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消失的上海地標,服飾業浮現「阿里雲」

消失的上海地標,服飾業浮現「阿里雲」

消失的上海地標,服飾業浮現「阿里雲」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上海南京東路上的Forever21旗艦店,是最惹眼的地標性建築。然而不久前,這家全球服飾巨頭突然宣布,南京路及全國賣場清倉,從此退出中國市場。

其實退出早有先兆,例如它過去三年內在中國的關店數達200家,消費者也在頻頻反映「質量太差,款式不符合中國審美」。

這距其重返中國的2011年僅過去八年!八年間,在Forever 21的「平行空間」里存在兩波力量:一波是與它一樣進入中國的國際快時尚品牌,另一類為中國本土服飾品牌。

八年里,國際品牌在中國經歷快速發展後卻在近年迎來了一波低谷。2018年,英國最大英國服裝零售商Arcadia集團下屬的Topshop,時裝零售巨頭之一New Look相繼宣布退出中國市場。一直被看好的Zara,其母公司Inditex 2018財年內銷售額增幅放緩至3%,創下近5年最糟糕的盈利增幅。H&M最近被爆出超過30%的庫存預警,導致當年公司利潤跌去41%之多。

另一面,中國本土服裝品牌的這八年,是備受考驗的八年:從電商革命到O2O,再到新零售的洗禮,起起落落中,有人倒閉,有人退市。但也有一批中國服裝品牌經歷過庫存危機、電商衝擊、數字化轉型的命題,在2019年的春天迎來收穫期:中國市場頂級服飾品牌平均增速達到19%。

消失的上海地標,服飾業浮現「阿里雲」

Forever 21敗走背後的深層原因,引人深思。

踏空三浪

各行各業都從IT到DT轉變的過程中,服裝領域數字化變遷也有一條清晰的路徑:

第一階段為2000年左右,傳統的分銷、零售和線下對IT系統有迫切需求。

2008年,Forever 21首次進入中國,不但沒有把握電商契機,反而把首店開在江蘇常熟,雖然這是中國的服裝集散中心之一,但僅是一個縣級市,一年後慘淡退出。

第二階段是2009年前後,傳統服裝品牌開始對接新的電子銷售渠道,電商業務成為標配。

2011年,第二次進入中國的Forever 21選擇了在淘寶商城(天貓的前身)開店,並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開實體連鎖店。這一次,策略對了,但中國服裝企業運用快時尚的運作方式正在成為常態,再加上中國市場的模仿能力能做到「比你更強、比你更快、比你更便宜」,也將其商品力薄弱的劣勢暴露無遺。

第三階段是新零售階段,線上線下一體化,全渠道的整合技術成為剛需。

時間來到2016年,新零售概念被正式提出,公開信息顯示,中國頂級服裝企業近年來開始新零售數字化轉型,阿里雲作為阿里巴巴所有技術和產品的輸出平台,運營著全球最大的零售平台,已有八成的企業與阿里雲達成合作。

在雲上構建新零售的IT架構,支持業務快速創新,用數據智能支撐最優決策。實現全鏈路數據拉通,全域精準營銷,圍繞消費者喜好的產品研發與設計。

營收超過50億的中國服裝品牌商在2018年收入增加明顯,李寧、特步、安踏、波司登等多個品牌商也創下了近年來的最好業績。

消失的上海地標,服飾業浮現「阿里雲」

李寧營收同比增長18.4%達到105.11億元,收入突破了百億目標。

安踏2018年收入達到241億元,同步增幅高達44%,迎來上市以來最好的「成績單」,且連續5年保持雙位數增長。

特步營收同比增長25%,創下上市以來的歷史新高,全年凈利潤增幅高達61%,三年轉型效果初顯。

波司登同比獲得35%以上的升幅,且中高端銷量增長500%以上。

…………

這些都成為壓倒風雨飄搖的Forever 21的「最後一根稻草」, Forever 21以及諸多服飾品牌的遭遇,不僅是商業的失敗,更可以看作是沒有把握住新技術浪潮的必然。

艱難的轉型

對於服裝零售領域數字化三個階段的變遷,孫一暉見證了這一過程,也見證了中國品牌艱難的轉型。他是伯俊的創始人,伯俊成立於1999年,為中國比較早的服裝領域的信息化服務商。

過去,大多數鞋服品牌的渠道形態為「品牌+分銷商」,庫存並不透明,由此不僅產生了大量內耗,甚至有大量惡意用庫存壓死品牌商的例子。

孫一暉印象最深的是一家鞋企,經歷過兩年的快速發展,到2008年代理商的庫存暴增,代理商賣不掉商品,也要拚命進貨,目的竟然是用高庫存壓垮品牌,品牌倒掉後,代理商不僅能賴掉賬款,還能低價處理掉手裡的貨。

