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和愛因斯坦一起搞研究,兩彈一星的老師,他是清華史上最年輕的教授

和愛因斯坦一起搞研究,兩彈一星的老師,他是清華史上最年輕的教授

中國教育事業的引導者

兩彈一星的啟蒙者

曾幾何時,有粉絲給超模君留言,感謝大神周培源給他新增了流體力學這門如此實用、優秀的課。

那張照片的故事發生在1937年5月,美國普林斯頓的一間書房內,有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坐在書櫃前,他面帶微笑,雙眼囧囧有神,有一位東方樣貌的年輕人拿起手中的相機,記錄下這溫暖且祥和的一刻,這位老人就是愛因斯坦。

而這位唯一給愛因斯坦拍過照的中國小夥子,後來當了北大校長,成了我國著名的流體力學家,教育家,湍流模式理論奠基人

在他從事高等教育工作60多年中,培養了幾代培養了錢三強、王淦昌、李政道、朱光亞等幾代科學家,「兩彈一星」中大部分都是他學生,和學生的學生,他的徒子徒孫幾乎遍布中國科研界。

開掛的學習生涯

周培源出生在江蘇宜興,父親是清朝的秀才,後來轉行成了富商後大辦公益,出資建學。周培源從小對學習興趣濃厚,英文學得很好也有主見,換過很多學校,最後在聖約翰附中定了下來。只是不久,五四運動爆發,他因為參加了運動,最後被學校開除。

不過後來他無意間在一張報紙的一個小角落,看見清華大學計劃在江蘇省招收5名考生,於是決定在家自學後報名考試,最後便以優異的成績成功進入清華。

1920年在清華學校讀書時,周培源(左二)與同學討論問題

在清華學習期間,他發表了數學論文《三等分角法二則》,受到當時數學教授鄭之蕃的讚許,簡直是妥妥的學神一枚。

1924年清華畢業後,由於成績非常優秀,又被清華學校派送去美國芝加哥大學數理系繼續完成大學課程,並做相對論方面的研究。

而周培源僅用五年半就拿下學士、碩士、博士三個學位,並獲得最高榮譽獎,成為歷史上加州理工學院畢業的第一名中國博士生

1926年芝加哥大學物理實驗室師生合影(三排右三為周培源)

1928年,周培源又師從兩位諾貝爾獎獲獎者(沃納·海森堡、沃爾夫岡·泡利),開始量子力學方面的研究。在幾年後又在美國參加愛因斯坦親自帶領的廣義相對論討論班,並從事相對論引力論和宇宙論的研究。

放棄多年研究,投身新領域

1929年周培源學成回國,年僅27歲就成為了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教授。由於他是清華當時唯一一名理論物理學家,因此所有關於理論物理的課都由他來教授。

當二戰爆發時,他希望能用所學服務於中國和世界的自由,抱著科學家應為反戰服務,以科學拯救祖國危亡的志向

他暫時放棄了鑽研多年的理論物理,毅然轉向於流體力學的研究。同時在北京大學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力學專業。

在經過多年的研究後,周培源寫出了第一篇論述湍流的論文,建立了普通湍流理論,並於1982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後來世界各國不少人沿循他的方法進行開拓,在國際上形成了一個「湍流模式理論」流派,奠定了湍流模式理論的基礎,因此在湍流領域,他被視為計算機模擬之父。

在那個落後的時代,有四位流體力學的巨人分別來自四個國家。大量優秀的流體力學工作者都視他們為偉大的鼻祖。他們分別是美國的馮·卡門 (Theodore von Kármán)、蘇聯的柯爾莫哥洛夫(Andrey Kolmogorov) 、英國的泰勒(GI Taylor) 和中國的周培源。

打開中外學術交流大門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被孤立於國際學術組織之外。文革期間,整個科協工作又被迫陷於癱瘓,而在這十年動亂中,唯一可以憑中國科協副主席身份參與國家和有關方面外事活動的只有周培源一人。

晚年的周培源,在搞研究的同時,仍積極地開拓和發展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事業,他作為中國科協的首席代表出席世界科協的歷屆代表大會,頻繁遠赴多國進行學術交流,曾受美國總統熱情接待,並創造了「訪問學者」這個頭銜。

以周培源(前一)為團長的中國教育代表團在美國考察

1978年他率中國教育代表團訪美,談判互派留學生問題,一場艱苦的談判開始了,中美雙方意見存在較大分歧,甚至有較大距離,談判一度出現僵持局面。

但經過雙方努力,最終還是達成了11項口頭諒解。雙方逐字逐句,共同核對了文字記錄。多學校領導人也不約而同地表示願意接納中國留學生和研究生,並接受周老的建議。

雙方派出的教師和科研人員可用訪問學者的名義,從而排除了當時中國學者還未評審學銜的障礙,達成了在」1978~1979學年,美方接受中方500~700名留學生、研究生和訪問學者,中方接受美方60名留學生、訪問學者」等口頭協議。

後來鄧小平率團訪美,在1979年1月31日與美國總統卡特所簽的協議中,將這一口頭諒解作為正式協議的一部分加以簽署,從而載入中美史冊,出國留學事業從此迅猛發展。

1978年12月26日,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在人民大會堂為首批52名公派赴美留學人員送行,中國也在1979年熱情地接待了美國的第一批來華留學生、訪問學者。

傾盡家產回饋家鄉

1985年,周培源和他的兩個妹妹將他們在宜興芳橋鄉後村的祖居--26間600多平方米房屋,無償贈送家鄉人民作為科普文化活動場所,並把自己獲得的國家自然科學獎金作為添置部分設施之用。

在宜興縣委、縣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縣科協的具體操辦下,他的這所祖居已在1987年建成為具有」十室二廳」的村科普文化活動站

之後又和他的夫人王蒂澄將他們夫婦多年來省吃儉用收藏的100多幅十分珍貴的古代字畫,全部無償捐贈給他的家鄉無錫市博物館。

為此,國家發給他倆一筆巨額獎金,二老又將這筆獎金分贈給他們工作和學習過的大、中、小學,作為科學與教育獎勵基金。並設立周培源物理獎,極大地推動了當地和中國科技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代宗師與世長辭

1993年11月24日,,這位為發展祖國的科學教育事業奮鬥了近70個春秋的一代宗師,在北京逝世了,周培源老先生傳奇的一生完美落幕了。

「獨立思考,實事求是,鍥而不捨,以勤補拙」。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著這個理念,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學生,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科學人才。

著名數學家陳省身曾評價道:「他是一個豁達而公正的人,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和教育家,亦有高度的行政才能」。

周光召曾說他是「中國科學、教育界最受尊敬的領導者之一」。

錢三強尊稱他為「自己從事物理學習的好老師」。

季羨林則說「在晚輩眼中,望之如神仙中人」。

我想,再多的讚揚對於周培源老先生來說,都是當之無愧的。

文章來源於超級數學建模,旨在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物理 的精彩文章:

一張物理學藏寶圖
關於牛頓,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TAG:環球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