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軍事為何始終無法強盛起來,除太祖太宗外,其他都是割地賠款
宋朝在軍事方面一直是惹人詬病的,無論是科技、文化、經濟、政治等方面如何的發達,都抹去不了它軍事上的孱弱,對外的無能。兩宋百年時光,歷經西夏、遼、金、蒙古、越南、大理等,北方的強國欺負完後,還被南方的小國欺負,雖然揍回去報仇了。除北宋開國的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尚可和遼(那時候金人沒崛起)分庭抗禮外掰掰手腕外,其他皇帝在位時期基本依靠賠款換取和平度日。
兩宋的外交應當是沒什麼問題,但唯獨實力太弱,導致再明智的計謀都無用。宋人先聯合金國滅遼,結果很快被金滅北宋;後聯合蒙古滅金,結果很快被蒙古滅南宋。趙宋王朝在戰爭對峙和和平共處兩方面做的都比較錯,更是佔有巨大人口、經濟和科技優勢,趙光義之後沒有哪一位宋帝能進行所謂的勵精圖治北上收復燕雲(曾短暫擁有過)。趙家的大宋王朝,和前後其他王朝有何區別不同嗎?導致軍事始終無法強盛起來。
趙匡胤於公元960年篡位自立,欺負對自己有大恩的後周皇帝柴榮留下的孤兒寡母。試問後周君臣哪裡對不起趙匡胤了?有何仇怨,要如此過分行事?趙匡胤陳橋兵變奪後周天下只有一個合理原因解釋,那就是:趙匡胤的狼子野心。這在五代十國看起來正常不過的:臣反君,在前朝和後世都是非常難以理解的,仁義道德在當時是一文不值的踏腳石,誰講仁義道德,誰就是容易受別人欺負,是別人吃了不吐骨頭的大盤菜。
軍閥混戰打來打去,淺顯地看來,怎樣能打勝仗怎樣來,禮義廉恥是負擔,陣前大將叛變帶人倒戈相向是常有的事,在外打仗,老巢被別人端了改旗易幟不是沒有。本來趙匡胤奪取後周天下也無妨,只要他不能統一大部分漢地就行,然而他們兩兄弟戰力非凡,奪下了華夏原本的大部分土地。
然而他們的得國不正,為很多人所看不起。我們先來看看趙匡胤得到的是後周怎樣一筆大遺產:中央精銳禁軍,淮北之戰打殘南唐超越他國的軍事實力,遠超他國的人口和經濟,充實的國庫,安居樂業、家有餘糧的百姓。這遺產不可謂不豐厚,趙匡胤仍然花費17年時間統一北漢幽燕之外的天下(燕雲十六州對當時的趙匡胤是可望不可及的夢想之地)。
趙光義接棒,再度花費19年時間攻滅北漢,燕雲十六州依舊遙不可及。這樣的統一速度簡直是龜速,要知道一無所有的叫花子朱元璋滅亡元朝統一天下才用十六年,劉邦李淵更是強的一塌糊塗,不是趙宋兩兄弟能比的。趙匡胤趙光義手握百萬家產,忙碌一輩子掙的東西也比不上白手起家的朱元璋。得國之正,莫過漢唐明;得國之不正,莫過晉宋。
王朝開國初期的軍事實力一般都為巔峰,後來難有超越,趙宋開國軍事就這般不行,後來更別談。趙宋得國不正,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之後趙宋的統治者們都不自信,費盡心機防備著會打仗、有兵馬的武將們。古代陞官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軍功了。漢代非軍功不得封侯,衛青霍去病打贏匈奴不知出了多少列侯高官。
而宋代陞官,武官單單憑藉打仗賺軍功難度太大。軍事指揮權被分成許多部分,正常文官陞官必須要長時間熬資歷。插手戰爭就不一樣了,勝了拿功勞陞官去,輸了武官們頂包。文官要陞官賺錢,插手軍隊是最好的方法。武官被壓制到一種極限,無論是戰爭前還是戰爭後,遭遇的限制太多,要打勝仗,軍事強盛,太難太難。
文官下馬安民還行,上馬殺敵就太勉強了,不給將軍們添亂就很好了。趙宋的由來和開國君臣的能力,決定並深刻影響著其軍事上無法強盛起來。後世的宋帝始終未能逃脫畸形的崇文抑武框架。
※街亭失守,關於馬謖死活史書有8種不同說法,你聽過幾個?
※諸葛亮選擇輔佐劉備是對的還是錯的?其實答案很簡單
TAG:今人說古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