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柔情史》你對你媽,比你媽對你,要更深情

《柔情史》你對你媽,比你媽對你,要更深情

青年導演楊明明自編自導自演的長片處女作《柔情史》講述了一對住在北京衚衕里的母女「相愛相殺」的日常生活。

前段時間,公眾號「一條」發布了題為《媽媽,我愛你、恨你、逃離你,最後卻變成了你》的文章,是為楊明明自述其創作歷程。

短時間內,文章獲得「10萬+」閱讀量,且有93個讀者留下的精選留言(公眾號精選留言的上限為100)。

這些留言之中,有31條明確提到了自己作為女兒,與母親關係緊張,曾受過來自母親的傷害;有19條明確表達了發現自己的行為舉止像媽媽、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或者自己害怕/不願意/不能變成媽媽的樣子,或者擔心自己給下一代造成不良影響。

儘管從統計學的角度來說,把這些留言作為研究某個問題的樣本並不嚴謹,但它們讀起來讓人如此心碎,女兒們的痛苦如此真切,一個心智正常的人自然要問:母女關係究竟為什麼會如此糟糕?

雖然有人將此總結為「中國式母女關係」(意味著中國獨有),但是這顯然與導演楊明明在自述中提到的一點相矛盾:「在各種各樣的影展上,看到那麼多不同膚色、年齡的女性過來和我說,她們的母親也是這樣對待她們的,我自己也很吃驚。」

可見,母女關係問題的普遍性不容忽視。

根據這些留言中女兒們的敘述,她們在與母親相處時,母親大致有如下幾個行為特徵:

1、控制欲強,大小事務以自己的意願為先,支配女兒的選擇、要求女兒服從;

2、時常對女兒感到不滿意,愛挑她毛病、打擊她,即便女兒取得了成就也依然如此;

3、將女兒作為負面情緒的發泄對象,橫加指責、發脾氣;

4、反覆強調自己對女兒的付出,希望女兒感恩戴德;5、忽略女兒的情感、精神需求,對女兒的遭遇缺乏同情心。

《柔情史》毫不剋制地呈現了上述行為特徵。

影片開頭的第一場母女二人在餐桌上的對話,短短兩分鐘內,母親(約50歲,耐安飾)就女兒小霧(約27歲,楊明明飾)起床晚、端著尿盆晃來晃去、不注意還保著溫的電飯鍋、睡太多、沒有正經工作、吃飯不端飯碗、和潛在結婚對象的相處狀況一一進行了批評、評價或質問。

這裡的每一嘴挑剔,都是肆無忌憚的。

從女兒的生活習慣、外形體態,到工作與情感,涵蓋方方面面的高密度交鋒在電影隨後的段落中輪番上演。

有一次,母親邊哭訴邊大發雷霆:「早知道你這麼涼薄,生下來就該把你放尿盆里淹死!」甚至翻箱倒櫃找出一根繩子,作勢要上吊,被女兒勸阻後撂下這麼一句話:「我告訴你小霧,這個世界上誰的債都能還清,唯獨母愛是不能償還的!」

可那真的是母愛嗎?太疼了,剜心刺骨。

人類社會中有太多讚頌母親和母愛的故事了。

母親的標準形象是和藹、仁慈、溫暖、堅韌、默默奉獻、具有犧牲精神的,母愛一定是光輝、寬厚、偉大、最無私的。

在中國,訴說母親的不是,往往是不孝的、不道德的,人們不敢把任何的負面品質與「我的母親」這一形象掛鉤,一旦這麼做了,總有人會跳出來說「她都是為了你好」「要懂得感恩」「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母親」,與此同時,自己也會產生濃濃的愧疚感。

而在影視作品中,若要設置一位母親身份的人作為反派角色的話,通常將她設定為繼母;若要表現母女關係,一定要展示母女情深,她們發生了矛盾也以女兒理解、體諒了母親而告終。

另一面的社會真實,則還是一片貧瘠的處女地。

《柔情史》在兩方面打破了常規,甚至可以說勇敢地觸碰了文化上的禁忌:一是母親這一角色的塑造,跳脫出了一個理想化的母親形象;二是對母女關係的描繪上,著力於母親和女兒之間的情感撕扯和消耗。