「那個階段,很多鞋服企業就這樣倒掉」,孫一暉回憶。為了應對這樣的難題,服飾品牌商開始了兩種嘗試。

比如安踏,約在2008年左右開始收縮渠道,逐漸改為直營或者類直營,被業界總結為SPA模式,即是「自有品牌專業經營模式」——企業全程參與商品設計、生產、物流、銷售等產業環節的一體化商業模式,使得貨品成本低,獲得溢價能力,從而提高整個供應鏈的反應速度和周轉。

又或者波司登,應用數字技術解決庫存難題。通過與阿里雲合作,藉助雲技術重構和打通原本分散在各地的倉庫,讓經銷商、門店的庫存數據以及線上庫存數據全部都「聚攏」在了一起。

整條交易鏈上的人、貨和交易信息,都匯聚成一個即時動態變化的「水池」,池中的「水資源」隨時可供上層的業務模塊和業務流程使用。如今,這套智能補貨系統有效減少缺貨損失21%,售罄率同比增長10%。

「市場變了,過去品牌商都在討論明年計劃開多少店,現在都在討論如何精細化管理,精準營銷。」

雲上技術成為硬實力

在新零售概念下,服飾零售業開啟了第一次數字化轉型。

孫一暉表示,轉型第一步首先是要拉通各個系統的數據,將企業的內部各個系統(生產上的ERP、人力資源的HR、客戶關係管理的CRM、財務結算系統、各電商平台、線下分銷系統等等)的數據整合起來。

對於大型服裝企業來說,前期的信息化建設讓各個系統像煙囪一樣條塊分離,「各煙囪」間的信息並不互聯互通。

孫一暉舉例,某家服裝企業進行某項創新時,光兩套系統的介面對接就需要45個,這種綁定過死的信息化體系,不僅沒有在內部起到提升效率的作用,反而阻礙了業務的創新。

伯俊選擇與阿里雲合作,用「上雲」和「中台」來解決這一問題。

一方面因為只有雲化才能解決技術統一、數據統一的問題。大家所有的系統都在雲上,雲天然可以幫助企業解決內部所有技術、數據統一問題,這個之上才能夠做智能化建設。「上雲是根本性解決問題的辦法。」孫一暉堅信。

另一方面中國的服裝企業走到今天,從早期內部的信息化,到後來的渠道電商化,再到現在的新零售,背後的數字化路徑因為不同階段而有所側重,這一階段的關鍵點在於,「未來零售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能力,中台是關鍵」。

在伯俊的實踐中,中台就是各個體系數據能力的沉澱平台,有兩個例子能較好地解釋什麼是中台:一是商品中心,另一個為庫存中心。

目前,一家服裝企業入駐那麼多渠道,內部有那麼多部門,對一件商品的定義規則都不相同,彷彿一個商品有多個「身份證」,商品中心的建立就是把這些信息沉澱以及統一定義,以便供各系統調取。

庫存中心要做的是將各渠道的庫存數據打通,讓數據自由流動,能夠顯示實時的真實庫存,當達到一定數量時,就有庫存預警。

孫一暉表示,數字化轉型的第二步是演算法。每一個商品被生產出來以後,我們得判斷就是這個商品應該放在哪些店,放多少合適,這個事情其實很複雜的,因為影響維度太多了,比如這家店所在的商圈、氣候、人流、競品情況等等各種各樣維度的數據。

「這些數據現在靠經驗或者人腦,已經沒法去組合了,只能靠雲上提供的各種各樣的演算法,讓數據決策,這都是阿里雲的能力。」孫一暉說道。

財經作家吳曉波曾說過,未來,將不存在純粹的傳統企業,每一家企業都是科技企業。具體到服裝企業來說,科技能力的獲得,有一些是核心的產品能力,這需要像優衣庫那樣加大產品的研發、材質的創新、服裝的設計能力;另一些科技能力如IT、互聯網、雲計算等能力則會越來越依賴社會化的協同力量。

PingWest品玩認為,線上線下全渠道一體化,在雲上整合各種技術體系的能力,已經成為一家服裝企業「商品力」以外的硬核實力。

不久以後,Forever 21的敗走變成中國服裝產業的一段插曲,但更多的較量在後面,DT時代,科技能力將成為一家服裝企業硬核實力,決定未來生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ingWest品玩 的精彩文章:

世界首富貝索斯發布「藍月」飛船,準備送人上月球
Netflix買下優酷網劇《最動聽的事》版權

TAG:PingWest品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