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特斯拉正式吞下 Maxwell,Musk 要憑乾電極技術再次書寫傳奇?

特斯拉正式吞下 Maxwell,Musk 要憑乾電極技術再次書寫傳奇?

特斯拉正式吞下 Maxwell,Musk 要憑乾電極技術再次書寫傳奇?

雷鋒網新智駕按:本文翻譯自Electrek。

辦了幾個月手續後,特斯拉於5月17日宣布正式「迎娶」Maxwell(麥克斯韋)。兩大以電學家命名的公司終於走在了一起。Elon Musk 也名正言順地拿走了 Maxwell 的電池技術。

今年早些時候,特斯拉宣布以超過 2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超級電容與電池公司 Maxwell。後續消息顯示,兩家公司早在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探討合作的可能性。但特斯拉直到去年 12 月才開始認真考慮收購事項。

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到,雖然在特斯拉正式提出收購邀約的前幾個月,雙方就開始協商 Maxwell 的「賣身」價格。但一些投資者仍過不去心裡的坎,甚至揚言要通過起訴阻止 Musk 「染指」 Maxwell。

本周早些時候,特斯拉發出最終收購邀約,而如今則正式吞下了 Maxwell。在5月17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特斯拉宣布已成功完成 Maxwell 公司已發行普通股的交換工作。拿下 Maxwell,特斯拉共讓出了價值 2.35 億美元的股票。

特斯拉收購 Maxwell,意欲何為?

特斯拉收購 Maxwell 目的很明確,Musk 需要的是這家公司的知識產權。

一直以來,Maxwell 都是業界知名的超級電容器製造商,而近期用於電池的乾電極技術則成為它們的新招牌。Maxwell 的報告也顯示,新的乾電極技術能大幅提升鋰電池電芯的性能。

在完成對 Maxwell 的收購後,這意味著特斯拉不但擁有超級電容器業務,還拿到了通往未來大門的「鑰匙」——乾電極技術。

據 Maxwell 介紹,其乾電極技術能將電芯的能量密度提升至 300 Wh/kg 以上,未來有可能進一步增加至 500 Wh/kg。相比特斯拉現有電芯,500 Wh/kg 的成績直接將能量密度翻番。

除此之外,Maxwell 還展示了超低損耗率:經過 1500 次充放循環的電芯依舊可保留接近 90% 的容量。而且這是在更高的放電速率下實現的結果,遠超於未搭載乾電極技術的電芯。

更有趣的是,Maxwell 表示乾電極技術更容易整合進現有鋰電池的生產中,且對成本影響較小。也許這項技術很快就會在特斯拉的發布會上亮相。

最近,Musk 也對外宣稱,特斯拉將於今年年末或明年年初專門舉辦發布會介紹自己最新的電池技術。這一切會是「巧合」嗎?

電動汽車成刺激戰場

有意思的是,在特斯拉正式收購 Maxwell 前夜,電動車市場闖進了一頭「巨獸」。被排放門陰影籠罩了 4 年的大眾,終於成為對電動車最為狂熱的廠商。據悉,到 2028 年大眾要推出 70 款電動車型。為實現這一目標,大眾會對 16 座工廠進行改造,以順利完成生產任務。

此外,大眾還將推動供應商擴大電池生產,現已向供應商發出 1500 萬輛電動車的超級大單。要知道,常年佔據全球汽車市場銷量前三的大眾年產量也不過 1000 萬台。不過,大眾電動車的探索並非一帆風順。近期有消息顯示,由於電池缺貨,奧迪將減產 1 萬台 E-tron SUV。

為緩解電池供應壓力,本周一大眾宣布將投資 10 億歐元,用於在德國總部附近自建電池生產線。與其它採購電池組或購買電芯進行組裝的廠商不同,大眾此舉要深入參與電池生產,以扼住命運的咽喉。

當然,大眾並不是特斯拉在電動車市場上唯一的對手。通用、福特、寶馬、賓士、沃爾沃等巨頭在內的多家廠商,均計劃在未來幾年內推出新的電動車型。中國的新造車實力也後勁十足。

而對於「造電池」的瘋狂程度,特斯拉也不遑多讓。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到,去年,特斯拉的超級工廠已將電池產量提到了新高度。如果 Musk 能夠維持高效生產,內華達超級工廠生產的電池每年能裝備 20 萬台 100kWh 的頂級特斯拉電動車。同時,上海的超級工廠也在整裝待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新能源車初涉碰撞測試:安全表現不一 新增高壓電安全檢測項目
前Velodyne財務總監加入Cepton,矽谷激光雷達初創公司加速團隊擴張

TAG:雷鋒網 |