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離開甲骨文更可怕的是,35歲以後你還能幹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科技最前線,作者 | 機場等船
「我們要工作,孩子要吃飯,為何下如此狠手!」
北京中關村甲骨文大廈樓下,數十名世界名校畢業、拿近百萬年薪的IT工程師放棄體面和自尊,成為街上拉橫幅示威的一員。
微博熱搜曾有句話特別火:」別罵90後,因為他們會辭職;但你可以大膽罵那些中年人,車貸房貸、妻兒父母壓著,辭職不一定會有人要。「
這大概就是當下甲骨文被裁員工們內心的真實寫照。
「北京最大的養老院倒了」
2019年5月7日,甲骨文突然宣布裁撤中國區研發中心(CDC),將裁員900人。
其中,北京研發中心約有500人將成為第一批離開甲骨文的員工,甲骨文中國隨後公布了非常良心的「N 6」補償方案。
網友紛紛獻上膝蓋,羨慕的表示:拿了補償幾個月都可以不用工作了……
甚至有人在網上透露:甲骨文中國公司員工有人拿到了100萬元的補償費用。(20多歲加入甲骨文工作十幾年,有可能拿到這麼多補償。)
本來,甲骨文裁撤中國區研發中心的消息只在圈子裡熱議,畢竟近半年來互聯網各種裁員消息層出不窮,人們見怪不怪事情並未掀起太大的風浪,還有一批人因為甲骨文中國「N 6」的補償方案路轉粉,誇甲骨文中國的賠償簡直業界良心。
結果,出乎意料的是很多甲骨文中國員工收到HR約談後不約而同在公司樓下拉起了橫幅抗議,事情鬧得沸沸揚揚,戲劇化的發展立刻讓甲骨文衝上了熱搜。
你很難理解,在當下大環境這些拿到「N 6」補償方案的甲骨文中國前員工為什麼還要上街拉橫幅抗議?
"這裡養老很不錯"
近幾年,甲骨文(Oracle)變成了一家非常矛盾的公司:它是世界最大的企業軟體公司(世界500強排名260位)卻被公認為是家養老公司;它一度把市場份額做到50%以上,銷售收入穩居亞太第一,卻走上了裁員之路。
首先,甲骨文之所以被認為是一家養老公司,因為其不僅規模大,而且福利待遇實在太好了。
一位深圳甲骨文研發中心前工程師@JaskeyLam 曾分享他在職時的福利待遇:
甲骨文中國工程師@Willy曾這樣評價其工作環境:
微博知名房產博主@北京大土豆作為甲骨文中國前員工,評價同樣是:「工作一向以輕鬆著稱」。
甚至,許多甲骨文員工會向新人推薦:「這裡養老很不錯」。
可以說,甲骨文公司的慢節奏和其他以快著稱的競爭對手形成了鮮明對比,如此寬鬆的工作氛圍和優渥的福利待遇,連美國人都把它稱為養老公司。
其次,風光無限的甲骨文之所以從獨佔鰲頭到接連遭遇業務下滑,進而走上裁員之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很多中年人把單位混成了「養老院」。
他們準點上下班,時不時請個假,安於享受外企的高薪資、高福利、低壓力,做的項目在公司可有可無。隨著公司發展,業務上不思進取,心態上還會不斷打擊新員工的積極性。
這種人為什麼不裁?
