾對待德國作戰的堅決態度,卻始終不曾改變。他鼓舞英國軍民利用海洋發揮出最大的優勢,全力進行一場光榮的衛國戰爭。
後來,希特勒發動了不列顛空戰。丘吉爾每周都到轟炸現場視察,號召軍隊與法西斯作戰到底。最終,英國贏得了不列顛空戰的勝利,而德國也轉頭東進,向蘇聯發起侵略,這最終也導致了他們的失敗。
可以說,二戰中的丘吉爾,表現出了一名偉大領袖的所有特徵,他是當之無愧的英國英雄。
二戰結束後,戰時內閣宣告解散,英國迎來了新一次的首相大選。在選舉中,丘吉爾的保守黨得到了197票,而工黨卻贏得了393票。最終,工黨黨魁艾德禮成功當選為新一任的英國首相。
對於這個選舉結果,丘吉爾頗有些不服氣,他說:「對偉大人物忘恩負義,這也是偉大民族的標誌。」
(艾德禮舊照)
那麼,真的是英國人「忘恩負義」嗎?
其實,根本的原因,是艾德禮的施政方案,符合當時英國人民利益。
就在英國經受了戰爭的摧殘,百廢待興之時,艾德禮選擇了支持符合英國人民利益的「歐洲復興計劃」。他在上台後,建立了英國國民醫療服務制度,並且大力推行造福人民的大規模福利事業。除此之外,他還將國內的一些工業實行公有化,有效地改善了人民的就業問題。而這些措施,無一例外都是那時候的英國人民最需要的。
單從二戰中的表現來看,丘吉爾在軍事外交上,的確是一把好手。但他過於強硬的姿態,卻並不能為戰後的英國帶來任何改變。
對於英國人民來說,在戰爭時期食不果腹他們可以理解;但在贏得戰爭後卻依然填不飽肚子,這就完全無法容忍了。
在丘吉爾心中,始終有著日不落帝國的優越感。在國內急需重建之時,他卻依然想死死地抓住海外的殖民地。這無疑讓本身就陷入困境的英國財政狀況,變得更為緊張。
而艾德禮在上台之後,卻反其道而行之,授予了印度緬甸等殖民地獨立的地位。這樣的措施,不僅幫助英國擺脫了殖民主義,同時還加快了國內建設的腳步,自然是讓英國人民歡喜的。
說穿了,丘吉爾始終將目光放在世界舞台上,卻疏忽了本國國民的需求。1946年,他在美國發表的「鐵幕演說」,就是最好的證據。
能打仗,卻並不代表能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將目光放在國內,致力於造福人民的艾德禮,顯然更符合當時英國人民的需求。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秦國有限的土地和物資,怎麼夠獎賞幾十萬立功的秦軍將士
※本來呂雉是個任勞任怨的善良姑娘,為何後來變成了蛇蠍毒婦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