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過壽為什麼儀式感那麼強?

古人過壽為什麼儀式感那麼強?

中國成語中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有許多都與「禮」有關,譬如知書達禮、禮尚往來、禮賢下士、彬彬有禮、分庭抗禮、克己復禮、先禮後兵、以禮相待等等。

中國人的「禮」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方說過生日,有生日之禮。在《紅樓夢》中,賈寶玉過生日,不是聚個餐吃個蛋糕就算過完了,而是有一套儀式,他先要焚香、奠酒祭祀天地,接著要到祠堂給列祖列宗磕頭行禮,還要到祖父母及其他年長位尊者處一一行禮。

《紅樓夢》第七十一回里,賈母的八十歲壽宴更是隆重,單壽慶的活動就安排了七八天,寧國府榮國府兩處一齊大擺宴席,頭三天邀請皇親貴族、閣府督鎮等等,後幾天是家宴。宴席上,閤府人要按上下遠近的順序給賈母拜壽敬酒。

對中國人而言,「禮」不是簡單的禮貌,還是禮儀章程、社會道德規範,光是對於「壽」的追求就已經注入到社會生活中的每個角落併流傳下來。可以說,在中國,過生日從來不是件可以被忽略的事情。

古人過壽為什麼儀式感那麼強?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87版《紅樓夢》中賈母過壽劇照


「長壽」怎麼成了關乎「禮」的大事

「壽」的觀念早在《尚書》中已有記載。《尚書·洪範》提出「五福」的概念,即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壽」排第一位。

在《說文解字》中,「壽」本義為「久」。但中國「壽文化」有一個最獨特的地方,就是雖然人們追求健康長壽,但並不是一味地依賴天地神靈,去追求虛無縹緲的長生不老。早在先秦時期,人們對「壽」的追求就轉移到了自己身上,並且很快與社會道德規範相聯繫。

《禮記》屢屢把「壽」與「禮」聯繫在一起。《禮記·祭義》中說:「年之貴乎天下久矣,次於事親也。」一方面告誡世人要孝親敬老,一方面則暗含了社會上人們對長壽的尊崇與渴望。

《禮記·王制》還規定:「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有問焉,則就其室以珍從。」杖就是老年人拄的手杖,也就是說隨著人的年齡增長,應該受到越來越大範圍的尊重。

周代不僅倡導尊老敬賢的道德風尚,還定期舉行養老禮儀。《禮記》中記載:凡養老,有虞氏以燕禮,夏後氏以饗禮,殷人以食禮,周人修而兼用之。五十養於鄉,六十養於國,七十養於學……凡三王養老皆引年。

此禮可以說與中國文化共生,奠定了中華禮儀的精髓。與之相關聯的「敬老孝親」觀念,經過孔子「仁壽、孝親」、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發揮,以及歷代帝王的提倡,在社會中形成敬老養老的風尚,且隨著歷史發展內化為一種社會道德規範,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極為廣泛的影響。


「鴻門宴」故事裡為何頻頻祝壽

因為「壽文化」的悠久,中國很早就有以敬酒、饋贈等方式祝壽的活動。不過早期的祝壽,並不與過生日聯繫在一起,而是祈祝健康長壽。

比如西晉那位容貌出眾的文學家潘安,有一篇表達隱逸情懷的《閑居賦》,講了很多他閑居鄉間時的生活細節。其中說到,家人們會在樹林中擺上宴席,頭髮花白的兄弟都舉杯敬祝太夫人萬壽,為老人的年邁而擔心,也為老人的長壽而歡喜。

「敬酒祝壽」的情節在大名鼎鼎的鴻門宴的故事中,也佔有一席之地。

先是在「鴻門宴」之前,項伯顧念和張良的故人之情,趁夜來到劉邦軍中報訊。劉邦聽說後,趕緊請項伯進來。《史記》中說,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這裡的「為壽」,當然不是沛公給項伯過生日,而是表達健康長壽的祝福。

古人過壽為什麼儀式感那麼強?

電視劇《楚漢傳奇》中的劉邦

同樣還是「鴻門宴」上,范增一意要除掉劉邦,但是他多次向項羽暗示,項羽都沒有反應。范增知道項羽狠不下心,只好自己起身去召項莊來舞劍。

項莊一個武將,這種考驗演技的時刻,范增還有點不放心,便手把手教他在劉邦面前怎麼表演才不露痕迹: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

項莊於是按范增教的,先進去敬酒祝壽,敬完再開始請求舞劍。可見敬酒祝壽,是在古代人際交往中很流行的,既是一種通行的禮儀,也表達了對於健康長壽的追求。


中國人何時開始流行擺壽宴

到了唐代,過生日做壽的風氣逐漸興盛,有給皇帝過生日的「聖節」,也有民間世俗的生日慶賀。

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滿床笏」的故事,說的就是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六十大壽時,七子八婿皆來祝壽,由於他們都是朝廷里的高官,手中皆有笏板,拜壽時把笏板放滿床頭。這個主題後來還被畫成畫,編成戲劇。

古人過壽為什麼儀式感那麼強?