一個心理諮詢專家會一眼看穿這對母女的生活真相:一個自戀型的母親(narcissistic mother)會將她的女兒「視為自我的映照和延伸,而非有獨特個性的他者」[1]。

自戀的程度是一個連續體(continuum),每個人或多或少會有一些自戀(narcissism)特質,而自戀的極端是自戀型人格障礙(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至於如何界定健康和不健康的自戀,難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度量。

《柔情史》中的自戀型母親,阻礙了女兒小霧的個體化發展,對她形成獨立人格造成了阻礙和傷害。她的母愛,是有條件的母愛,而任誰想要達到這些條件,皆是鏡花水月。

儘管小霧已經隱約意識到了問題所在,說出了「你對我的好就是為了讓我產生內疚感,這是你最殘忍的武器」,但她依然難以與母親建立邊界,仍不斷地想獲得她從未得到過的母親的尊敬與愛。

在片中的家庭構架中,父親這一角色的缺失,也間接使得母女關係愈發扭曲(假如父親在場且有所作為,情況會不一樣)。

在片尾,小霧念了一首自己寫的詩《小孩》——

小孩,你知道嗎/我不會喜歡你/就算你丑得讓人憐惜/你太早學會了賣乖/你天生賣乖/以為我看不出嗎/討好我也沒用/世界上只有你媽最愛你/真愛你/對我笑又有什麼用

你父親不在嗎/他有很多錢/還是他早就死了/讓你這樣假裝純情,或是楚楚可憐/更不必炫耀你的爺爺奶奶全都在世/獨享你的恩寵/希望他們的愛讓你變成十足的廢物

小孩,我不會喜歡你/你怕了吧/用用哭的/我也哭,比你還使勁/你從未見過咆哮的哭泣對嗎/嚇死你/好,就這樣/你沒表情了/我不是舒心/而是當你不存在

這首詩可以看作是成年後的小霧寫給小時候的自己的:你早就知道要討好母親,你必須接受世界上只有你媽最愛你,無論如何這是真理。

你的父親死了,我嫉妒你的爺爺奶奶給你的愛(雖然理想的愛不會把小孩變成廢物,但我從未得到過,所以我寧願這麼想)。我嚇你,嚇死你,直到你隱藏自己的難過、不再表達你自己的感情,我抹殺了你的人格。

成年後的小霧,她的行為舉止與母親的並無二致。

在與母親的日夜相處中,她承襲了來自母親的自戀特質,對親密關係感到不安、焦慮(「他們都太好了,像假的」),對自己的才華同時抱有驕傲與懷疑,永遠難以平息。

對於那些留言說「害怕自己成了媽媽的樣子」的讀者而言,《柔情史》的可貴意義在於,終於有人看到了你,在敘述你們的痛苦。

《柔情史》的背後,有千千萬萬在母女關係中掙扎的女兒。許多人沒有意識到,年幼的女兒絕對不會相信母親不愛自己,只會覺得是不是自己不好、不討母親喜歡,而對自我一再產生懷疑。

那些努力想要獲得母親認同的女兒,需要不停地說服自己相信「母親是真愛我的,只要我做個好女兒,不犯錯誤」。在這一點上,女兒對母親的愛是超越了自我的。

「柔情」二字,全然是女兒獻給母親的柔情。沒錯,你對你媽,比你媽對你,要更深情。然而任何仁慈的女兒必然看到,只將問題的矛頭指向母親是有失偏頗的,簡單的對與錯並不能詮釋這一切的本質。

片中的母親,成長於物質匱乏之時,沒有受過太多教育,年輕喪夫,且並未在社會巨變、經濟騰飛中分得一杯羹。她是時代的孤女,和千千萬萬的同伴一樣,從來沒有獲得過愛,無所依傍,生活得如履薄冰,又怎能要求她去愛呢。

[1] 引自《母愛的羈絆》,作者卡瑞爾·麥克布萊德(Karyl McBride)

- FIN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鮮電影 的精彩文章:

超萌寶可夢大全,快來和我一起吸
五星期待,六星觀感,你絕沒見過的三角戀

TAG:小鮮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