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貝聿銘的光影傳奇 他的「金字塔」和中銀大廈都是好萊塢的最愛

貝聿銘的光影傳奇 他的「金字塔」和中銀大廈都是好萊塢的最愛

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於5月16日在美國逝世,享年102歲。這位享譽全球的建築家一生也和電影結緣,當年他是因為一部電影《大學幽默》走上建築設計師之路,之後他的不少建築作品都成為電影里的亮點,比如《蝙蝠俠暗夜騎士》里的中銀大廈,《達芬奇密碼》中的盧浮宮金字塔。他生前最後一個建築作品伊斯蘭博物館,也被拍成了紀錄片《貝聿銘的光影傳奇 伊斯蘭博物館》。

電影與建築,作為兩種相通的藝術形式,彼此是時間與空間的記錄者,電影通過鏡頭來分割和聯繫主題與世界,建築則是通過窗戶和結構立體的展現空間的變化,兩者在空間上不可避免的發生了聯繫。世界上很多有名的現代前衛建築都會給人們猶如電影蒙太奇般的視覺體驗。

貝聿銘就堪稱是建築領域的「電影大師」,他的不少建築作品都有穿越古今的敘事性。電影講求用光,無論是現場光還是片場打光,光線都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元素,而貝聿銘設計的建築也是讓光線呈現其細節變幻。不僅如此,他本人亦通過一部電影才讓自己的人生成為建築史的一個傳奇。

貝聿銘1917年4月26日生於中國廣州,祖籍蘇州。1935年夏天,少年貝聿銘高中畢業了,父親希望他赴英國攻讀經濟學。但是,一部名為《大學幽默》的電影卻使得他違背了父親的意願。電影中描述的美國大學校園建築和校園風情令他對建築設計有了濃厚的興趣。

最終貝聿銘選擇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建築設計專業,後又轉學到造詣更高的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1939年,貝聿銘畢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貝聿銘在美國空軍服役三年。1948年,貝聿銘開始進入建築行業。從業半個多世紀,貝聿銘的代表作品包括: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盧浮宮擴建工程、香港中銀大廈、蘇州博物館等等,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貝聿銘的建築作品很多都是地標性建築物,其中,法國盧浮宮的玻璃金字塔還曾在電影《達芬奇密碼》中反覆出現過,甚至成了電影的一個符號。巴黎盧浮宮拿破崙廣場的透明金字塔無疑是貝聿銘最具爭議性的設計,但經過時間的檢驗,這個透明的錐形體也和埃菲爾鐵塔一樣,成了巴黎的標誌。

而在全球科幻迷眼中,香港中銀大廈的出鏡率可能僅次於紐約的自由女神像。2008年《蝙蝠俠黑暗騎士》紅極一時,當年蝙蝠俠從樓高八十八層高,415米的中銀大廈一躍而下,把香港的夜景完全收錄其中,是令影迷至今難忘的經典畫面。2013年的《環太平洋》中,中銀大廈被海底怪獸襲擊。今年亞當·溫加德指導的《哥斯拉大戰金剛》剛剛殺青,電影官方發布的T恤上赫然出現了哥斯拉和金剛在中銀大廈決鬥的畫面。

中銀大廈最著名,也是最值得欣賞的就是它那獨特的外觀。它由貝聿銘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大廈揉合了中國傳統的建築理念和現代科技,以玻璃帷幕及鋁合金所建成。它是一個正方平面,對角劃成4組三角形,每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節節高升。整個大廈的三角柱身在陽光下呈現不同的空間感,體現著貝聿銘「讓光線來作設計」的設計理念,大廈也因此成為了世界最美的銀行之一。

可以想像,如果沒有貝聿銘設計的那些經典建築大銀幕的光影世界也會變得有幾許暗淡。貝聿銘一生中最後的收官之作就是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該館佔地4萬5平方,簡潔的白色石灰石,以幾何式的方式疊加成伊斯蘭的風格建築,中央的穹頂連接起不同的空間,古樸且自然。而關於貝聿銘如何設計博物館的幕後故事也被拍成記錄電影《貝聿銘的光影傳奇 伊斯蘭博物館》,這部影片目前豆瓣評分9.1,位居所有建築類影片評分的頂端。

影片中講述了為了表現伊斯蘭建築的本質,貝聿銘在中東考察了好幾個月,研讀穆罕默德的理論,親自到埃及,突尼西亞等地採風。由於擔心這個博物館會被周圍環境所淹沒,他請求卡達的王儲為其建立一個獨立的島。博物館內部還有圖書館、餐廳等功能空間,在其盛大的開館儀式上,還請來了中國著名音樂家馬友友表演。

如今,貝聿銘走了,可他設計的那些經典建築在真實世界和大銀幕上永遠不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鬥魚欲赴美上市與虎牙相會 直播江湖的激烈搏殺從未停歇
女子買18件衣服旅遊後退貨引熱議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