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他還是個孩子」這句話,毀了你的孩子
這兩天,微博上的一條視頻新聞引起了熱議。
一男孩在書店裡大聲朗讀英語,店員禮貌提醒後,男孩竟然手指著服務員破口大罵,「信不信我抽你?」
圖片來源:網路
隨後一位可能是孩子家長的女士過來,強行拉走了男孩,並對店員說,「他還是個孩子,你別搭理他。」
網友們在評論區留言批判,這已經不僅是小孩沒禮貌的問題,更是家長缺乏管教的問題。
圖片來源:新聞截圖
其實,沒有天生「熊」的孩子,只有不管教的父母。從小不給孩子立規矩,長大後,社會一定會教他什麼是規矩。
太早立規矩擔心扼殺孩子天性,太晚擔心影響性格發育。那什麼時候立規矩最好?
立規矩的關鍵期
2 歲以後,6 歲以前
2 歲以前,孩子缺乏理解能力和行為控制能力,家長說什麼就是什麼,不用急著給孩子立規矩。
2 歲以後,孩子進入規則敏感期,逐漸具備自主意識和初步判斷能力,進入第一個獨立期。
這時候只要家長管教得當,孩子就會從「挑戰規則」到「被提醒後願意配合規則」,再到「不需要提醒也能遵守規則」的過程,逐漸成長為一個自律的人。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創意
但立規矩也是講究有效期的。知名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曾提出:6 歲之前一定要給孩子立好規矩。
她舉了 2 個生動的例子,3~4 歲的男孩跟家長鬧,無非是在地上撒潑打滾;但等到孩子 14 歲,他可以離家出走,可以跳樓自殺。
6 歲以後再立規矩,就晚了。
立規矩的 2 大原則
溫柔且堅定
很多家長會說,我也會給孩子立規矩啊,但為什麼總是不管用呢?
家長可以反思下,是否有遵守立規矩的 2 大原則——溫柔且堅定。
溫柔,是指家長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生氣,語氣平和地給孩子說理。在管教孩子的同時讓他感受到愛意。
堅定,是指一旦制定好規矩,家長就不能隨意妥協。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創意
比如家長跟孩子定好規矩,每天只看 20 分鐘動畫片。但當 20 分鐘結束,孩子還想再看,開始哭鬧不休。家長在孩子哭了 10 分鐘就妥協了。
這樣一來,孩子就知道他能夠以哭鬧來威脅家長,下次只會變本加厲,哭二十分鐘,甚至半小時。
立好規矩,孩子一生受益
很多家長習慣用親子溝通、哄騙、暴力解決等方式來解決育兒問題,但這樣只能暫時解決矛盾,可能下次孩子還會吵著買玩具,哭著要看動畫片。
立規矩則是從根源上解決問題,通過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幫助他成長為一個自律的人,建立起受益一生的內在規則。
但大部分家長,對立規矩這件事還是有很多疑問。比如:
怎麼平衡立規矩和給孩子自由?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都要立哪些規矩?
制定好規矩孩子卻不遵守,家長要怎麼引導?
如何通過立規矩讓孩子主動刷牙、專心吃飯?
為了解決大家的這些疑問,丁香媽媽邀請「蘭海說成長」創始人、超級育兒師蘭海,聯合蜻蜓 FM 推出了適合2~6 歲的《立規矩的 30 個秘籍》,希望通過立規矩,幫助實現從家長管教到孩子自律。
原價 99 元,上新立減 20 元
限時僅需 79 元,平均一節不到 2.5 元
TAG:丁香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