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史宴:來自星星的城市,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最好註腳

文史宴:來自星星的城市,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最好註腳

台州(tāizhōu),位於浙江省中部沿海,東瀕東海,北接寧波和紹興,南鄰溫州市,西與金華市和麗水市毗鄰。

它依山面海,在這片山海之境里,從越族先民開始,「文化台州」的概念延續了兩千多年,這期間佛教與道教在此地共生,使它成為了「佛宗道源」。有宋一朝文教繁榮,更使他有了「小鄒魯」之稱。

儒釋道在在這裡交融,星山海在這裡輝映,孕育了獨特的「和合文化」,豐富了中國的文化內涵。

1

「台州」這兩個字指浙江中部這片土地最早還要從唐武德四年唐高祖時出現算起。

台州之名源於天台山,而山之名可漫溯到星之名。南朝時期陶弘景的《真誥》:

高一萬八千丈,周回八百里。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頂對三辰,當牛女之分,上應台宿,故名天台。

地上的天台山位於天上的台宿的分野之中。

台宿雖然不及二十八星宿那麼有名,但是在古代占星文化中地位卻很重要。台宿一共三台六星,上台為司命,主壽;中台為司中,主宗室;下台為司祿,主兵。和台宿星象的變動關聯的都是和統治集團最密切的方面,地位自然重要。

而更重要的是它跟「玉衡」一樣都列於紫微帝座之前,又有三台,於是人們通常用其來比附人間的「三公」,如「台輔」、「台衡」、「台袞」就用來指稱輔政大臣。「台」字指人間的三公宰相,是為敬稱,後來為了表達尊敬,對其他人也用了「台」字,如「兄台」,「弟台」等等。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台州」「天台」「台宿」等的「台」應該讀作第一聲,不同於「台灣」或者「台階」的「台」在漢字簡化前都是「臺」,第一聲的「台」一直以這個字型作為星宿專有名詞出現在歷史之中,後來詞義有了外延,從星名到地名,再用於稱謂,像「兄台」這類稱謂本應讀第一聲,只不過後來人們往往不了解這些稱謂的來源,一般就約定俗成地讀成了第二聲。

2

「台州」一名在其境內最富盛名的天台山取一個「台」字,天台雖然不是台州的政治中心,但是可以說一直統御了台州地區的文化,了解台州風俗文化,必從天台山下手。

兩晉之交,永嘉士族南遷,南方得以真正開發。而天台山的出名也自東晉始。

天台多山多林,自然給人留下神秘的印象,干寶《搜神記》就留有的天台「劉阮遇仙」故事,這是天台成為「仙境」的第一步,故事中主角在「桃源」遇仙,這也使中國有了「世外桃源」的意境。

東晉名士孫綽心游萬仞,情寄八荒,《游天台山賦》為他的平生得意之作,他寫天台山遍繪仙靈之虛景,造「不死之福庭」之境,又兼顧天台山的自然地理的實景,突出天台山的標誌性景觀「赤城霞起而建標,瀑布飛流以界道」。《晉書·孫綽傳》記載他創作完後曾自傲地對友人說:「卿試擲地,當作金石聲也。」這便是成語「擲地有聲」的由來。

台州與紹興地緣相接,文化相親,同時會稽王羲之也曾來天台山學書,留有一篇《記白雲先生書訣》和半塊「鵝」字碑。

真正奠定天台山地位的時期是隋唐。被稱為「說法門中最為第一」的智者大師智顗建立天台宗,尊奉《妙法蓮華經》,這是第一個中國化的中國佛教宗派,在中國佛教史上有開創之功。天台宗祖庭國清寺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取「寺若成,國即清」之意。

天台宗對中國產生的重要的影響,也影響了周邊國家的精神世界。天台宗教義由鑒真大師帶往日本,聖德太子甚至自稱是「天台宗第三代祖師慧思轉世」。

後來唐貞元二十年,最澄法師隨遣唐使來台州,訪學於天台國清寺和台州府臨海的龍興寺,返日本後在比睿山大興天台教義,正式創立日本佛教天台宗。值得一提的是,最澄還為日本帶回了天台的茶籽、茶葉,這是中國茶葉傳播海外的最早記載。

天台山國清寺

伴隨著天台宗影響力的擴大,天台在佛教造像的工藝美術領域的地位也同時確立。天台傳統佛教造像工藝「乾漆夾苧」(全稱為「乾漆夾苧髹飾技藝」)不斷發展。

早在東晉時期,王獻之雪夜訪戴的那個戴逵(336-396)就在天台山一帶將民間流傳的「乾漆夾苧法」工藝用於製成木雕佛像。

「乾漆夾苧」工藝製作的佛像,線條流暢,端莊優雅,同時有保護佛像的木胎的作用歷經。後來,「乾漆夾苧」工藝借佛教之勢,影響了全國各地和東亞各國。而用「乾漆夾苧」工藝製作最有名的佛像是思托於日本製作的「鑒真坐像「,被日本奉為國寶。

