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將書藝之法則與自然相聯繫——書家張傳忠

將書藝之法則與自然相聯繫——書家張傳忠

將書藝之法則與自然相聯繫——書家張傳忠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張傳忠金文(二十四品)詩品、實境篇其一

金石之家,上窺商周彝器,兼之籀篆,又能博覽古今碑帖,得篆隸直行之趣,深厚沉鬱,神與古會,以拙勝巧,以老取妍。張傳忠先生用生動的自然變化去描述抽象的書法理論,將書藝之法則與自然相聯繫,深入淺出,高妙之極。傳忠先生的大篆最為生動,識字功夫深,構圖心思巧,正介於畫家與學者之間,宜其超邁前賢。 著名學者尹若康說:「傳忠學書以臨池創作為主,在廣涉博取的基礎上,兼及理論研究,篆書健麗峻拔,追求內涵,注重意境,取法自然。隸書另具一格,古樸滄桑,又有新意,大氣磅礴,筆意縱橫。在繼承前人古拙樸茂和理想選擇下,擋不住自我個性的張揚,其藝術之大成,淮水之濱不可掩也。」

將書藝之法則與自然相聯繫——書家張傳忠

取語甚直,計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見道心。

九十年代尹若康對張傳忠的評價可謂獨具慧眼。今天我們從廣西宗元書院館藏作品中看,傳忠贈給禎宏、沁諭夫婦的甲骨對聯,可以一睹張傳忠的書法藝術風采。聯語為「大好林泉有至樂 網羅文物啟幽光」紙本,行筆多變,八面出鋒,爐火純青。我們不僅能感受一種散談、自然不經意的心境,而且能品賞那飽含金石氣的古拙之韻。此聯寫得不肆張揚,穩健篤致,既內含蘊藉,又蕭散洒脫。運筆圓勻遒美,體態嫻雅,行氣縝密,結字純真質樸,線條凝鍊,遒勁。傳忠先生博採古文字之長,融會貫通,學古不泥,師法得神。把原本深奧高妙處於民間生存狀態的古文字,被他凈化得韻,妙造自然,婉麗和諧,並運用於書法的創作之中,並賦予文人的情懷。更多地統一流露出一種不經意的率意。表現他不激不勵潛心學問,進取務實的自我氣質。

將書藝之法則與自然相聯繫——書家張傳忠

清潤之曲,碧松之陰。一客荷樵,一客聽琴。

他的篆書多輕鬆自如,沉凝隱含在質和中,靜中寓動感,以神體氣。乃「說經能得實 持句欲摩空」的統一。此聯的落款為行楷,師法《石門銘》、《顏真卿爭座位帖》等碑帖,得文彥博的筆意體勢。如枯藤險石,純為自然,剛中有柔,柔中帶剛,遒勁流暢,渾樸沉雄之中隱含著清剛秀逸,具有大拙大美之奇韻。

將書藝之法則與自然相聯繫——書家張傳忠

情性所至,妙不自尋。

張傳忠研究古文字、古圖式,已擺脫了僅為營造「古拙味」而為「拙」而拙的淺表層面,他的目的是為探究古人「依類象形」,即觀察世界的心理定勢及用線條描摹物象,拼文造字的空間原則,探究書寫或契刻過程中微妙而最合自然天性的力感、節奏以及由此而顯現的理趣,同時進一步探究古人在抽家宇宙物象的同時,對外化自己的主體情性。

將書藝之法則與自然相聯繫——書家張傳忠

遇之自天,冷然希音

他的質樸,率真,看似平常,卻玄妙無窮。可謂「一種無形之巨力,難見之真美。非具靈性不可悟,非具真力不能到,非具慧眼不能識」。妙在自然而然,是會心自如的感情流露,完全是無意識的意識,沒有目的的目的,古人稱此境界為天然,化為機。正如清代傅山所說:「期於如此而能如此者,工也;不期如此而能如此者,天也;一行有行之天,一字有行之天,神至為筆至,天也。筆不至而神至,天也,至與不至,莫非天也」。一派化機。

將書藝之法則與自然相聯繫——書家張傳忠

( 袁禎宏 己亥立夏於宗元書院餘慶堂燈下)

將書藝之法則與自然相聯繫——書家張傳忠

張傳忠老師

張傳忠,書法家,安徽蚌埠人,現居北京。號張公山人、集雅齋主,法號常遠;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員,蚌埠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善六體書,精隸、篆、行草、甲骨文、金文、甲骨文。

將書藝之法則與自然相聯繫——書家張傳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對人太好,時間長了會怎樣?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