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上海這座公園一夜多出2萬個「白袋子」!每袋裝著3000名「殺手」

上海這座公園一夜多出2萬個「白袋子」!每袋裝著3000名「殺手」

近期出現在上海共青森林公園內的2萬個「白袋子」引發熱議。這些掛在樹上的袋子有什麼用?市民和遊客眾說紛紜。有人覺得是控制飛絮的「調節劑」,有人覺得是促進生長的營養液,還有人認為是用來提前預防高溫酷暑的「防晒液」。

對此,上海市綠化市容局5月16日回應稱,這些「白袋子」其實是以蟲治蟲的「生物疫苗」,是上海公園綠地正在積極推廣的無公害生物防治技術的一種。

貼在樹上的「膏藥」,其實是捕食蟎出發捕殺害蟎前的臨時住所

春天是樹木容易得病的季節,很多病由害蟲引發,尤其是紅蜘蛛、茶黃蟎、癭蟎等,目前正處於「無惡不作」的高峰期,啃食植物葉片,破壞植物的葉綠素,使葉片發黃、早落,嚴重影響景觀。

上海市綠化管理指導站的專家表示,一般情況下,早春是防治害蟲的好時機,然而上述害蟎體型微小,此時數量也較少,因此很難發現,等到蟲害醒目了再察覺,往往為時已晚。

針對這種情況,許多園丁都會採取盲打藥水的方式,指望用藥水覆蓋儘可能多的葉片和枝幹來殺死害蟲,但如此一來,藥水容易過量使用。

要知道,即使是低毒微毒的農藥,對環境仍會有污染性和毒害性,而且這樣的「無差別攻擊」過後,許多無辜的益蟲也遭了秧,比如傳播花粉的蜜蜂等,對植物未來的生長和繁衍十分不利。

有沒有一種無害化,又能主動、精確殺死害蟲的「醫術」?在樹榦上掛「白袋子」就是一種。

共青森林公園辦公室副主任唐文斌介紹說,這些袋子里裝著一種加州新小綏蟎,是肉食性的蟎蟲,不「吃素」,不會對樹木造成危害,能捕食各種發育階段的害蟎,而且十分「冷酷」,最愛捕食卵和幼若蟎,可以把害蟎扼殺在搖籃里。

加州新小綏蟎捕食害蟎

目前,在共青森林公園內投放的「白袋子」,平均每個裡面大約有3000隻加州新小綏蟎,平均每棵樹要投放4袋到10袋不等,也就是每棵樹有1.2萬隻到3萬隻不等的加州新小綏蟎來保駕護航。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投放的時間較早,且加州新小綏蟎從袋中爬出來再到捕食害蟎需要一段時間,因此園丁們還在袋子中裝了一些臨時的食物,確保「捕蟲能手」們在釋放前能短期存活。

「膏藥」內部預留了一些零食,吃完後,捕食蟎將外出覓食

一下子釋放那麼多捕食蟎,會不會造成生物入侵?對環境會不會有其他潛在的不良影響?

唐文斌表示,共青森林公園已經釋放捕食蟎三四年了,從應用效果來看,捕食蟎對環境適應性還不夠強,其在將害蟎數量控制到一定程度下之後,會由於缺乏食物,慢慢餓死,沒有對原生的生態環境造成明顯影響。

由於加州新小綏蟎應用的成功,共青森林公園等上海公園綠地近年來還先後引入了周氏嚙小蜂、花絨寄甲等殺蟲「高手」。

比如,新江灣城生態走廊綠地自2015年引入周氏嚙小蜂,人工把即將羽化出蜂的繭掛在刺蛾頻繁出現的樹上。小蜂羽化飛出後,對刺蛾「情有獨鍾」,能將產卵器刺入刺蛾蛹內,其後代寄生其內,吸取營養,消滅刺蛾。

周氏嚙小蜂,刺蛾的天敵

該綠地為了防治天牛,還採取與周氏嚙小蜂相似的「工作原理」,讓花絨寄甲幼蟲寄生在天牛幼蟲體內,在天牛變成成蟲之前就消滅它。早期的20株樹木試點後,原本有約100個天牛孔洞,投放花絨寄甲後,銳減到10個左右。

花絨寄甲,通過寄生的方式,慢慢耗死天牛

綠化養護專家表示,以前防治天牛,主要手段是用鋼絲鉤探入蟲洞內,或往蟲洞內灌藥,效率連生物防治的兩成還不到,還容易對本已脆弱的樹榦造成傷害。現在以天敵克制害蟲,不僅可以減少農藥投放量,還能大幅提高人工防治效率。

以蟲治蟲只是無公害生物防治技術的一種。上海市綠化市容局表示,合理布置殺蟲燈、信息素誘捕器等物理防治法,也有很好的殺蟲效果。

此外,上海公園綠地還將擴大蜜源植物和鳥嗜植物的種植面積,比如柳葉馬鞭草、火棘等,通過吸引蜜蜂等昆蟲及鳥類,豐富上海公園綠地的物種多樣性,促進生態平衡,提高大自然對害蟲的自我控制能力。

柳葉馬鞭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2018中國中醫醫療器械發展報告》出爐:中醫機構數量年均增6%,家用器械成藍海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