唐時的天台儼然是一個文化符號,天台山成了唐朝詩人最渴望朝聖的地方,據統計,全唐2200多位詩人中,有五分之一以上的詩人到過或寫過天台山,孟浩然、李白、劉禹錫、賈島等從長安到天台山,一條文化上的「唐詩之路」因此形成,在這風光旖旎的「唐詩之路」上,詩人們留下了大量的詩篇。李白的「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就是這段時期天台影響力最好的見證。

此時道教亦在此地深深紮根,有「帝王師」之稱的高道上清派宗師司馬承禎,大半生都隱居天台山玉霄峰。司馬承禎的道學思想是三教交融並存。李唐王朝以道教為國教,武曌上台後則推崇佛教,打壓道教,以標榜與李唐的不同。因此武則天多次徵召,他避而不出天台山。唐睿宗崇尚道教,對他屢次給予特別的尊崇,他才應詔赴京。

當他要回天台山時,有一個叫盧藏用的人見司馬承禎要回天台山,就對他建議可以就近留在終南山,使自己的高風亮節容易被朝廷得知,容易謀取一官半職,而不必回遙遠的天台山,但司馬承禎不同於盧藏用為仕而隱,司馬承禎為道而隱居、為道而出,於是他拒絕了盧藏用的意見,不避諱地指出其用意,這便是成語「終南捷徑」的由來。

可以說司馬承禎堅守了「道」的原則,有既出世又入世的弘道心態和利用各種力量的弘道思想。

而司馬承禎後來真正離開天台山,則是因為唐明皇李隆基嫌天台山路途太為遙遠,強留司馬承禎在王屋山的陽台宮,李白的「上陽台帖」就是在司馬承禎逝世後登陽台而作。

儒釋道等各種文化在天台山水乳交融,更促使天台山誕生了獨一無二的「寒山」,他亦儒、亦道、亦佛。寒山隱於天台山寒岩,用樹皮作帽,瘋瘋顛顛,和少年兒童打成一片,經常到天台國清寺乞食,並與寺僧豐干、拾得為友。

寒山經常在在樹皮、石頭上寫詩,《全唐詩》有倖存詩312首,並猶有《寒山子詩集》3卷,我們得以窺得他大概的生平。

他寫詩用的史通俗、率真的唐朝白話,詩壇上得名「寒山體」,後世多仿寒山作詩,遠如王安石,近如南懷瑾都作過仿寒山體詩。寒山煉丹採藥也看佛經,同時關心民生,有儒家的人道主義和濟世情懷。

同時他和拾得並稱「和合二仙」或者「和合二聖」,和其他的如「萬回哥哥」等民間傳說合流,成為了民間重要的信仰之一,我們常常可以在名間工藝美術中看到的如兩個分別抱著「盒子」和「荷花」的童子形象就是「和合二聖」。他們賦予了天台山以「和合」的深刻文化意涵。它具有超越時空的強大力量,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生動的剪影。

20世紀50年代,二戰後的美國社會頗有迷茫感,在美國青年中出現了所謂的「垮掉的一代」。他們試圖尋找基督教之外新的人生價值標準體系和信仰,於是他們把目光投向了其他文明,其中在東方他們找到了禪宗,也找到了寒山。

寒山在當時的美國受到了熱捧,他被塑造成為一個屹立山巔、迎風大笑的狂士,這樣的形象很快被美國年輕人所接受和追捧,符合當時美國的「嬉皮士」文化風潮,引起了一股「寒山熱」。

宋朝禪宗大盛,天台宗的影響力在宋雖然受到了禪宗的挑戰,依然不容小覷。1086年,高麗王子義天即大覺國師從中土取經回高麗,創立了高麗的天台宗,這使得天台宗的海外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值得一提的是,宋時的天台山更誕生了著名的「活佛濟公」。

濟公正史有登,在他出生當地名門,高祖為北宋將領李崇矩。他出生時便於佛結緣,俗名「李修緣」就是國清寺的方丈為他取的,後世小說中更是渲染為「降龍羅漢」轉世。

濟公在國清寺出家,後訪杭州靈隱,「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是濟公留下的名句,因為其瘋癲樂善的性格特徵,人們樂於將諸多「救世型「的傳說加在他的身上,使其成為一種是象徵,各種有關小說的評書、小說。

後來的濟公傳說」與上文「天台山乾漆夾苧技藝」、「劉阮傳說」都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遺產。

台州自古為仙靈福地,道教「十大洞天」台州占其三(包括天台的赤城洞府、仙居臨海交界的括蒼洞府、黃岩的委羽洞府)。

在宋代,台州張伯端在天台山桐柏宮寫就《悟真篇》,而這一《悟真篇》為道教全真金丹南宗之基,故張伯端為南宗之祖師,而天台山桐柏宮因此成為道教南宗之祖庭,即人之謂「道源」。

