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性別——性別平等研究新議題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生物科技等新一輪科技革命蓬勃發展,性別與科技的議題也越來越受到熱議和重視。科技發展所帶來的互聯網經濟、醫療技術、政府決策、社群關係、消費模式的變遷,將會對社會性別關係產生怎樣的影響?科技發展推動了性別平等,還是加劇了性別鴻溝?性別文化又如何形塑科技發展?近日,「性別與科技」學術研討會在杭州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圍繞相關議題展開交流與討論。
人工智慧發展應規避性別歧視
南開大學哲學院陶鋒認為,人工智慧的性別歧視主要表現在社會歧視、技術歧視和語言歧視上。人工智慧的歧視可能是有意圖也可能是無意圖的;性別歧視的思想源於同一性思想和工具理性;而思想的根源在於社會分工和社會因素。只有實現技術與感性、美與理性的統一,才能最終消除人工智慧性別歧視,甚至釋放人工智慧技術的女性解放的潛能。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程林認為,當今,部分人與機器人/虛擬人的情感親密關係引發了巨大爭議。在觀念變化與當下爭議背景下,人們應更深刻地認識人與非人親密關係的本質及其所折射出的人性、倫理與危機。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宋琳基於學科創建與發展過程中男女的介入、學科領域內部分工的性別差異、核心領導層的性別分層,以及對電鏡工作評價標準的性別化差異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電子顯微學領域在中國建制化發展實踐過程中的性別權利關係是如何被建構的。
學者們認為,科技未必是中立的,我們身邊已經出現太多被性別化的科技和人工智慧,比如,男性機器人往往扮演探索外太空、救助人類、從事科研等角色,而女性機器人往往扮演著服務角色。由此,探討誰在從事科技活動/研發、科技發展為誰服務、誰的利益引導著科技發展進程和誰從中獲利等問題就顯得尤為必要。
醫療科技發展形塑新型性別關係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國熙認為,代孕所生之子女面臨國籍認定、親子關係認定等一系列的國際私法問題,尚無清晰的相關法律規定出台。為了化解科技生育應用與傳統倫理之間的矛盾,應積極關注凍卵應用的相關倫理風險、跨境凍卵及商業生育的法律限制與適用、凍卵及相關輔助生育技術的價值與邊界等議題。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馬冬玲認為,護士和醫生之間的權力差異與社會上的勞動性別分工有關,女護士在醫療勞動分工中佔據從屬的、非專業性的角色,顯示了性別意識形態在照顧專業中的顯著性,從而得出技術具有社會建構性的結論,文憑社會、市場社會、科層制度、性別意識形態等,共同形塑了對一個技術的認知與評價。湖南女子學院胡桂香基於新中國成立以來避孕技術的發展歷程,討論了避孕技術如何在農村尤其是在農村婦女中推廣與使用,避孕技術是怎樣規訓了避孕者——婦女的身體,同時探究避孕技術在規訓身體的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權力關係。
學者們認為,技術變遷將會帶來一定的性別倫理風險,需要探索相應的法律、政策和規範以便儘快跟進時代的發展。需要注意的是,科技和性別是互構的,性別關係會影響科技發展,同樣地,科技也會建構性別關係,這是未來性別平等研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維度。有學者提出,社會對凍卵帶來的倫理風險非常敏感,但對精子庫的倫理風險卻不敏感,這其中呈現了什麼性別意涵?而技術發展進程中重建社會倫理的難點又在哪裡?這些議題需要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此外,就生育領域而言,未來還有諸多可以探討的空間,如公共養育、試管嬰兒、基因編輯嬰兒等議題尚需得到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互聯網有助推動性別平等賦權
山西師範大學張玉婷、暢引婷認為,在互聯網1.0時代,性別分工使女性在編程等軟體技術領域大放異彩,但最終女性被排擠出這一重要技術領域;在互聯網2.0時代,男性與女性、公共與私人領域的界線日趨模糊,互聯網將實現對傳統性別分工的顛覆;已然開啟還未到來的互聯網3.0時代,如果「性別分工」的概念被留存,那也將會是自由流變的性別分工,是依據個體發展需求的分工。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郭夏娟、魏芃認為,使用互聯網能顯著促進兩性在村莊治理中的實質參與行為;互聯網並未復刻現實中的兩性行為差異,而是能夠公平促進兩性的實質參與行為;互聯網對廣泛促進農村女性公平參與村莊治理髮揮了積極作用。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全紅認為,網路直播和自拍再現的不是個體獨特的生命特徵和體驗,而是在規範和權威凝視下指向同一套標準的性別表演:女性群體試圖通過自拍和直播塑造一個符合主流審美的理想女性形象(包括外貌特徵和內在女性氣質),在這個過程中卻繼續維護和鞏固了加諸於女性的性別認知和規範。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王平認為,父權制不僅在流動兒童家庭教育中以其特有的彈性適應能力得以延續和重構,而且藉由手機媒介將性別角色的認知框架與刻板印象灌輸給流動兒童。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冷金乘認為,日常生活中消費科技領域的新品嘗鮮者、重度使用者、極客操作者和業界追蹤者主要是男性,這導致科技公司技術崗位員工主要是由男性組成的現狀,解釋性別差異的主要原因在於本質主義和建構主義的存在。
學者們認為,隨著科技發展,社會發展的迭代周期越來越短。雖然技術進步對促進女性發展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但科技發展中依然存在諸多性別盲視和性別不敏感,女性群體的需求和關切很多時候被忽視。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的是,在互聯網技術發展下,技術如何保持中立,新技術的使用者如何利用技術實現自我賦權,從而實現更多的賦權、自由和解放,避免現存的技術鴻溝演化為未來的技術壓迫,推動兩性在智能時代的平等發展。
綜上所述,技術對於性別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給婦女帶來解放,也可以帶來阻礙。雖然,社會性別視角目前還不是人工智慧、科技發展等研究領域的主流視角,但可以預見的是,性別與科技議題將會逐漸地、更多地進入研究者的視野。科技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議題、新趨勢,需要納入社會性別視角,強調性別訴求和女性經驗,將有助於推動對科技發展的客觀認識和理性反思,從而更好地促進科技發展。社會性別視角也將更多地納入科技發展的進程,通過技術消歧來助推性別關係發展,最終達致社會性別平等、友善、包容發展的理想願景。
(作者單位: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