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慈禧對這座「神秘」建築,連聲說好,並御筆親題天下第一倉

為何慈禧對這座「神秘」建築,連聲說好,並御筆親題天下第一倉

清朝末年,晚清名臣閆敬銘曾設計出了一座糧倉,在建成之後其防雨效果十分顯著,甚至一度達到了「雨停即干」的程度,慈禧太后十分欣賞,隨即御筆親題「天下第一倉」幾個大字。「天下第一倉」的設計究竟有多巧妙呢?如果您想知道,今天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管子·牧民》中曾記載過這樣一句話:「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意思是說國家的糧倉充實,百姓才知曉禮節,民眾衣食無憂才意識到榮辱自尊。這句話完美詮釋了國家儲備糧食的虛實,能夠影響民眾生活,以及是否安定的重要性。

既然糧食儲備是國家民生的基礎,一個王朝的興盛衰亡也都與其有著密切的關係。歷代王朝都尊奉著這樣的規律,盛世之時國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路不拾遺,那就應該建倉儲糧,以備荒年的不時之需。

清朝末年隨著白銀的大量外流,國家府庫已經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再加上國內糧倉無錢修繕,導致儲存的糧食減少,這對清廷來說無疑是非常不好的消息。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時任東閣大學士的閆敬明上書慈禧太后,請求重新修建一座大糧倉,以求儲備豐年糧食供應不時之需。慈禧太后也認為此事意義重大,遂准奏閆敬銘於陝西建立一座大清代表性糧倉。

閆敬銘接旨後,便回到陝西老家選址,最終將建糧倉的位置定在了如今陝西省大荔縣城東十七里處朝邑鎮南寨子村。糧倉從光緒8年開始建造,整整用了四年方才竣工,閆敬銘還特意將其定名為「豐圖義倉」。

「豐圖義倉」的設計理念簡單而又精巧,對於糧倉的防水與防火工作做得十分完善。「豐圖義倉」坐北朝南,高14.89米,東西寬133米,南北長83米,總面積達到了11,000平方米。

「豐圖義倉」由四面高牆圍成,高層的牆頂平面都是青磚鋪就,其設計整體並非為平面,而是呈現四面高、中間低的窪地狀態。一旦天降大雨,無論雨量多大,雨水都會順著地勢彙集到中間位置。

當然,雨水彙集到中間還需要排泄出去,在倉頂中間最低處,有一個逐漸向外傾斜的落水槽,所有因地勢彙集的雨水,都會順著這個水槽流出。換句話說,倉頂是不可能有積水的,這種巧妙的設計,避免了因倉頂積水而造成糧食受潮發霉的問題。

落水槽的設計也並非草草了事,從倉頂伸出的十二個落水槽,統統由女牆拱衛伸向院內,以此避免牆體因終年滲水而腐蝕。

工程的設計者們充分利用了重力原理進行防水,可是傾斜的落水槽卻有一個缺點。由於積水的落點太高,落水槽的傾斜角度又不夠平緩,因而可能會讓落水槽下方受到猛烈的沖刷。

為了克服這個困難,設計者別出心裁的採用「緩勢」法設計出了水?道,水?道為緩平傾斜的過水凹槽,通過它的緩勢承接,積水會很平穩的流向院內。

在水?道的終端下方,還各自擺放著一口巨缸,用於盛放流淌出來的積水,以用於防範糧倉失火。

「豐圖義倉」的修建工程,在當時的國內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大手筆,完美的防水設計甚至可以達到「雨停即干」的效果,況且留下的積水又能防禦火災,簡直是一舉兩得的高明之作。

「豐圖義倉」建好以後,閆敬銘第一時間將其設計圖呈給了慈禧太后,並找來京城知名攝影師對「豐圖義倉」的全貌進行了采景。

當慈禧太后看到設計圖紙與照片後,連聲稱讚其設計理念先進巧妙,並對閆敬銘大加賞賜。高興之餘,慈禧太后還興緻勃勃的給「豐圖義倉」題了「天下第一倉」五個字,以資肯定與嘉獎。

時過境遷,一百多年過去了,大清王朝也成了歷史中的灰燼,可是這座百年糧倉依然被完好無損的保存了下來。令人驚訝的是,本已成為「老古董」的它如今依然沒有「退休」,至今仍然作為儲備糧庫繼續沿用,儲備的糧食能達到1500萬斤。

2006年6月,國務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名單中,「豐圖義倉」也從省級保護文物變成了國家重點保護文物。這也代表著「天下第一倉」的巨大歷史價值得到了肯定,同時也顯示了我國對於文物的保護力度邁入了新的台階。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康熙皇帝做一件「厲害」事,吳三桂仰天長嘆道:我干不過這小子了
大汶口遺址中,考古學家在骸骨口腔發現詭異現象,應與這事有關

TAG:歷史大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