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郭棟:馬鐙——讓中世紀歐洲進入了「騎士時代」

郭棟:馬鐙——讓中世紀歐洲進入了「騎士時代」

馬被人類馴服的時間久遠且同人類的生活關係密切,所以中國的十二生肖中就有馬。在人類馴服馬的歷史中,馬鐙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從農牧到戰爭,都離不開它。騎馬者雙腳踩住馬鞍下的馬鐙,就有了堅強的支撐,雙腿夾住馬腹,就能將雙手解放出來。

在冷兵器時代,有了馬鐙才有快馬,才有手持兵器的便捷,從突厥的彎刀到成吉思汗的鐵騎,再到美國西部牛仔,馬鐙為坐騎提速並大大提高了騎者的作戰能力。沙皇時期,令人膽寒的哥薩克騎兵是俄羅斯軍隊的突擊主力,曾經所向披靡。當然,在給楊貴妃送荔枝的路上,中國唐朝的驛卒也在使用馬鐙——穿梭在如網的驛站,用的都是快馬。

馬鐙,西方人叫中國鞋。1958年,長沙金盆嶺出土了一尊騎吏俑(西晉永寧二年,302年),就配有馬鐙。這是我們見到的最早的墓葬實物。不過,此時的馬鐙只是單鐙,供上下馬用,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馬鐙。

早期的馬鐙,內為木芯,外包金屬片和皮革。隨著冶鐵技術的發展,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馬鐙。元代趙孟頫《人騎圖》中,騎者腳踏馬鐙,從畫面分析,馬鐙為鐵制。遼寧、內蒙古多地發現的古代岩畫中,馬匹就配有馬鐙。遼寧朝陽的鮮卑貴族墓葬曾出土了大批馬具,其中有一副鎏金的馬鐙,是迄今發現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馬鐙,是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的偉大發明。鮮卑人是馬背上的民族,其馴服馬的時間比農業生產還要早。鮮卑人入主中原後建立了北魏,也帶來了馬鐙,那是公元5世紀的事情。

至於馬鐙隨成吉思汗的大軍遠征歐亞,那是後話了——這個不起眼的馬具讓西方人大吃一驚。馬鐙也讓中世紀的歐洲進入了「騎士時代」。西方科技史學家連·懷特說:「很少發明有如馬鐙那般簡單,而很少發明有如此重大的歷史意義,因為它把動物的力量應用在短兵相接中,讓騎馬者和他的馬結合成一個整體。」

馬鐙,一個簡單、實用的物件,一個重要的發明,對歷史的發展曾產生了催化作用。2015年,我國列出了「85項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馬鐙名列第60項。

今天,在有的影視劇中,可以看到從先秦人到漢武大帝都在使用馬鐙作戰,這顯然是一個錯誤,我們一不小心就「穿越」了歷史。

(作者單位: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蕭紅真實的「側面」
創造社歸國作家的還鄉敘事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