曾經優秀的人大多變成了螺絲釘
事實上,甲骨文宣布裁撤中國區研發中心(CDC)的消息一出,BAT、華為等八十餘家企業早早就等著接盤這批甲骨文前員工,北京中關村軟體園更是辦起「甲骨文專場人才推介會」。
無論競爭對手、人力機構還是招聘網站都在不遺餘力幫助這數百名甲骨文前員工實現再就業。
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據@「人力資源分享匯」爆料:
幾天下來,人才推介會現場網易有道、閃送、曠世科技多家HR都反饋:甲骨文員工並不著急找工作,畢竟N 6的補償金還能揮霍一段時間。
而在工作能力上,面試過的部分HR吐槽:甲骨文一些前員工在面試中多是一輪游,即便通過面試,在技術測試時水平還不如工作了三五年的工程師,要知道這群人可都工作十幾年了。
誠然,他們在早期進入甲骨文中國公司時是行業精英,學歷光鮮、能力優秀,原本有很多機會加盟中國互聯網企業,但他們並沒有選擇冒險和奮鬥,而是選擇了甲骨文安逸的工作氛圍。
在一部精密龐大的機器里安逸享受了十幾年,大多數早就變成了螺絲釘,對一家企業變得並非不可或缺。
今天,被迫離開了平台,沒有資源、投入、品牌等光環的加持,能拿出手的東西十分有限。
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甲骨文裁撤中國區研發中心的消息一出,即便能拿到N 6高額補償他們也要去拉橫幅抗議。
因為部分員工對自己能力不自信,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離開甲骨文後他們知道很難再找到一家這樣舒適的單位,自己的生活質量一定會大幅下降。
自古寫字樓如青樓,不許樓里見白頭
甲骨文中國內部人員透露:此次裁員平均年齡37 ,這正符合中國互聯網行業人才迭代的規律。
國內企業把這條潛規則稱為「35歲定律」:不管你是知名大廠還是小微企業,如果35歲還做著基層工作,那麼只能等待被「優化」。
很多企業在招人時,甚至明確規定年齡必須在35歲以下。
去年,華為清理34歲以上員工之所以引起巨大爭議,就是因為在華為那種狼窩熬到34歲的人尚且如此,我們這些普通中年人又該怎麼辦?
42歲的中興程序員歐某從中興通訊樓頂一躍而下,壓垮他的正是被領導談話,要求主動離職。
河北唐山市地方政府取消收費站,在人社局已按照《勞動法》給予經濟補償的況下,仍然有人振振有詞:「我今年36了,我現在啥也不會,我也學不了什麼東西了。」
不管是甲骨文中國公司、中興公司還是河北唐山地方上的收費站,它們或陷入了低迷發展的態勢或缺乏高強度的競爭,很多員工在崗位上一成不變的混日子,不用付出太多努力就獲得了足夠維持舒適生活的收入。
員工把自己人生的所有希望,賭在一家企業身上,錯把平台當作自己的價值。
結果,等過了35才發現:自己所在的公司里真的沒有更「老」的員工了,被迫離開平台後,再想找一份同樣待遇和工作,卻慘遭市場淘汰。
一個人年輕時選擇安逸,多半就廢了
6年前,諾基亞賣身微軟時,CEO史蒂芬·埃洛普說:「We did nothing wrong,but somehow, we lost.」(我們什麼都沒做錯,但不知為何,我們輸了。)
正如張泉靈所說: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一個人如果在年輕時選擇安逸,多半就廢了。因為外部形勢一旦發生變化,你可能連謀生的手段都沒有。
尤其職場35歲以後,除了精力明顯不如年輕人外,身體機能也開始退化。得益於時代的飛速發展,新人能在短短几年趕上職場老人窮盡十幾年積攢的知識、資歷和經驗。
在你無法拼時間、拼工作量,甚至拼腦力的時候,你做的事年輕人能做80%,而他只要你一半不到的薪水,老闆為什麼不裁你?
要知道,甲骨文在優化這幾百人的同時,依然在高薪招聘新員工。對於一個人而言,如果公司不惜出高額賠償,只為讓你快速走人,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
自古寫字樓如青樓,不許樓里見白頭。
人生的選擇權如果無法牢牢牢抓在自己手上,下一個拉橫幅「我們要工作,孩子要吃飯,為何如此下狠手「的很可能就是你。
趁著年輕,好好想想,35歲以後你還能幹嘛吧!
部分素材參考:
a.「子彈財經」@克伯虜,《為什麼甲骨文被裁員工不值得同情》
b.「人力資源分享匯」@HRGO,《公司裁員賠償N 6,員工卻拉橫幅抗議!》
c.「霍老爺」@霍老爺,《我今年36歲了,除了收費啥也不會!》
d.「人力資源分享匯」@HRGO,《數百位HR哄搶甲骨文前員工,但結果卻大出所料!》
※灰色地帶中的隱私之牆,怎麼攻?
※鈦媒體Pro創投日報:5月9日收錄投融資項目27起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