人們往往熟悉那是北地的以「北五祖」「全真七子」為代表的全真北宗,南北元朝時合流,形成了現在的「全真道」。而「南宗五祖」時期,江南的影響力還是要看「南宗」的。

「佛宗道源」是台州這片土地上最獨特的印記,於佛於道都有如此地位的城市在中國可以舉世無雙。

重修後的道教金丹南宗祖庭桐柏宮

3

提到了台州就不得不提及長期作為府治的臨海。如果說天台是台州的文化中心的話,那麼臨海就是古台州的政治中心。「臨海」在唐以後到近現代一直是台州府治,而在南宋,他迎來了真正的繁榮。

趙構定都臨安後,金人又越過長江,逼得趙構繼續南逃。一直路逃到台州港,駐紮在章安金鰲山(位於現在台州椒江,章安曾屬臨海),在山上寺廟裡住了半個多月。之後,他回到臨安,才逐漸坐穩南宋江山。

古時的台州地區多山地丘陵,陸路交通不便,只有地處椒江口面臨大海的章安,得以依靠海路發展。兩漢時,章安是東南沿海的重要港口,有著「海疆都會」的稱號。據考證,三國東吳孫權船隊就是從古港章安出發,遠達「夷洲」(現台灣)。這是大陸和台灣交流的最早記載。

不知趙構登臨章安港時會有怎樣的興慨?雖然和歷史上的孫吳同樣面臨著分裂的殘局,但終歸是少了吳大帝孫權一般的霸氣。

或許是因為這次經歷,在南宋局勢穩定後,台州便成為了「輔郡」,其地位僅次於首都臨安。「宋室南徙」,現在的臨海趙巷一帶聚居了當時很多南遷的皇族。

政治地位的提高推動了文化事業的發展,宋朝的台州文教興盛,科舉考試在台州設分考點,在南宋立朝150餘年的歷史裡,550多名進士自茲登程,臨海後來便冠有「小鄒魯」之稱。

台州可以說執掌了南宋末期的軍政大任台州先後湧現了錢象祖、謝深甫、杜范、葉夢鼎、吳堅等台輔宰相。「台宿」之名所蘊含的美好祝願這時真正得到了印證。

在海邊誕生了最早的台州,而海對於台州人來說意味著什麼?是庇護,是交流,也是危險。

至明朝嘉靖年間,因為明廷愚蠢惡毒的海禁政策逼人為寇,導致海上中日海盜集團即所謂倭寇猖獗,台州沿海居民深受其害。這是倭寇侵擾的重災區,自然成為了戚繼光對倭戰爭的主戰場。

戚繼光在台州剿倭八年,是他走向輝煌的四年。特別是1561年「台州大捷」的勝利,對於明朝剿倭來說有轉折意義,從此,倭寇遂不敢再犯台州沿海,戚家軍威名大振。

值得一提的是戚繼光在臨海改造的臨海古城牆,世人稱之為「江南長城」。戚繼光將其加高加厚,並創造性地修築了空心敵台,極大地增強了防備能力。

「江南長城」後來也深刻地影響到了後來北方長城結構的改變。戚繼光到北方任職時,也將在臨海修築城牆的經驗帶到了到北方,現在北方多處的長城都為戚繼光改進之後留下來的,在北方長城上我們可以看到「江南長城」的影子。

海的危險還來自汛潮。臨海如其名,瀕臨東海。臨海在歷史上每逢洪水泛濫,或遇東海起潮,必然被水淹,故晉代以降,歷朝都在沿江修築城壩,不斷加固,使臨海長城形同防洪堤壩,所以臨海長城也被稱作「水長城」。正是因其無可取代的防洪功效,臨海長城才得以保存。

臨海江南長城

4

現在的台州最大的標籤是也許是「民營經濟」,有一句話叫「民營經濟看台州」,這裡有全國第一家民營汽車企業(吉利),全國第一家民營商業銀行、全國第一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 全國第一條民資控股高鐵。

台州物產豐饒,黃岩的橘、三門的青蟹、溫嶺的橙等特色農產品也為台州的民營經濟提供了持續的活力。台州民營經濟占經濟總量95%以上

台州自有靈氣。當年仙居的摩崖蝌蚪文、天台的紫凝易筋經等被金庸先生運用於文學創作中,留下了鮮亮的一筆;可惜此後台州文化還未得到有效開發,影響力有待提升。

我們期待著台州的文教振興,期待著她以鮮活的形象出現在世人的面前,讓世人都知道:

台州的「台」,讀第一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宴 的精彩文章:

文史宴:這裡雖然名氣不太大,但不來這裡,江南永遠缺了一個角
文史宴:曹魏是怎樣一邊與吳蜀大戰,一邊壓制匈奴、烏丸、鮮卑的

TAG:文史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