清緙絲郭子儀祝壽壁掛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記載唐宋軼事的《墨客揮犀》里,也有個關於壽宴的故事,說的是中唐名將李晟過生日,「中堂大宴」, 好不熱鬧,已經嫁人的女兒也回來祝壽。酒宴中,女兒得知婆婆得了病,卻不以為意。李晟知道後怒斥女兒不懂禮儀,並在宴會結束後親自去看望親家。

這則教育子女的著名小故事,正是發生在壽宴上。也算是印證了唐人封演在《封氏聞見記》所說的「近世風俗, 人子在膝下, 每生日有酒食之會」。

北宋時期,慶壽活動愈加普及化和世俗化。文彥博夫人過生日,司馬光去獻詞祝壽;《示兒編》中則記載,有黃耕叟夫人過生日,也有人做詩賀壽。

宋人幾乎無酒不成筵,敬酒自然成了壽宴中的重要內容。以宋徽宗時期天寧節賀壽大宴為例,宴會上用的酒盞都是很有講究的,都有手把便於端拿:「皆屈巵如菜盌樣」。殿上的酒具都是金器,廊下則用銀器。正式行酒前,還有環餅(即饊子)、油餅、棗塔、果子等飯前甜點。

大宴開始後,行酒共九盞,每盞皇帝先行舉酒,宰臣、百官分次飲酒。根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每次行酒,奏的音樂、表演的節目都不一樣,比如第三盞酒之後就是雜技表演。皇帝和群臣一邊飲壽酒一邊欣賞節目好不愜意。因為時間較長,前五盞後四盞中間還有中場休息時間,好讓皇帝離開休息一會兒,群臣也能趁機去上個廁所。

宋人的祝壽詩詞中,「酒」的出現頻率也是極高的。

米芾《訴衷情·獻汲公相國壽》云:「斟美酒,奉觥船。祝芳筵」。

王質《西江月》也有「月斧修成膩玉,風斤琢碎輕冰。主人無那壽杯深。倩取花來喚醒」。

從詞中可看出,在壽宴上祝酒是祝壽的一項主要活動,表達客人對主人的深切祝福,也有共享歡樂之意。


酒為何成為壽宴上不可或缺的角色

中國歷史上最隆重的慶壽敬酒活動當數清代的千叟宴。

康熙和乾隆皇帝在世時各舉辦過兩次千叟宴。乾隆五十年(1785),乾隆恰好執政50年。四海承平,天下富足,於正月初六在乾清宮舉辦了一次隆重的千叟宴,出席宴會者共3900餘人,年齡至少60歲,最大的是來自福建的105歲的鄧鍾岳。

席間,乾隆召一品大臣及90歲以上者至御前,親賜飲酒。又命皇子、皇孫、皇曾孫在殿內依次敬酒。

而據清檔案中保存的清單,此次千叟宴,光是玉泉酒就用掉了400斤!

古人過壽為什麼儀式感那麼強?

《千叟宴圖》清·汪承霈繪,國家博物館藏

酒能夠成為千叟宴上頗有分量的角色,大概也是因為「酒」與「久」諧音吧。

作為「五福」之首,「壽」自古便是中國人的美好願望。為了表達對「壽」的祝福和敬意,人們一次次地歡聚慶祝。壽宴,無疑是一個人生命中美好又禧慶的時刻,在這樣的場合上祝酒飲酒,既能夠愉悅心情,烘托氛圍,又能更好地表達「健康長壽」的祝福之意。

正如晏殊《菩薩蠻》所云:「看時斟美酒。共祝千年壽」。

為了更好地銘記祝壽的美好時刻,寄託「長長久久」的期許,國家人文歷史特別向大家推薦水井坊最新推出的「水井坊臻釀八號·禧慶版」

水井街酒坊有600年歷史,窖池曆元、明、清三代釀酒師精心培育,孕育出獨有的生物菌群,使水井坊酒顯得彌足珍貴。「水井坊臻釀八號·禧慶版」甄選八號古窖珍稀菌群釀製而成,且蘊藏600年的歲月積澱,寓意長長久久,福壽延綿。

#要福氣,有福器#

「水井坊臻釀八號·禧慶版」不僅適合祝壽,還是一款適合慶祝人生所有禧慶時刻的酒。

包裝以正紅色為主色調,搭配金色的中國傳統剪紙藝術,體現了吉祥的寓意。

古人過壽為什麼儀式感那麼強?

特別定製的瓶底燒畫:金蝙、神鹿、仙鶴、喜鵲、發財樹,代表著「福祿壽喜財」人生五福;酒盒展開,小側面的剪紙圖案可拼接為一幅完整的「五福圖」。寓意更滿,祝福更多。

古人過壽為什麼儀式感那麼強?

這「五福」是人們自古以來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總結,既是對物質豐饒的期許,更是對精神富足的追求:

安居樂業,福泰安康的「福」;

金榜題名,加官厚祿的「祿」;

松鶴延年,福壽雙全的「壽」;

天作之合,喜得貴子的「喜」;

事業興旺,財運亨通的「財」。

將「五福」藏於瓶之中,不啻於一款為人生中的每個禧慶時刻添彩的「福器」。

古人過壽為什麼儀式感那麼強?

關注人類燦爛悠久文化的「國家人文歷史」,聯手600年歷史傳承的水井坊,打造出這款特別的定製酒,把「長長久久」的福氣傳遞給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最佳夫婦」三浦友和與山口百惠:兩人間的知與信,令人動容
新文化運動中的反對勢力,誓死捍衛傳統文化,強烈抨擊白話文運動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